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32
说是今年市场都被几个40.50岁的老爷们占了
姜文,葛优,本山,周润发......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0-12-19 18:5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赵本山(1957年10月2日)和周润发(1955年5月18日)开心S了
讨厌周润发,一口港普让人瞬间出戏。。。。。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35
用伪历史的弄法,其实演示了真正当下现实
asdre 发表于 2010-12-20 19:3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香港导演 看完集体哭了:
我们开始跟风河蟹了
大陆导演又开始很黄很暴力
咋就那么不赶趟涅?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36
欢迎到流言版观影,是dvd版欧
weder 发表于 2010-12-20 19:5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姨父,去留言有发酱油钱么?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4:36
大姨父,去留言有发酱油钱么?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3:3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加入兔窝就给萝卜{:5_387:}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38
和你在一起我没看过,但是霸王别姬我觉得完全是因为演员阵容好!张丰毅和张国荣都是演技派,我觉得陈 ...
na 发表于 2010-12-20 20:1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姐姐,《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
陈导哭了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39
主要是小朋友演得好,还有志文,属于银屏5虎之一
weder 发表于 2010-12-20 20:2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王志文,当之无愧的最佳配角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40
我对他就一个印象,个子挺高,那个时候这个也是个资本吧。岁月啊
na 发表于 2010-12-20 20:3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非常完美》里客串主持人
电影开始就出场,那形象,啧啧
肥胖是美丽的最大杀手啊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41
我觉得陈凯歌很会选演员,赵氏孤儿里的那个晋灵公好玩极了。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3:0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还没看
据说他儿子在里面。。。。。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43
让子弹飞也不错,起码在眼下耍宝片,装13片泛滥成灾的国内电影市场,能出这么一部能经得起探讨的作品,说明 ...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3:2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3亿票房应该有了吧
没去票房吧看。。。
商业加文艺,老姜融合的蛮好的
今年两部商业文艺结合都不错的片子
老张老姜
都是有底蕴的导演
喜欢他俩
tuiziii
发表于 2010-12-21 14:44
大姨父,去留言有发酱油钱么?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3:3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解,你为麻叫他大姨父呢?他是男地?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44
加入兔窝就给萝卜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3:3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100字影评多少萝卜?
200字多少?
300字多少?
给个标准嘛
{:5_338:}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44
不解,你为麻叫他大姨父呢?他是男地?
tuiziii 发表于 2010-12-21 13: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以前给他起的外号啊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45
看了山楂树,觉得张艺谋还是去拍拍广告片儿算了。
陈凯歌也拍烂片,可不知为什么对他的电影一直还 ...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3:3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老张拍了啥广告片了?
山楂树我看挺好
采访中老张说,他不在电影里植入广告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4:52
100字影评多少萝卜?
200字多少?
300字多少?
给个标准嘛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3: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质量第一,影评先给100,形成大讨论了再追加{:5_378:}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56
质量第一,影评先给100,形成大讨论了再追加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3:5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边人气不行啊。。。。{:5_336:}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5:07
老张拍了啥广告片了?
山楂树我看挺好
采访中老张说,他不在电影里植入广告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3:4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是说他植入广告,而是我觉得他的风格适合拍广告片。拍电影,讲故事他讲不过冯小刚,玩深沉玩不过姜文。
可能对他有偏见,看他的片子,都不知他要讲虾米,完全是为玩镜头玩色彩而拍电影。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5:15
不是说他植入广告,而是我觉得他的风格适合拍广告片。拍电影,讲故事他讲不过冯小刚,玩深沉玩不过姜文 ...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4:0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讲故事讲不过冯小刚,这个我很赞同
冯小刚除了商业片导演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编剧
而张一毛不是,他自己承认他不擅长编剧
现在好剧本很少,包括冯小刚在内,国内外甚至好莱坞导演,都有这个感慨
而深沉么,你要说深度的话,我觉得张一毛并不缺深度,参见《活着》
只是他拍电影是挑战,挑战自我
比如那个乱七八糟的《三枪》,他只是想尝试拍喜剧,用成本低廉的喜剧演员
另外老张对新人的扶植那是有目共睹的
我觉得,大家可以不喜欢他的风格
但是不能否认,他对中国的电影,有一定的贡献
我很期待《金陵十三钗》,这部注定要让全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据说男主角老张看中了leo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5:18
那边人气不行啊。。。。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3:5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个是专业版,相当于金球奖{:5_387:}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5:18
那个是专业版,相当于金球奖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4:1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原来。。。
是个。。。
球。。。。
等我看了子弹再去吧
前两天看了大地震
眼睛还疼呢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5:21
原来。。。
是个。。。
球。。。。
等我看了子弹再去吧
前两天看了大地震
眼睛还疼呢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1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地震很一般,骗眼泪的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5:23
大地震很一般,骗眼泪的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4:2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泪点很低的
而且我觉得很好看啊
小钢炮是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啦
之后就是李安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5:46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10-12-21 15:17 编辑
我泪点很低的
而且我觉得很好看啊
小钢炮是最会讲故事的导演啦
之后就是李安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2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冯小刚其实也不怎么会讲故事,电影本身就不太适合讲故事,
电视剧倒是讲故事的好手段,电影提供的是集中的高强度的刺激,
在这点上把握得好的就是好的电影导演,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拍电视剧的原因,
现在国内大片正在往这个方向上靠拢,但是只是简单的堆砌些刺激元素,
譬如说大明星加大场景加电脑特技,都是些皮毛,姜文则非常注重音乐与剧情和镜头的搭配,
这点做得好自然效果显著,因为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是电影的两个最基本的支点,另外一个是内容,
这三个基本决定电影的成败,早年电影登陆中国,天津当时的翻译是叫做光影戏,
因为当时基本是以影像为主,后来才慢慢增加了声音的影响,奥斯卡也有原创音乐奖,
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小盆友是玩音乐的,有大段动人的旋律穿插故事其间,
整体节奏很棒,姜文的影片在这方面基本是常态,所以比陈凯歌强,这方面张阴毛最差,
冯小刚一般,不信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拿来对比,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文革歌曲,还有国际歌,
鬼子来了里的鬼子进村音乐,太阳照常升起里的久石让作品和罗西尼歌剧序曲里的小号,印尼民歌梭罗河
还有红色娘子军里的音乐,到这部戏里依旧的久石让作品和桂河大桥里的经典口哨,
所以说姜文在综合刺激方面做得最好,所以观众的反应就强烈,这跟脑神经是相关的,
和理智无关,中国音乐人水平差是电影方面最大的短板,甚至大于剧本的编写,{:5_395:}
aircar
发表于 2010-12-21 15:58
`1234567890-=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78pwertyuiop[]wertyuiop[[[[[[[[[[[[[[[[[[[[[[[Q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6:10
我很期待《金陵十三钗》,这部注定要让全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据说男主角老张看中了leo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1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是莱昂那多吗?我希望他到时档期排满。。{:5_336:}
前几天看了一遍活着,觉得姜武演得真好。在子弹里,我觉得姜武也很出彩。
你说的对,好电影取决于好剧本,当年让老张频频拿奖的作品也同时挖掘了名家写手。从这点上来看他还是个很文艺的人。。李安也很文艺,却拍出饮食男女这么朴素的文艺片。。
。。。
偏见得旦疼,我还是看电视剧去算了。。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6:14
原来。。。
是个。。。
球。。。。
等我看了子弹再去吧
前两天看了大地震
眼睛还疼呢
月如眉 发表于 2010-12-21 14:1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哭得眼睛疼么?
喜欢演方达的李晨,后来又看了他演的连续剧孽缘,也挺催泪的。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6:26
冯小刚其实也不怎么会讲故事,电影本身就不太适合讲故事,
电视剧倒是讲故事的好手段,电影提供的是集中 ...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4:4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搭错车算是用音乐来带动故事情节,最终成就了影片的例子呢,还是本来就是一部音乐片?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6:35
搭错车算是用音乐来带动故事情节,最终成就了影片的例子呢,还是本来就是一部音乐片?
iphone 发表于 2010-12-21 15:2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怎样界定音乐片没注意过,一般来说音乐片都是主要人物又唱又跳,比如德国电影《英俊少年》,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还有n多印度电影{:5_387:}
cindypipa
发表于 2010-12-21 17:54
中国音乐人水平差是电影方面最大的短板,甚至大于剧本的编写
weder 发表于 2010-12-21 14:4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也有不少 非常杰出的电影音乐人比如赵季平,谭盾等。
xxhui
发表于 2010-12-21 19:48
转个影评
“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 “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 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 “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egghead
发表于 2010-12-21 22:17
有露点,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