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黎 发表于 2016-1-22 14:14

德国被难民问题搞得水深火热 好队友美国只负责加油助威

本帖最后由 我在巴黎 于 2016-1-22 13:37 编辑

   话说美国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布了一项评比结果,评出了“全球最佳国家”,其中得分最多的国家是德国。

   足球踢得好,对战争罪行的反省深刻、社会福利也让人竖起大拇指,在应对难民危机问题上也被认作是世界的典范,这样看来,把第一名给德国,似乎是“众望所归”的。然而有德国媒体问了,这到底是真心话还是“戴高帽”呢?不少德国人也觉得,拿到“全球最佳国家”这一头衔,真是有点“担待不起”。

   把目光投向欧洲,德国正因为难民而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美国评出来的这个“第一名”可真是一场“及时雨”。

    难民问题:德国吃不消 美国却“欲拒还迎”

   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数百万来自中东及北非的难民涌入欧洲,使得欧洲各国头疼不已。尤其是身处难民漩涡中心的德国,100多万的难民成为了德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但此时作为中东乱局的始作俑者——美国,反倒是格外轻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作壁上观。

   有俄罗斯媒体报道,2015年9月,美国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4日在记者会上谈及难民问题,称这是“悲剧”。当被问及美国是否计划安置更多来自叙利亚等国的难民时,他给予否定回答。


   欧内斯特说:“在这一问题上,我没有可宣布的消息。”

    这句话无疑是表示:我们同情难民的遭遇,但是请别来美国。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表述的一样,综合媒体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自难民潮爆发以来,白宫方面就一直坚持着保守的“不作为”政策。举着人道主义的大旗,却站在救援队伍的最后面。

    联合国难民署201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当年1至8月,已有30多万名难民和非法移民经地中海进入欧洲,超过去年总和,其中80%来自叙利亚。相比之下,美国过去5年时间内仅接收了1541名叙利亚难民。

   几百万叙利亚、伊拉克等中东国家难民冲击欧洲,自然, 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国不可能不承受压力。据央广网报道,此前美国承诺接收1500个难民,4位数的难民额分担杯水车薪,欧洲自然不干;后来美国犹豫再三,一咬牙一跺脚,说好吧,就增加到10000-15000。欧洲对此不屑地撇了撇嘴。

    201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院就是否严格限制美国接受叙利亚和伊拉克难民问题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表决。他们称之为“试探性表决”,类似于“摸底测验”。结果呢,55:43票参议院民主党议员成功阻止这一法案的通过。而此前在去年11月底,美国众议院以大比数通过共和党提出的议案,要提升对难民的安全筛查,也就是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和国家情报首先得确认难民不构成安全威胁才能够批准难民进入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今年决议得以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早前就表示过,会运用总统权利否决相关的决议。而在去年9月,奥巴马政府就曾经宣布计划未来在一年在美国安置一万名的叙利亚难民。表决的结果不仅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还事关总统大选。

    美国在对待难民的问题上一直羞答答地“欲拒还迎”,而此时给德国人颁了这样一个大奖,怎么看都有种“干得漂亮,我安静看着就好”的意味。

默克尔:从“封面女郎”到“最佳国家”元首

   还记得吗?这已经不是默克尔从美国人手中拿到的第一顶“高帽”了,早在2015年年末,默克尔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15年度风云人物,原因有三,默克尔在欧洲债务危机、难民与移民危机以及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事件的表现得到了高度赞扬。

    对于难民危机,《时代》周刊的卡尔·维克认为,这是一个大胆的行为:一个简单的举动带来了两大威胁:迫使欧洲履行承诺、令欧洲陷入危险,它考验了一个联盟——为了避免重蹈被暴力撕碎的中东覆辙而合作的联盟——的弹性。默克尔在面对危机时的领导能力得到了认可。

    然而也正是默克尔的“固执”给她带来了执政后最大的信任危机。

    8月前后,默克尔因为向来自西亚北非国家,特别是叙利亚和阿富汗的难民敞开德国大门而受到欢呼。据新华网报道,难民们举着她的头像、高呼着她的名字,亲切地称她为“大婶默克尔”、“难民守护神”、“德国女英雄”,甚至有舆论称她为“真正的道德领袖”。

    然而,难民潮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会逐渐退去,反而愈发汹涌;大量难民涌入给德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带来空前巨大压力,他们要吃、要穿、要住、要医疗、要教育、要就业、要钱花;从长远角度看,这些难民能否顺利融入德国社会也存在疑问。

    在默克尔所属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内部,围绕难民问题的争议之声越来越大。党内多位领导人要求默克尔在难民危机中采取强硬手段,而默克尔本人的人气也在急剧下降。

   如果说巴黎11.13恐袭案是给德国敲了一记响钟,跨年夜的科隆性侵案就是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真真实实地在德国人身上上演。即使如此,默克尔依然坚持她的难民政策,拒接为难民接待数量设置上限。

    基民盟籍总理默克尔1月20日在参加姐妹党基社盟会议时,再次拒绝设定难民上限,随后立即受到十多名与会议员的猛烈抨击,会场上无一人起身支持默克尔。据北京环球网报道,19日,联盟党44位国会议员联名向默克尔发出请愿书,请求默克尔修改难民政策,制定难民上限。但默克尔再次给他们兜头一盆冷水。

    福利好 难民政策好?德国人:真是担待不起

    从引起两极分化的难民分摊政策,到德国打开自家大门欢迎难民,再到巴黎11.13恐袭案和近日的科隆性侵案,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在德国甚至在全欧都褒贬不一。

   这次美国评出的“最佳国家”,分析评比标准广泛,包括冒险性、公民权、文化影响力、企业精神、遗产、未来GDP 及人均购买力走势、对企业的开放性、权力和生活质量等几大类。德国在此项评比的多个单元中都居榜首,比如经济投资、对女性的支持、保障人权、在国际事务上的角色等;此外,德国的公共汽车很准时,人人都有医保,也都是值得称道的事。

    2015年9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慰问抵达德国寻求避难的难民,并与难民们自拍合影。在国家形象评选中,宽待难民也成为加分标准,而在德国国内,难民却成了民众指责政府的热门话题。

    国家如此被“看好”,这本是一件让德国人高兴自豪的事情,但是一想到蜂拥而入的100多万难民,估计很多德国人很难笑得出来,因为“太过优秀”而招致“劫难”,“树大招风”的滋味,相信德国人也感到很矛盾,福利是好呀,但是现在要被人分走了,能不窝火么,一场“社会福利争夺战”或许就在德国人眼前。

    由于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使得德国成为了难民心中的“理想国”。美曾报道,对于行头简单,风餐露宿的逃难者来说,即便德国不是唯一的理想国,也必然是其中之一。

大量难民涌入给德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带来空前巨大压力。这些难民要吃、要穿、要住、要医疗、要教育、要就业、要钱花。不仅政府要做出巨大努力,民众的部分利益也将被牺牲。

    超过100万的难民在2015年来到德国,这些难民受教育程度如何?有多少人能在德国找到工作?让他们融入德国需要多少成本?即使对难民专家来说,要解答这类问题也不容易。但有一点很显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amarob 发表于 2016-1-22 14:17

德对于美是可以牺牲的友邦,德国国家利益从来不是美国犹太精英执政集团需要考虑的问题
请德国人以及准德国人勿自作多情{:5_332:}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6-1-22 14:27

我在巴黎 发表于 2016-1-22 14:39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6-1-22 13:27
捧杀

如果下次诺奖不给圣母,以后我也不支持难民政策了,桑心{:5_34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被难民问题搞得水深火热 好队友美国只负责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