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6722|回复: 4

路德维希堡周边感兴趣在假期让大孩子集中读经典的妈妈们有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静心 于 2011-2-17 17:14 编辑

首先强调经典并不一定就只局限于古文。在有一定的积累后,就应该转入现代文的学习和阅读,帮助大孩子作文及运用语言。

因为已经去外地参加过一次集中读经典,感受到反复诵读加适当讲解对大孩子中文学习确实有促进作用。我这儿能联系到很便宜的教室,环境还挺合适上课,外面有游乐场,室内有白板,楼下有开水间。有经验的好老师也可以从外地请。或者由愿意参加的妈妈们集体备课轮流带读都行。个人认为,喜欢读经典的妈妈至少心态很包容。那么,我们何不一起试着组织一下呢?

看看幼儿中文亲子班,就是因为妈妈们的积极参与,才办得红红火火。愿意读经典也愿意欣赏优秀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大孩子的妈妈们,我们为什么不也试试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2-1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2-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上周提到读经以后孩子学习中文很有成效,能具体地谈谈经验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2-2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偷个懒,转贴如幻的长文,以答ANGELOU的疑问。
---------------------
读经其实不是专门的识字教育,但是效果比专门的识字教育效果还好,就是因为这种方法真实地适应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即用识字教材,孩子可以定量地每周认识几个字,十几个字,甚至是几十个字,但是读经教育是让孩子在两三年里接触到总量为几万字的几个文本,总生字量在两三千字左右(具体选择什么文本,多少生字我有统计数字,一会儿详述)。即使一两月,半年都不能完全说清楚认识了其中的多少,但是只要反复重复,在各个文本中遇到,两年三年,甚至一两年,这几千个字就都认识得八九不离十了。

读经的识字效果不在于孩子在读完一本经典后是否把这本经典中的字都认识了,而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一定的读经量,保证这几千个字在不同的文本中,在两三年中确实以诵读指读的方式在孩子眼前反复出现。如果做到了后者,则识字都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读经识字是非常放松的过程,因为它的非精确化,非量化,甚至看似模糊的过程,其实正是顺应了孩子右脑的学习方式,右脑强大的图形认知能力就因为这种学习而得到充分发挥。而普通识字强调识字效果,强调学习了就要认识,反而是偏重使用逻辑左脑的过程。当然读经识字也可以辅助以普通识字的方法,偶尔用字卡做游戏,讲解汉字结构,但是这仅仅作为调剂即可,主次要分清。带到识字之后的写字阶段,才是需要逻辑左脑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此时再稍作精确和量化的要求不迟。

如是,则三字经的学习,也不在于是否学完第一遍三字经后孩子们是否就都认识里面的字了。如果这样想,就是现在中文学校的做法。更重要的应该是把三字经的字都尽快那个孩子接触到,然后尽快进入反复重复的阶段。之后再进入其他文本学习的阶段,而在三字经里接触到的生字又仍然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蒙学文本本身就是为识字设计的,大都朗朗上口,非常易读。辅以播放录音,一个星期让孩子听熟一千字都是可能的,但是以我们海外实践的经验,考虑到通常家庭的学习强度和要求,四个星期也是没有问题的。之后再复习一个月,三字经一般就可以做到全部指读了,程度好的孩子可以读得很熟了。这些字在孩子的脑子里会有或深或浅的印象。没关系,不急于考察效果,继续读其他文本,保持一定的复习量即可。但是如果八个星期才学完第一轮,通常全部三字经文本反复给孩子的遍数真的常常只有四个星期学完+四个星期复习的一半。虽然从理论上讲二者可以等量,但是实际操作中通常不是。

涉及到Wuppertal的情况,三岁的孩子自然不要求一律指读,但是更可以早些完整学习三字经和其他经典,待到四岁或者四岁多开始指读不迟。四五岁以上的孩子,这个进度应该是很轻松的。因为我们不要求学了就都认识,自然很轻松。呵呵。

作为总结,再把我在《读经教育是海外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中的读经识字理论转述如下:

因为普通的识字教学方法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 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每教一个字就要让孩子会读会写,“掌握”、“理解”字义甚至是会组词造句。这种看似周全的教法其实是不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浪费了少儿的识字黄金期。         
王财贵博士对于汉字识字法打过这样一个煮汤圆的理论,即普通的教法是一次放六七个汤圆——也就是每周教六七个汉字,而且是先挑小的煮——即简单的字先学;等这六七个汤圆熟了再放六七个进去。国内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煮汤圆识字,六年煮了教学大纲要求的两千六百个汤圆。虽然慢,但是孩子最后终还是可以读书了。可是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海外教学中这样煮汤圆,煮了几年,孩子的识字量还不足以独立看书——因为上中文课煮煮,放假又停停,还要不时忘一忘,则十年中文学习也就煮一千多个汤圆甚至更少。孩子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永远无法真正满足孩子的中文求知欲。而读经教育是这样让孩子认字的:不管多少汤圆,不管汤圆大小,也不管哪个汤圆先熟、哪个后熟,就全部放下去——拿起一本经典就读,不管里面的字有多少,难易如何,都一概带孩子读下去,孩子边读边指书上对应的汉字。读了一段时间,渐渐就把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了。好像煮汤圆时就七、八个,十几个汤圆一起浮起来,有时候浮到半空中呢它又沉下去了,因为还没有 完全熟,等一下再浮起来。所以浮浮沉沉、浮浮沉沉就等于认字的小朋友有时候记住,有时候忘记。这都很正常。但是两三年后,汤圆就都煮熟了——经典里出现的 几千个字都会认了。识字关就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   

少儿时期右脑发达,擅长图形记忆的特点就决定了通过相反复指读诵读文本的方法,孩子们都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快速识字的效果。所以要让孩子认二、三千个中国字是非常容易的。就是不要限制孩子从哪一个字开始认,而是要把所有的字开放给孩子认!能认字,又会说中国话的孩子,岂有读不懂白话文的道理?中文阅读自有其别具一格的风景,给孩子带来的信息和感受是西文阅读所不能取代的,正如很多西文阅读的体会不能在中文译文中感受到一样。假如这种独具魅力的中文阅读是孩子能力所及的,他怎么会放弃呢。一个能读中国书,喜欢读中国书的孩子,你还担心他不喜欢学习中文吗?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实,海外华裔少儿是可以象阅读西文一样地热爱阅读中文的。至此,后续的写字和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要知一个能读中文书且乐于读中文书的孩子,要教她写字是容易的。中文书读得多则孩子对中文词汇才有融会贯通的全方位理解,有了真正的理解才谈的上运用自如,进行写作才可水到渠成。     

关于快速识字,目前也有很多海外教育老师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都在纷纷摸索一套适合海外的集中大量识字方式。例如北美的马立平教材、中华字经以及一些地方的快速识字课程,都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外学生的识字速度和识字量。马立平教材采用先认字后学拼音,重认字轻写字的方式、中华字经采用韵语识字都确实是摸到了中文快速大量识字的一点方向。但是前者所选材料多是儿歌和小故事,文本本身没有更多的文化价值,也不适合诵读,孩子在认字之余,中文听说能力并不会增长太多,而且识字速度仍然不够快;后者则是依照传统蒙学识字思路而作,如果能坚持教学,也可能有较好的识字效果。 但是一字不重复的文本毕竟有失自然,在历史上真正流传很广的类似蒙学作品也仅有《千字文》,《中华字经》的文学价值也远不及《千字文》,后面的章节更是完全为了识字而做,颇多牵强,谈不上任何文学性。而且通篇四千字都是四字一句的韵语作品也非常为单调,对学生的诵读水平提高不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5-8-19 2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网站地图

GMT+1, 2024-3-29 14:24 , Processed in 0.054440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