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个月前,人们突然听到了王旭和刘刚酒酣耳热时吼出的《春天里》,并为之着迷为之激动。几个月后,当被称作“旭日阳刚”的他们从春晚舞台走下来,经历几多风波后,不知还有多少人依旧对他们充满兴趣。有人说是草台班子(经纪人)毁了草根歌手,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人们当初的喜欢,是看中了他们农民工的身份,民工+歌手这样反差鲜明的词组合起来,便是一种崭新的形式;而当他们越来越多以纯歌手的身份亮相,就失去了那种吸引力。从本质上说,他们一直在被消费着,失去了农民工的“卖点”之后,便不再“畅销”。
如今朱之文的走红同样如此。其实,旭日阳刚与朱之文也不想这样,也想纯粹地想唱就唱,正如朱之文所说,“我不愿出名。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去了。我比赛就是想试试。不知道自己唱到哪一步了。”
然而,当他们的走红被冠以“改变命运”这样的励志口号之后,连他们也不由自主了。问题是,一对民工,一个农民,为何要靠唱歌来改变命运?难道靠辛苦打工、钻研技能或创新耕作,就不行么?眼下看来,这似乎很难,至少不如当明星来得快。演艺圈的高收入已不是什么秘密,也早已被划入应当调整收入分配的重点人群之一。
成为明星会吸引眼球,就意味着有市场,有市场便有收益,这无可厚非。但正如上面所说,人们担心的是旭日阳刚和朱之文们只是昙花一现,或是被别人当成棋子。如此,他们想通过歌唱抒发胸臆或是取得别人认可的朴素初衷,一遇到急功近利的大众消费观,便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
“草根”们的歌声是纯真的,我们没有理由挑剔。但应该为他们提供安心歌唱的环境,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让他们有一条更宽敞的上升通道,而不必只能靠当明星来改变生活。如此,《春天里》的那句歌词“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才能被唱出真正的味道。就让他们纯粹地歌唱吧。 嗓音条件好,乐感好,又加上人家那么努力,心态平常,唱不好都难。 唱得真好。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歌唱的本能,是别的人在声乐学院待一辈子也学不会的东西...
celinecy 发表于 2011-3-20 08:3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些学艺术的就是为了发财,出名,他们永远学不到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心无杂念的基础上,才能唱出天籁之音。 {:5_394:}
唱的好, 没有染上铜臭,最后的话很让人感动,比赵本山强多了
lujiana 发表于 2011-3-20 12:2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77:} 唱得真的不错{:5_394:} 这个必须赞 挺牛的{:5_370:}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