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性侵,德国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分享一篇文章。德国人对难民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发不了链接,只能上图片了。 上碧霄 发表于 2016-1-8 18:32发不了链接,只能上图片了。
图片没内容啊 难民性侵,德国人为何如此沉默?
2016-01-08 余有时 公众号:不识东西
新年伊始,盘踞在德国各大媒体首页的新闻,只有一件事:科隆跨年夜的大规模性侵案。
在欧洲跨年,不外乎闹派对和放烟火。年轻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先盛装出席酒吧派对喝个微醺,然后在12点前后放烟火,迎接新年的钟声。噼里啪啦的烟花,把往日平静的城市街道映照得热闹非凡。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跨年夜,德国科隆发生了大规模的性侵和抢劫案件:超过90名年轻女性报案称遭到男性的性侵犯。
据报案人口述,这些男性成群结队,少则四到六人,多则四、五十人。他们多有醉酒,将女性团团围住后,对其上下其手,有的还顺带着明偷暗抢。
“我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庆祝,突然围上来好多青年男子,动手摸我们,还用肮脏的语言调戏我们。我当时感觉就像回到了原始社会,非常害怕。”
“我穿了过膝的裙子,突然感觉有人摸我臀部,还试图将手伸到裙子里。”
“我跨年夜在夜店打工,休息时被围攻,他们撕扯我的衣服,对我上下其手。”
无独有偶,在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都发生了类似事件。汉堡一市,也已有超过50名女性报案。
在受害者的描述里,肇事者清一色具有“黑头发,黑眼睛,有阿拉伯人的外貌特征”。
这让人立刻联想到了自去年秋开始的欧洲大规模难民潮。
到2015年底,德国已接受注册难民超过100万,是德国总人口的1.25%。难民主要来自中东的叙利亚、阿富汗,和巴尔干地区。
跨年夜,科隆市中心大规模外籍人的聚集,在德国从未发生。而大量涌入德国的年轻男性难民,多来自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穆斯林社会,很容易让人和性侵案产生联想。
这些肇事者是难民吗?
这是盘旋在每个德国人脑海中的问号。
对此,警方和科隆市长在1月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还没有确认嫌疑人,不能做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难民和性侵案件有关。
而今天,刚刚爆出的警方内部文件显示,事发时,警方与肇事人群发生了严重肢体冲突,当时有15名嫌疑人被捕,皆为叙利亚和阿富汗难民!
更有甚者,案发事后的1月1日,警方一度对外宣称,跨年夜“相对平静”。后因报案人数持续上升,直到1月2日才将消息告之媒体。
在“相对平静”和拖延不报的背后,警方到底想隐藏什么?当所有迹象都指向难民时,警方和政府却为何三缄其口?
这让人不禁联想,对难民问题如此明显的掩饰,是否为了支持默克尔饱受争议的难民政策?
同样颇让人玩味的,是德国媒体对整个事件的报道和态度。
其一,媒体1月4日才展开报道,在收到警方消息之后,已过2天。人们不禁要问,这么重大的民生事件,为什么拖了如此之久,才见诸于报端?
其二,媒体对性侵案的报道就事论事,非常克制。将肇事者描述为“北非裔或阿拉伯人的外貌”。对肇事者的背景和来历,没有丝毫的揣测和渲染。“难民”二字,更决口不提。
尽管媒体刻意引导,这几日,我的德国同事私下闲聊,所有相关的讨论都是,难民,难民,难民。
“如何处理穆斯林难民和德国本地的文化冲突?”
“大规模的难民涌入德国,对我们会有哪些负面影响?”
“如何让难民融入德国社会,遵纪守法?”
以性侵案为契机,媒体本应对这些问题展开公开的讨论和反思。
然而,并没有。
“难民”二字仿佛成了不能碰的禁忌。在警方确认肇事者之前,任何对难民的揣测和联想,很容易被贴上“排外”“种族歧视”的标签。
而这恰恰是德国人的死穴,所有人避之不及的诅咒。
当年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排犹政策,六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是德国人心中背负的十字架,70年来从未敢放下。任何疑似种族歧视的排外言论,都会被口诛笔伐。
而以立言为己任的德国媒体,对此更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知道,出于道德约束和政治正确,而对真实的问题视而不见,是不是一种媒体的自我审查?
然而,这样不约而同的噤声,对民众的引导,难免矫枉过正。
民众对难民问题的思虑和质疑,并不会因此而消散;相反,由于找不到公共讨论的空间和消解的渠道,反而会愈演愈烈,转而诉诸于彻底排外的极右势力,促成极右的崛起。
德国《世界报》借一篇对犯罪学专家的访问,隐晦地表达了这种忧虑:“对难民的融入问题避而不谈,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难民融入社会,前提是我们对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政府有足够的投入。”
大规模性侵案可能是德国媒体的一个关键节点。德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放下历史的包袱,公开讨论外籍难民带来的问题,是未来社会融合的关键。对难民问题的建设性舆论,并非煽动民众的排外情绪,而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一个经历了思想启蒙、平均教育水平高、对二战有着深刻反省的国家,应该相信自己的民众有能力理性地面对难民问题。
有意思的是,偏右的执政党基民盟内,已有政客公开批评媒体:“我们需要对事件真实和清晰的报道;集体沉默和封锁消息并不能够解决难民潮引发的问题。”
对于隔岸观火的中国人来说,执政党谴责媒体封锁消息,还真是件新鲜事儿。
关于作者
余有时:牛津社科,误入商企;旅欧数载,德国安居。伪文青,真酒徒;恶脑残,好自由。不求改变世界,但求不被世界改变
关于我们
曾经负笈海外,牛津哈佛,而今散落中西,天各一方。好行万里路,也乐于读万卷书。坚持一些理念,残存一些理想。仍不识东西,以为开眼看世界是时代所需。质疑固有观念,打破刻板印象。相信眼界,相信思考,相信好奇心是最好的导师,坚持初心是最大的梦想。
本微信号更新不及时,文风不固定,转发请三思,添加须谨慎。
wusheng 发表于 2016-1-8 18:35
图片没内容啊
刚刚把文章发到楼下了 还是局外人清醒。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说到底还是德国的冷漠, 许多人心里明白,若有左派的同聊旁,他们就隐了 mutti纵容犯罪,也是对那些守法难民和守法的外国移民的不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