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3:34
plbs 发表于 2013-1-7 2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学校教育当然有弊端,有些过于自由了,我参加过好几次AbiBall,也去过很多职业学校,体验过他们的青春 ...
如果你有个女儿或者如果你有个外甥女,你跟你姐姐姐夫能接受她在中学时就生个娃给你抱回来吗?{:5_383:}
德国的做法,跟大环境下的观念也有关系,你和你姐姐姐夫作为中国人,你们的观念能让你们接受这种现实么?
金桔
发表于 2013-1-8 03:38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许
但是,谁知道呢,关键是不敢保证啊
是这话。
早点睡吧。这会儿热线就三两个人还在加班了。{:5_383:}晚安。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3:45
plbs考试和能力培养两者之间协调得好的话不矛盾。不过中国的高考促使学校搞题海战术。记得一个朋友说,关于谈对历史事件观点的题目,美国的历史题是问大家的观点,中国的历史题目的是让大家背观点的。发表于 2013-1-7 23:41
——————————————————————————————————————————————————
不知中国高考怎么就让你有这种论断。既然你举历史事件做例子,那我倒是可以说一说,当年高三备考历史,历史高考题大题的重点就不是光背事件,而是分析几个关联或者相似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种东西绝对没有可背的标准观点,就靠老师训练分析能力。
就别说美国了,就说你推崇的德国,也别说中学,就说相对自由的大学里,我有次有门课是口试,教授提问(问联合国某一工程是否成功,可以说没有标准答案),我回答的与他期望的相反,并且说明了理由,那一题照样没得分,因为跟教授的观点不一样。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3:48
plbs我要是在富士康装手机的话,我的孩子可以和德国孩子一样轻松?发表于 2013-1-7 23:57
——————————————————————————————————————————————
那要看在富士康装手机的你,对你孩子将来生活的期望是什么了。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05
Joy2000 发表于 2013-1-7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在德国这么久了,就没发现德国人的价值观确实跟我们有差别吗?并非人人都整天想着怎么样更上一层楼拼命 ...
德国一些人的价值观的理想主义是建立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而中国也有一部分生活有保障的价值观上的理想主义者
德国大学也不是什么粗放型教育,其实就内容和要求来说很细致。严格说来FH和Uni执行的两种不大相同的教育目标,据说FH对学生的学业安排比较整体划一按部就班,面向职业, 而Uni就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研发能力,所以学业安排大部分靠学生自己掌握,内容上过去理论性较强,但在后来也注重和职业实践的结合。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08
plbs 发表于 2013-1-7 2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的莫名其妙,我没说是大喜事啊。。。
我真该感谢高考,不然我在富士康装手机呢
如果你家境富裕,或者父母有权有势,当然不用感谢高考,不高考你也能通过选拔,或者不去上大学你父母也能给你安排别的肥差,不至于要去富士康装手机{:5_387:}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15
ananbear 发表于 2013-1-8 0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人想往上爬的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出来的。
是啊,要不然怎么到处都看到Karriere这词呢,这肯定不是指去当普通工人、电车司机或者秘书之类的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19
金桔 发表于 2013-1-8 0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一直很喜欢那个党校女老师,观点风度仪表都没得说,挺书卷气的~
她是党校的吗?我还搜过她呢,都忘了。我也挺喜欢她的,她说话朴实,不装13,但是气质挡不住地外露啊,而且她人看上去说话很温和,但观点有时候挺一针见血的。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31
Joy2000 发表于 2013-1-8 0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念过uni,也念过fh,确实需要用功,但是不是一定要死记硬背的,更多是需要动脑子,需要自己融汇贯通,自 ...
我国内也学的语言,跟你的感觉相反,要想学得扎实学得出类拔萃,只带耳朵去上课远远不够,还真需要自己动脑子,需要大量阅读,需要独立思考,需要理解,理解往往比死记硬背效率更高,成绩更好。
而德国的Uni,的确需要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己加强理解能力,需要分析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但需要死记硬背的地方也不少。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42
江南织造 发表于 2013-1-8 0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berufsakademie, 就是一般的Ausbildung, 我们公司的Ausbildung现在只要录取就给终身合同, Ausbildung ...
哦,因为家里有亲戚也是大公司Azubi出身,Realschule毕业的,不过当时公司招Azubi,员工子女很受照顾,所以他们当时竞争非常激烈,他还是拿到位置了。后来培训期间,也有说并不是所有的Azubi毕业后都会被公司录取,他成绩算Azubi里拔尖的,被招肯定是没问题了,不过当年因为公司还是缺人,绝大部分那批毕业的Azubi都被招了。
对了,我记得有个公司当时劳方跟资方谈判时提的条件之一就是增加Azubi位置并且保证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位置,这个我倒是忘了是由IG-Metal参与主导的allgemein gueltig的,还是就那个公司的Betriebsrat仅限于公司内部的谈判。
一身膘
发表于 2013-1-8 04:42
本帖最后由 一身膘 于 2013-1-8 22:06 编辑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7 23: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起码你认为让外甥来德国念书,这件事的影响主导是LZ,我是有同感的,显而易见,LZ对这件事比孩子的父母更 ...
我觉得至少为了公平客观起见,此楼主应该让孩子的父母翻墙过来看看大家的意见,不管她本人多急切,德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该让最有发言权的本地父母和当事人父母直接对话。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自己都知道。
回复点评的凌波:我也觉得楼主不会让孩子家人看到全部的内容的,最多只是转发局部经过她本人刻意主观筛选过的个别回复给家人看,而楼主的点评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推测。
回复点评的楼主:我还是那句话,你对家人的操纵和洗脑,太超过了。我只是可怜孩子。可以预见的悲剧。
一身膘
发表于 2013-1-8 04:45
Bai 发表于 2013-1-8 0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同。我始终认为,在非极其特殊条件下,孩子最好还是跟父母一起生活成长,没有什么比一个温馨的家庭对孩 ...
完全赞同。
尤其还是象楼主这样把孩子办过来丢去寄宿学校的情况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48
江南织造 发表于 2013-1-8 0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前工人终身制, 福利都不错, 挣的也不少, 基本都是zeitarbeit的工作, 有上顿没下顿的, 70年代在中国当工 ...
德国现在的Fachkraft短缺不是说从工程师那儿又转移到Facharbeiter了吗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50
Joy2000 发表于 2013-1-8 0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然,看科目。我学经济,vwl需要死记硬背吧,buchhaltung或者controlling就完全不需要背,必须理解了会计 ...
VWL其实比Controlling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少呀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56
江南织造 发表于 2013-1-8 0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uni毕业的,工科, 好多课我都没上过vorlesung, 自己做做考卷和习题, 考试也过了, 成绩还不错, 我们学科 ...
我们那时工科方面的课,除了工程力学和Informatik,其他的大部分还真是考背功,背讲义,背alte Klausur {:5_383:}
祈晴
发表于 2013-1-8 04:59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3: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plbs这孩子基础知识很扎实,因为是重点学校重点班,做了3年半的作业和练习,再加上我姐的全职辅导,这孩 ...
{:5_370:},楼主外甥偏科到这种程度,在国内到了初中会很惨的。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5:00
Bai 发表于 2013-1-8 0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楼主说的,他们不在乎孩子将来的学历,那么我认为,他们完全可以在国内就对孩子实行解压式教育,不报 ...
就是这个道理。或者去一个普通的不那么追求升学率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的学校,重点是让孩子少课程压力,有时间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儿学自己有兴趣的东西。
反正现在国内高考录取率也很高。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5:06
Bai 发表于 2013-1-8 0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一个同事是这种学校出来的,成绩非常好,自我学习能力很强。。。我还曾想过将来是否把娃送去这种幼儿园 ...
我也曾考虑过,但被我家属拒绝,他想让他儿子上普通学校,因为他儿子幼儿园的朋友邻家的朋友们绝大部分都上普通学校,他觉得儿子跟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上学更好。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5:16
stijlisis 发表于 2013-1-8 0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上的是国内的重点高中,百分制次次有人满分,我也就是85到90,上90我妈就不是很在意了,90以下还紧张点 ...
你妈这才是会给孩子减压啊。
还好我上学的时候,不是重点高中,也没有对90以上的追求,80多分也算不错的。{:5_387:}
我上中学时也偏科,但是小学时是没有科可偏的,都是基础,又都不难。
祈晴
发表于 2013-1-8 05:28
好长的帖子呀{:5_350:}
树里
发表于 2013-1-8 09:00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有什么难的吗?
好吧,不说分数的问题。 你这不做作业就尖叫,性格和毅力都成问题。你觉得有妈妈帮着做作业还这样,出国了没人管了,能变得爱做作业了?哦,不,LZ的观念是德国没作业,或者比国内的有质量。
这么小的小孩,不说别的, 不说念书,语言,交什么朋友,就说病了,LZ你就够忙活的
公鸡毛和鸭子毛
发表于 2013-1-8 09:53
plbs 发表于 2013-1-7 2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指的是观点,不是历史事件,请看清楚好不好。
另外我听过很多次德国历史课了,怎么感触和你不一样呢。
听说, 听说, 建议你有空去旁听一下, 再感触不迟, 哈哈!
Bai
发表于 2013-1-8 10:17
一身膘 发表于 2013-1-8 0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完全赞同。
尤其还是象楼主这样把孩子办过来丢去寄宿学校的情况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而且完全有时间照顾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一个教育制度的差别将10岁的孩子送到国外,远离父母,我觉得是本末倒置。
Bai
发表于 2013-1-8 10:26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4: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这个道理。或者去一个普通的不那么追求升学率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的学校,重点是让孩子少课程压力,有 ...
对,其实只要家长目的明确,能够坚持,这不是什么难事。我认识有的家长就是这么做的,一直坚持到孩子考上大学。还有几个朋友的小孩现在上幼儿园和小学,他们能坚挺住不以攀比的心理让孩子抱那么多兴趣班,只是任由孩子的兴趣来,还有两家,什么班都没给孩子报,就是让孩子多玩儿。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1-8 10:31
本帖最后由 我爱热钱 于 2013-1-8 09:42 编辑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也是个特殊专业的特殊条件决定的优势了。这样的专业,有几个呢?
对,你一说,我倒想起,比如要是学 ...
Info专业也有这样先培训再读大学的。
我有个朋友,他大儿子(纯中国血统{:5_383:})就是这样。好处是,培训做得好,学业可能由企业赞助。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1-8 10:35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要娃能成才,不管到哪儿去离父母多远都行——啊,这可是LZ声称反感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啊。
当年奶奶要孙子到中国寄读,学习中国文化,A嫂不断摇头,被骂:
德国人怎么护犊子,以前日尔曼人不是这么没出息{:5_310:}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1-8 10:38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7 1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现在,过去可不这样吧。
而且现在就是做职业培训,也看进什么学校,不是说进个职业学校,出来就优 ...
我觉得楼主原本是这个意思,就是培训完了再读大学的。
那孩子毕业成绩小数点前是1(Einser Abitur),随便可以选个大学和专业上的。{:5_310:}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1-8 10:40
公鸡毛和鸭子毛 发表于 2013-1-8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说, 听说, 建议你有空去旁听一下, 再感触不迟, 哈哈!
她说“听过”,就是旁听过,没说“听说”,看帖不仔细。{:5_387:}
Chinese Splache, schwele Splache{:5_310:}
公鸡毛和鸭子毛
发表于 2013-1-8 10:42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1-8 0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她说“听过”,就是旁听过,没说“听说”,看帖不仔细。
Chinese Splache, schwele Splache{:5 ...
终于明白了! {:5_387:}
我爱热钱
发表于 2013-1-8 10:59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13-1-8 0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现在的Fachkraft短缺不是说从工程师那儿又转移到Facharbeiter了吗
我觉得首先不是真缺,部分企业主靠这个概念来对政治施压,放松技术移民政策,他们好廉价雇用高级打工。
再者,专业人员很缺的一块是护理业,这行业工作累挣钱相应少,和工程师性质完全不同,可两者统统扫在Kraft里。
还有,现在清洁工都可以叫Fachkraft(当然德国人是不屑做的),比如擦窗户的,他们的速度和技巧我还真的先要学。{:5_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