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8:31
本帖最后由 hahaqq 于 2015-3-20 17:33 编辑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7:22
我妈养老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子女在国外的
但大部分是美加澳,而且还都是华人,没有外嫁外娶的
象美加澳, ...
我外婆也是住养老院,但是她儿子,也就是我舅舅,2个都在加拿大,当时我外婆是要住加拿大养老的,结果婆媳问题被赶回来了。所以她并不情愿住那里。
我觉得养老院是趋势,但是中国的养老院好像条件太不到位了,而且很多老人思想上都不愿意去。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18:32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7:28
这也是老人自己愿意去住养老院吧?
你们是哪里的养老院?条件特别好吗?我外婆住的养老院条件很差呀,就 ...
这个得看老人的性格的
有些老人年轻的时候就是爱交际的
那么在养老院适应的就很好
有些就不是这样了
默默的等着子女来探望等等
甚至老年痴呆症发作时哭闹着要回家的也彼彼皆是
另外人因为是社会性的动物
即便是老了
还是会在自己的小团体里拉帮结派
和这个亲和那个不亲等等
今天和这个好明天又不好了什么的
所以俺之前才说同意大S的大部分话
但是养老院是能避免不去尽量不去
如果可以在自家善终是最好的
也是中国人说的五福之一
可惜这年头有这样福气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8:33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7:28
这也是老人自己愿意去住养老院吧?
你们是哪里的养老院?条件特别好吗?我外婆住的养老院条件很差呀,就 ...
你也知道说没办法了啊?
德国就这点不好啊,真不是有钱啥事都可以办到
中国倒是这点还可以,有钱,绝大多数事都有路可以走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8:35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7:33
你也知道说没办法了啊?
德国就这点不好啊,真不是有钱啥事都可以办到
中国倒是这点还可以,有钱,绝大 ...
对阿,没办法的话肯定要取舍阿,这里保不了医疗保险就回国保个大病险。
其实外派还是最好的,我还是这几年努力找个外派工作吧,找不到就只能自己花钱了。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18:43
我觉得大s是非常理智型的,我就做不到阿,特别我爸妈病了的时候电话里说好想我在身边,我那个急得呀,唉。
也得看的
一般来说
自己从前的成长环境决定着和父母的亲疏度
俺和父母关系不亲也不淡
反倒是遇到事情可以从容处理
避免一急反而坏事
而且俺长期都在慢慢灌输俺父母中医的一些治病方法和养生原则
预防胜于治疗
父母真要不舒服了俺直接在电话里指导怎么做
一般都能缓解
实在不行俺也知道上海一些还不错的中医
所以他们俩到目前为止也倒逍遥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8:48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17:43
也得看的
一般来说
自己从前的成长环境决定着和父母的亲疏度
我爸妈是倔的很得,我说什么都不听,让他们做个身体检查舍不得钱。给他们钱也不去,存着说给我。
我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过来玩得时候让他们多散散步说没力气,更不要说养生了。所以我总觉得他们身体很虚。
我妈总是开玩笑的告诉我说,我爸总说我们老了怎么办,我妈就说去养老院,但是我听得出来他们其实很不想去,至少我爸是不想去的,说还不如回乡下养老去,唉。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18:50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7:48
我爸妈是倔的很得,我说什么都不听,让他们做个身体检查舍不得钱。给他们钱也不去,存着说给我。
我真是 ...
这个也要看机缘的
尤其碰上这种犟的
平时絮叨作用是不大
但在他们吃亏或者碰到大坎的时候
往往就有很好的效果
说白了走心的事情从来都比只要掏钱的麻烦
还得沉得住气{:5_383:}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9:01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17:32
这个得看老人的性格的
有些老人年轻的时候就是爱交际的
那么在养老院适应的就很好
我妈曾经在北京时和我们住了好多年
后来我们回来,她回上海
就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适应,想小朋友
感情上太依赖
用了很长时间走出来
人老多情,其实老年人不宜太多情
对子女,对晚辈都放下点
拥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寄托
那种天天等着子女的老人,我觉得挺悲哀
对子女也是沉重的负担
Arterix
发表于 2015-3-20 19:05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8:01
我妈曾经在北京时和我们住了好多年
后来我们回来,她回上海
就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
对子女,对晚辈都放下点
这方面真的要向德国人学习,cool bleiben。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9:08
我妈养老院一闺蜜
天天要给自己大儿子打10个电话
而且必须听她说,儿子工作开会不行,先得安抚她
然后还说小儿子对她不好
因为大儿子补贴两千,小儿子只有二百
问题是小儿子没钱,但他负责每星期去给开药
德国呆久是不能想象每次去医院给人开药
是个多么麻烦的事
人老了根本糊涂了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9:09
本帖最后由 stella_0183 于 2015-3-20 18:17 编辑
Arterix 发表于 2015-3-20 18:05
这方面真的要向德国人学习,cool bleiben。
所以我上次回去
她就再也不肯和我们住一起
怕又反复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20:40
Arterix 发表于 2015-3-20 18:05
这方面真的要向德国人学习,cool bleiben。
坦白说
就俺在德国老年机构里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来看
能做到这点的老人也不是很多
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还能靠理性压抑着对子女的依恋
一到老年痴呆症发作了
潜意识的想法都会跑出来
这个时候才能看到真实的想法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20:43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18:01
我妈曾经在北京时和我们住了好多年
后来我们回来,她回上海
就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
父母如果能放下自然是最好了
但是这点实在太难做到了
很多都是一个注意力的暂时性转移
另外俺看到一个趋势
不知道是不是个别现象
就是中青年的时期比较冷漠
到了年老反倒是求关爱了
这其实挺难的
大半辈子都不关爱别人
到了年老往哪里去求啊
QCheng1
发表于 2015-3-20 21:02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7:28
这也是老人自己愿意去住养老院吧?
你们是哪里的养老院?条件特别好吗?我外婆住的养老院条件很差呀,就 ...
MM,这种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以后父母不在了的确是可以再出来。但是现在上
海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90几岁的长寿老人多得是,我外公和奶奶都是活到
90几岁的。父母90几岁,子女也要70上岁上下了吧,自己都要养老了,哪里还能再
出来。
QCheng1
发表于 2015-3-20 21:08
hahaqq 发表于 2015-3-20 17:31
我外婆也是住养老院,但是她儿子,也就是我舅舅,2个都在加拿大,当时我外婆是要住加拿大养老的,结果 ...
的确是这样的,中国的老人有些是抵触养老院,觉得去养老院就是子女不孝不管自己。
不过总体来说现在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已经比以前多不少了。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23:23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0 19:40
坦白说
就俺在德国老年机构里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来看
能做到这点的老人也不是很多
上海有个专门收老年痴呆的老人的养老院
你说老年痴呆就发作
那是一种病,不应该和正常人混为一谈
不过中国人,大部分,都是不成熟的
说难听点,思维很多是愚昧的无知的
这点,和德国人比,差距太远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23:29
QCheng1 发表于 2015-3-20 20:08
的确是这样的,中国的老人有些是抵触养老院,觉得去养老院就是子女不孝不管自己。
不过总体来说现在愿意 ...
你们现在比我们过去会好点
毕竟社会开放了,好多人也有了见识
我以前有些亲戚,老爱烦一个毛病叫自说自话
动不动和我说,你干嘛不把你父母带到德国去生活?
我说德国不能移民
人家说,那别人去美国,都能把父母一起带出去的
你们为什么就不行?
你若要说,我父母不喜欢呆德国
人家会觉得你吹牛吧?德国哎,外国哎,哪有中国人不爱呆外国的?
各种扯不清的,自说自话的
葱白小小
发表于 2015-3-21 08:31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20 22:23
上海有个专门收老年痴呆的老人的养老院
你说老年痴呆就发作
那是一种病,不应该和正常人混为一谈
老年痴呆症是有程度划分的
上了年纪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症状
轻度的和部分中度的一般不会当作特别病人照顾的
和那种需要二级或者三级护理的比起来算是正常人
但是轻度或者中度的老年痴呆在遇到一些惊扰或者刺激会忽然变得很严重的
上海专门收这种老人的机构俺倒是不清楚
俺奶奶住的市中心的养老院也是正常人和中轻度老年痴呆安排在一起的
那边挺难进的而且不收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老人
jyqian
发表于 2015-3-21 22:21
QCheng1 发表于 2015-3-20 20:02
MM,这种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以后父母不在了的确是可以再出来。但是现在上
海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 ...
对的,我原来也是想回去了再过来。但是算算那时我都起码五十多了,到这里来哪里还有工作啊
我也想过在这里先呆些年,等我妈老到没有精力干预小家的时候再过去照顾,可是国内招人也是四十以下才有机会啊,那时候谁还要我去工作啊
而且这样的跑法,自己以后养老金哪边都不连续,最后能拿的都是少之又少
所以国内人以为拿了这里的居留多好多好,个中烦恼真是只有自己才知
ithillad
发表于 2015-3-23 16:28
本帖最后由 ithillad 于 2015-3-23 16:31 编辑
QCheng1 发表于 2015-3-20 21:08
的确是这样的,中国的老人有些是抵触养老院,觉得去养老院就是子女不孝不管自己。
不过总体来说现在愿意 ...
我家属的外公外婆就是特别抵触养老院的,今年年初还不是住进去了,没办法的事情。不过住进去以后情绪还挺稳定的,毕竟各方面还有环境什么的确实都不错。他们有6个子女,两个儿子没用的根本不管事,四个女儿前几年还好些,最近几年有两个要照顾孙辈也管不了,只能我婆婆和她妹妹轮流去照顾。外婆身体不好,去年还摔了一跤,我婆婆马上60了,这种高强度的陪护哪里吃得消,外公外婆再不去养老院她自己的身体也要垮掉了。养老院里毕竟有专门的医生护士值班,而且房间和浴室里的装修都是方便老年人的(比如到处都是扶手,摔倒的几率会低很多)
我自己的外婆也进养老院了,我妈不可能抛下我爸和我回国的,我姨是典型的啃老族,去养老院的车费居然都要我外婆给她报销,让她照顾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还好我外婆是乐天派,自娱自乐的能力也很强。现在每周和我妈通电话,我奶奶也经常去看她。我每次回国也都会看她,感觉她挺开心的
还健在的老人里只有我奶奶没有去养老院,但是,我奶奶的孩子们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德国,一个在日本,全都不在身边。好在她有一个跟了她30多年的住家保姆,保姆是农村人,结婚早,第三代都出来了,现在全家都住我奶奶家,挺热闹。所以想想真是挺唏嘘的……有孩子在身边不见得就能亲历亲为的照顾,外因太多了
hallo2012
发表于 2015-3-24 11:26
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着是否回去,例如有的小时候父母离婚,小孩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有的兄弟姐妹多的,父母对子女偏心,有的是父母领养的,有的农村的,父母重男轻女的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子女和父母关系不合,所以这些人的想法自然是没有必要对父母尽孝,因为在他们小时候父母也没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童年。还有的是非独生子女的,哥指着弟,弟指着姐,姐指着妹,妹又指着哥的这种家庭,也没有必要回去赡养父母,因为可以把父母养老的责任推给兄弟姐妹就好了,家里总的有个孝顺父母的人。还有就是农村和家里揭不开锅,父母没有医保的家庭出来的也别回去了,回去是给家里添堵,也给自己找麻烦,不如自己在这边赚钱补贴家里经济情况来得现实。但是如果是父母有医保,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从小家庭完整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出来的人,如果不回国照顾父母的话,要不是没心没肺自私的人,要不就是一时想不开想不明白,但是将来如果父母入土了,如果是有良心的话,那一定会抱憾终生的。我见过一个50岁在德国的男的,跟陌生人说话,别人一提到父母,他就哭,大家就很好奇地问他怎么回事,才知道是因为他年轻时一直在德国没尽孝,就连父母病了都没在国内,后来父母不在了,他感觉愧疚,这10几年都一直感觉愧疚。这种愧疚的痛苦会折磨有良心的人一辈子的,望各位有良心的子女三思。
Anonymous
发表于 2015-3-25 00:11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5-3-24 23:25 编辑
很多时候根本是没有办法的事。回国找的工作的很多都是北上广,很多人都不是本地人,中国现在的生活成本也是很高的。我认识的好几个人都是理科生,听说的回国情况是税前15/25万之间。没有象这里的同学说的那么多啊。赫赫。
回国要是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自己在拖家带口的,ye mei多的时间回父母家啊。很多夫妻2个人还不是一个城市的。回家看老人的情况更艰巨些。
中国现在的自然环境不好,对孩子成长也不利。空气污染确实部不容忽视容忽视。我家人在德国就不生病,回了中国常有肺炎。还有孩子上学问题, 户口问题,孩子上学还要学区房。
种种现实问题,确实是够为难的。我自己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是父母过来2次,每次3月,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就是以后老了,飞机做不动了,不知该怎么办?xi望倒是候德国政策宽松些吧。
zihan
发表于 2015-4-13 14:23
sellerie 发表于 2015-3-20 14:50
还有困难的是,国内父母七十多,这边孩子也才十几岁,有老二老三的可能也才几岁,还需要照顾,放弃工作是 ...
所以年轻的时候就要有个计划,父母70多岁如果孩子10几岁的话,我认为可行的。
当然自己辞掉工作,老公继续工作带着孩子,那个时候孩子大了也自立多了。
当然如果要老二,老三,特别是准备要到3个孩子的人,应该没有准备拿出精力来照顾父母吧。
紫穗
发表于 2015-4-17 16:43
stella_0183 发表于 2015-3-18 12:41
我个人是觉得,人老了就得明白,自己终有一天接受自己的归宿
淡定点,平静点
我是看到过很多,老人在 ...
mm这是年轻人的想法,到老了就不会这么想了。老人的那种求生欲望,是我们理解不了的。要不那些重症病人,每天各种痛苦,我们看了都觉得活着干受罪,他们还在努力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