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未来竞争力何在?
本帖最后由 风一般的白痴 于 2023-9-5 00:28 编辑德国华人各行业精英们,根据你们在各行所知,在十年之后,相对中国,德国制造还能在哪些领域拥有竞争优势?机械制造,电子设备,汽车,化工(包含材料科学),能源,通信,制药,消费品,农业,金融保险证券,工程建筑,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未来德国路在何方?我和一些周围行业的朋友都觉得德国很多领域的技术优势慢慢丧失甚至已经明显落后,尤其新星领域发展乏善可陈,故在此一问,相结合各行业大神们的体验,一起来讨论下德国未来到底何去何从…
这个帖子始发于2017年,弹指一挥间,当时所探讨的10年之后,从今时今日(2023年9月5日)看来,也就是3年之后的事情。最近也以"旅行者"身份看了不少展会:
科隆游戏展上,中国游戏厂商米哈游和游戏科学迅速崛起,微软XBOX财大气粗,法国育碧虽年事已高,但尚能饭否,而德国游戏公司绝迹于江湖;
柏林电子展IFA上,海尔美的继续攻城略地,海信TCL对欧洲市场虎视眈眈,荣耀手机大放异彩,大疆无人机门庭若市;韩国三星也包下了南门的整个场馆,布展水平,还是展示的产品都可称一流而有新意;反而是传统德国品牌展馆这里,西门子,博世,美乐,Liebherr这里,完全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产品;
法兰克福自行车展Eurobike,倒依然是欧洲品牌的天下,仔细了解得知,原来是中国自行车类产品进口欧盟要被征收接近50%的反倾销税;
接下来,今天开始,是真正的关键时刻,在这届慕尼黑车展上,看看特斯拉,国产电动车,和德系电动车,到底能够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竞争格局。
德国的媒体和自媒体都在不断的探讨目前德国正在进行的“去工业化”趋势,高企的能源价格,不稳定的地缘政治,落后的科技产业,严重缺乏的高素质人才,使得一些德国企业不得不离开德国,甚至有的也将研发基地放置在美国或者中国。这些年唯一的亮点在我看来就是Biontech在mRNA平台技术上面的突破了,在生物科技领域给德国高端工业稍微留存了一点颜面。
现在,7年之后,我再问大家,德国华人各行业精英们,根据你们在各行所知,在3年之后,相对中国,德国制造还能在哪些领域拥有竞争优势?机械制造,电子设备,汽车,化工(包含材料科学),能源,通信,制药,消费品,农业,金融保险证券,工程建筑,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未来德国路在何方?
当时在这里回答过这个问题的小伙伴们,你们当时的想法在今天已经兑现了么?你们是否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朋友们,你们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个人感觉德国目前的新兴行业已经逐渐丧失优势,德国人思维止步不前,过于高傲并高估了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在电动车行业,互联网,移动支付,甚至曾以为傲的高铁技术都已经被中国人慢慢超越。。。 未来在于 难民产业!
德国的难民产业很强大! 醒醒。你回国现在换个外汇都是问题 机械制造,电子设备,汽车,化工(包含材料科学),能源,通信,制药,消费品,农业,金融保险证券,工程建筑,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
可能就机械制造、制药和消费品这三个方面暂时还可以坚守一定时间吧,其它的要么已经被中国或其它国家超越,要么已经是不再领先,同比太多。
机械制造和制药沉淀时间较长,且有技术工艺领先优势,还可以稳一稳。而消费品也还是在吃信任消费的老本和国内崇尚欧美心理,一旦中国解决信任成本后(虽然这很难),消费品性价比就完全没有优势了。 个人感觉也就机械制造业积累比较深厚,目前状况还不错
但是行业不错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待遇优厚
本人在此行业混迹了七八年,收入就是tmd上不去 德国一向是传统工业强大。新兴行业都是美国领头,德国什么时候领先过啊? 怎么有种日落西山的感觉啊? 同感。本人在所谓新兴行业,在德国做长了回国就跟不上了,这也是准备回国的原因。 RFD16 发表于 2017-10-30 18:43
个人感觉也就机械制造业积累比较深厚,目前状况还不错
但是行业不错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待遇优厚
多谢机械行业哥们儿建言~ 既然这个行业有很深厚积累,那么你应该会是国内相关企业想挖的人才哦~ aua 发表于 2017-10-30 20:02
德国一向是传统工业强大。新兴行业都是美国领头,德国什么时候领先过啊?
就是不知道传统工业的老本可以吃到什么时候呢?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0-30 21:30
同感。本人在所谓新兴行业,在德国做长了回国就跟不上了,这也是准备回国的原因。
请问是啥行业?IT吧~ 风一般的白痴 发表于 2017-10-30 23:49
多谢机械行业哥们儿建言~ 既然这个行业有很深厚积累,那么你应该会是国内相关企业想挖的人才哦~
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Ueberstunden多,出差多,工资相对低
如果回国,国内大多数是start up企业,那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加班和出差
这样的职业规划对个人生活来说是毁灭性的 风一般的白痴 发表于 2017-10-30 23:49
就是不知道传统工业的老本可以吃到什么时候呢?
吃到市场需求饱和的时候。
更新换代的原因并不是老产品有问题,而是老产品大家都有了,卖不动了。 风一般的白痴 发表于 2017-10-30 23:50
请问是啥行业?IT吧~
正解。 在德国工作 又惦记着国内
估计很多工作的人都有这么中感受 其实我最担心的不是德国的产业优势被超越后带来的就业冲击,而是到时候的民粹主义和外国人的生活环境问题
不过说德国产业倒退 还维持过早 我感觉在坛友退休之前,德国的主干产业不会那么容易丧失优势的 国内固然发展,我也希望国内早日强大,不过国内的发展最近又被炒作之嫌
就几个共享单车或者移动支付,我觉得还远远达不到技术压制德国原有优势的地步 mwa 发表于 2017-11-1 08:13
就几个共享单车或者移动支付,我觉得还远远达不到技术压制德国原有优势的地步
有一说一。
国内在计算机行业的成就确实是德国没法比的。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1 08:34
有一说一。
国内在计算机行业的成就确实是德国没法比的。
同意。 我一点不这样觉得,中中国现在只是电子商务做的比较多而已,而且都在应用层 mwa 发表于 2017-11-1 13:45
我一点不这样觉得,中中国现在只是电子商务做的比较多而已,而且都在应用层
中国的优势远远不只是电子商务。比如在以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和美国排在第一梯队,已经甩出其他国家很远了。从一流论文来看,整个欧洲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中国,这个可不是你说的应用层,而是实实在在的顶级研究。从应用来看,中国的公司除了百度,腾讯,阿里,滴滴这些大公司之外,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比如商汤科技,旷视,海康威视,图森等等。无论从规模,技术还是产品,他们在欧洲都找不到几个对手(英国的DeepMind是个另类)。而且这些公司的科研能力也已经和Facebook,Google可以相提并论了,比如商汤科技,近年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发的一流论文已经超过了Facebook和Google。
和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很多时候胜在眼光和态度上。商汤科技的创始人汤晓鸥教授,一直到现在都还说“我们的计算机视觉研究水平和欧美还有很大差距,需要继续学习”,而很多德国教授和企业家,一开口就是“德国的计算机视觉水平领先世界”。在我看来,两者高下立见。 mwa 发表于 2017-11-1 13:45
我一点不这样觉得,中中国现在只是电子商务做的比较多而已,而且都在应用层
一看你对IT了解非常浅。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4:35
中国的优势远远不只是电子商务。比如在以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 ...
所言极是。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4:35
中国的优势远远不只是电子商务。比如在以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 ...
另外补充一下,也是有德国人了解到中国在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成就的,但是非常少,大部分人如你所言,觉得德国世界领先,对中国在IT行业的成就一无所知。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4:35
中国的优势远远不只是电子商务。比如在以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 ...
我只是觉得,用嘴巴说呢,谁都可以说得龙飞凤舞。只有用脚来投票的结果最客观。我不懂IT,我只是好奇,每年有多少中国人去德国念IT,多少德国人去中国念IT,各占自己国家的百分之几? 说中国厉害的人我见不少,但是真要给自己孩子吃奶的时候,就默默的打开外国奶粉的盒子。所以呢,我不看“说”和“打字”,只需要看这人手/脚是怎么移动的。。。。 不乐观,吃老本等死吧,时间问题,拉上欧盟,时间抽能拉长点吧
主要是德国人死板还不谦虚,外面的世界却瞬息万变,如果不努力适应,很难保证将来的风还继续往德国吹
还有养懒人的制度不改改,也没啥前途可言。搞得年轻人也没啥动力努力上进,反正有人说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既然混日子跟努力上进的最后生活也没有质的差别,谁还愿意努力上进呢?
Marcofung 发表于 2017-11-1 17:07
我只是觉得,用嘴巴说呢,谁都可以说得龙飞凤舞。只有用脚来投票的结果最客观。我不懂IT,我只是好奇,每 ...
我的观点只有一个,就是德国在IT这一行不如中国,无论是科研还是应用,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不排除德国有些亮点,但是太少太少了。IT确实是中国发展得很好,而又是德国发展得比较差的行业,和其他行业都很不一样。我觉得圈外人很难理解这种震撼的感受。没必要把这和奶粉扯上关系。
我的确认为做IT的德国人可以去中国学习,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自大与傲慢使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留在德国的人,有种种原因。当年我们来留学的时候,德国的IT还没有落后这么多,中国的IT也还没有这么厉害。现在在德国呆了这么长时间,情况变化了很多,在德国毕业工作的人很多已经无法和国内的同龄人竞争了(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自然不会回去。相反,也有人在国内竞争不下去,但是在德国还可以立足,那么他们到德国来,不也是很自然的选择吗?国内竞争很残酷,德国吃大锅饭,各有所长。
limit 发表于 2017-11-1 17:07
不乐观,吃老本等死吧,时间问题,拉上欧盟,时间抽能拉长点吧
主要是德国人死板还不谦虚,外面的世界却瞬 ...
有动力的人,总是有动力的,和是否制度养懒人无关,真正养的懒人本来就是懒的。
德国人这个话题太大,尤其是小村里面死板装逼的德国农民多了,但是德国的竞争力你以为是靠这些农民么。就像说中国好的,有谁那中国农村作为“NB”的例子?
至于公司里面,就见过的一些大老板对中国的认识比你想象的深刻的多,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了解(除了政治)并不比中国人浅薄。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7:25
我的观点只有一个,就是德国在IT这一行不如中国,无论是科研还是应用,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不排除德国有些 ...
嗯,照你这么套
留在美国的人,有种种原因。当年我们来留学的时候,美国的IT还没有落后这么多,中国的IT也还没有这么厉害。现在在美国呆了这么长时间,情况变化了很多,在美国毕业工作的人很多已经无法和国内的同龄人竞争了(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自然不会回去。相反,也有人在国内竞争不下去,但是在美国还可以立足,那么他们到美国来,不也是很自然的选择吗?国内竞争很残酷,美国吃大锅饭,各有所长。 Marcofung 发表于 2017-11-1 17:07
我只是觉得,用嘴巴说呢,谁都可以说得龙飞凤舞。只有用脚来投票的结果最客观。我不懂IT,我只是好奇,每 ...
说实话,这么看是看不出结果来的,更别提客观了。来德国留学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内中介联合办学出来读书的,或者是自费从预科、本科读起以求“改变命运”的,这类人平均而言在国内也算不上是精英,这些人当中就有不少读的是IT。而IT相比传统行业年轻很多,尤其是机器学习/大数据等领域更加年轻,如上所言,很多德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德国已经掉队了,德国学生又怎么可能去中国留学呢?
德国在一些新兴领域尤其是IT,平均水平和印度没法比,但是还是源源不断有印度学生来这里“留学”,其实很大一部分的人动机只是读完工作,压力小工资高,仅此而已。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27
嗯,照你这么套
留在美国的人,有种种原因。当年我们来留学的时候,美国的IT还没有落后这么多,中国的 ...
你能把你的逻辑写明白一点吗?
美国的IT和中国比并不落后,也没有像德国这样吃大锅饭。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7:25
我的观点只有一个,就是德国在IT这一行不如中国,无论是科研还是应用,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不排除德国有些 ...
“在德国毕业工作的人很多已经无法和国内的同龄人竞争了(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自然不会回去。”
顶这一句。
在这点上和你观点一致。不要试图去和那些不是IT的人解释了,他不会懂的。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7:31
你能把你的逻辑写明白一点吗?
美国的IT和中国比并不落后,也没有像德国这样吃大锅饭。
我做个例子说明,你这套"逻辑"可以抛开事实套在任何一个欧美国家身上。
你也知道美国IT不落后,所以你的说辞套在美国上面很可笑,所以不代表套在德国上面就不可笑。
至于大锅饭,搞IT的和大锅饭有关系么,大部分搞IT的收入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大锅饭的好处落不到搞IT的头上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7:27
说实话,这么看是看不出结果来的,更别提客观了。来德国留学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内中介联合办学出来读书 ...
你这套说辞,让那么多自费去英国"镀金"的情何以堪,而且美国自费去的你口中"不算精英"的数量也并不少。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25
有动力的人,总是有动力的,和是否制度养懒人无关,真正养的懒人本来就是懒的。
德国人这个话题太大,尤 ...
一概而论的确不好,不过不得否认的是,在德国对其他地方有个比较正确认识的还是少数中的少数,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井底之蛙。但是“有动力的人,总是有动力的,和是否制度养懒人无关”也是不对的。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7:27
说实话,这么看是看不出结果来的,更别提客观了。来德国留学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国内中介联合办学出来读书 ...
我觉得是德国IT市场吸引人
听说好多IT公司都不是德国公司,好多搞IT的牛人都不是德国人,说白了就是来赚德国人钱的,谁叫德国人自己IT不行,自家的钱也只能让别人赚去了呗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7:33
“在德国毕业工作的人很多已经无法和国内的同龄人竞争了(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自然不会回去 ...
您就继续yy自己是搞IT的吧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35
你这套说辞,让那么多自费去英国"镀金"的情何以堪,而且美国自费去的你口中"不算精英"的数量也并不少。
是这样的,所以留学生数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不能把它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行业发达不发达的标准。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36
您就继续yy自己是搞IT的吧
我本来就是搞IT的啊。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34
我做个例子说明,你这套"逻辑"可以抛开事实套在任何一个欧美国家身上。
你也知道美国IT不落后,所以你的 ...
我的说辞特指德国,为什么要套在美国上面?而且套在德国上面是对是错,每个从事IT的人自己心里有分寸。
我说的大锅饭,就是把德国大公司的氛围和中国大公司的氛围对比 :德国安安稳稳比较平均,中国好的好烂的烂。这和收入超不超平均水平有什么关系? https://www.ft.com/content/02c89806-b723-11e7-8c12-5661783e5589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7:42
我的说辞特指德国,为什么要套在美国上面?而且套在德国上面是对是错,每个从事IT的人自己心里有分寸。
...
别去理他了,他说话也是信口开河,问也不问我,自当别人不是IT行业的,就他是。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7:42
我的说辞特指德国,为什么要套在美国上面?而且套在德国上面是对是错,每个从事IT的人自己心里有分寸。
...
你只是把它套在德国身上,同样可以套别的地方,并不能说明你说的就是对的。
德国大公司在员工保障上做的比中国好,如果你一定要说大锅饭,那就大锅饭吧。你应该给美帝的人洗洗脑,别去谷歌大锅饭了,大家都去血汗工厂把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7:43
别去理他了,他说话也是信口开河,问也不问我,自当别人不是IT行业的,就他是。
因为你的逻辑啊,和你观点不一致的就不是搞IT的
借用你的逻辑,你和我观点不一致,所以你一定不是搞IT的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45
你只是把它套在德国身上,同样可以套别的地方,并不能说明你说的就是对的。
德国大公司在员工保障上做 ...
说句实话,你把他的那个例子套到美国头上就是转牛角尖,真的。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46
因为你的逻辑啊,和你观点不一致的就不是搞IT的
借用你的逻辑,你和我观点不一致,所以你一定不是搞IT的
你怎么知道“和你观点不一致的就不是搞IT的”?呵呵,我觉得你还是省点精力去干点正事吧,不要转牛角尖了。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25
有动力的人,总是有动力的,和是否制度养懒人无关,真正养的懒人本来就是懒的。
德国人这个话题太大,尤 ...
好的将领,也需要冲锋陷阵的士兵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绝大多数人的动力就是很简单的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
德国养懒人的福利,死命给收入高的征税,真的会让很多本来想上进的普通人失去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我最近跟国内接触比较多,很大的感触就是国内年轻人个个雄心壮志,潮气蓬勃跟德国这边的颓废对比很鲜明,搞得我也被感染去做Weiterbildung了,不然真怕被淘汰掉
limit 发表于 2017-11-1 17:51
好的将领,也需要冲锋陷阵的士兵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绝大多数人的动力就是很简单的为了生存,为了更好 ...
同意!其实美国强大很大程度是就是因为它的制度,国内也不是这么多人抱怨中国的制度吗?普通老百姓其实想的很简单,大部分追求的还是工作轻松工资高福利好,如果累死累活和轻轻松松混日子拿的钱差不多,又有多少人能够为了所谓的对事业的激情,去累死累活地工作呢? limit 发表于 2017-11-1 17:51
好的将领,也需要冲锋陷阵的士兵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绝大多数人的动力就是很简单的为了生存,为了更好 ...
国内是不得不雄心壮志,“潮”气蓬勃,就看房子,孩子,老人,能不努力么
但是反过头来,因为压力逼出来的,容易走捷径,尤其是如果本身天份并不高的赶鸭子上架。远的不说,x芯那笑话就不说了,包括国内某些吹的很牛的人脸识别公司,底层也是从某些开源软件改的,在应用层做的确实还不错,再加上某些官方背景拉的项目,炒的很热。不过在真正架构上的突破还看不到有太多公司能够潜下心来真正做研发。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59
国内是不得不雄心壮志,“潮”气蓬勃,就看房子,孩子,老人,能不努力么
但是反过头来,因为压力逼出来 ...
雄心壮志除了“看房子,孩子,老人,工作”还能有什么?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8:04
雄心壮志除了“看房子,孩子,老人,工作”还能有什么?
你是理解不了还是中文太差?
被生活逼出来的"雄心壮志"是真的雄心壮志么 本帖最后由 省立中学 于 2017-11-1 18:12 编辑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8:07
你是理解不了还是中文太差?
被生活逼出来的"雄心壮志"是真的雄心壮志么
你先说说雄心壮志还能有什么?
还有,你凭什么就说人家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呢?看来他们又被代表了。
的确,有很多人是被压力所迫。但是,身边很多同学,家里条件很好,还是很上进,你怎么解释?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8:07
你是理解不了还是中文太差?
被生活逼出来的"雄心壮志"是真的雄心壮志么
我现在做Weiterbildung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面对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好害怕我这前浪死在沙滩上
先不管人家的雄心壮志是怎么来的,但结果是人家就是很有雄心壮志,极具竞争力。这个客观现实我没办法改变,只能面对,如果我不努力就只能等着被取代了呗
就跟德国的前途一样,很多德国人还没清醒,这个世界已悄然生变
上次你说我敏感,我是很承认的,不过点错了, 我是对这个世界的变化还有风向特别敏感
limit 发表于 2017-11-1 18:21
我现在做Weiterbildung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面对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好害怕我这前浪死在沙滩上
先不管人 ...
不知道你是什么公司的,不过如果是自己要求而且公司也愿意提供培训,那还不错
我只能说,如果在一个很靠谱的公司,一方面工作会迫使你去学很多新的技术,否则你和你的公司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公司也会安排你适当的培训和升值通道,为你未来或者走专家路线或者走管理层做准备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8:28
不知道你是什么公司的,不过如果是自己要求而且公司也愿意提供培训,那还不错
我只能说,如果在一个很靠 ...
我不在德国那几个传统的工业界领域很牛逼的那几个大企业,如果你在的话,恭喜你,拿着不错的薪水挺到退休应该不会有问题。但也注定我两看事物的角度会很不一样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0-30 14:21
醒醒。你回国现在换个外汇都是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此。国内市场足够大,自己玩也可以。。。 竞争力也要看对手是谁
如果举全国之力攻中国制造2025提及的几个领域,鹿死谁手真的挺难说
咱吃瓜群众就等着看好戏吧,江湖肯定不会平静
irvine 发表于 2017-11-1 20:03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此。国内市场足够大,自己玩也可以。。。
话是这么说。我就捡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的互联网行业
百度:当年把谷歌打得满地找牙。后来谷歌被墙,百度变成一家买假药公司。百度日本和百度埃及相继关闭。彻底的给锁死在国内。如果哪天谷歌再被放进来,百度死路一条。
阿里巴巴:当年和现在,亚马逊在国内都一直有。阿里巴巴根本就没用劲亚马逊就咔嚓了。然后现在阿里巴巴在东南亚,俄罗斯和南美都有很不错的进展。如果哪天亚马逊再被放进来?亚马逊现在不就在国内么?
我一直觉得当年要是谷歌没有被墙的话百度到现在也能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企业。李彦宏那个傻逼。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得了吧, 现在到处跟着在招人,好像一夜冒出来的,半年如果积累的出一个AI大国,我也醉了 哈哈 mwa 发表于 2017-11-1 21:12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得了吧, 现在到处跟着在招人,好像一夜冒出来的,半年如果积累的出一个AI大国,我也 ...
对于自己完全陌生的行当,乱下结论会显得很可笑。现在什么公司都号称搞人工智能,鱼龙混杂,的确很混乱。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正经科研的积累不是半年,而是几十年,而且现在遇到了这个风口。像提出深度学习这种十年一遇的成果,中国目前还没有做到过。但是次一级的成果,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7:43
别去理他了,他说话也是信口开河,问也不问我,自当别人不是IT行业的,就他是。
大概是背景不同,互相之间很难理解吧。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45
你只是把它套在德国身上,同样可以套别的地方,并不能说明你说的就是对的。
德国大公司在员工保障上做 ...
我说德国大锅饭,为什么你要说谷歌大锅饭?美帝炒人不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么。而且我看这些美国中国的大公司就是挣钱多的血汗工厂而已。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1 17:27
嗯,照你这么套
留在美国的人,有种种原因。当年我们来留学的时候,美国的IT还没有落后这么多,中国的 ...
你这个套的完全错误。
第一,美国IT一直都是世界领头羊,没有落后这一说法。
第二,美国才不是一个吃大锅饭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21:52
我说德国大锅饭,为什么你要说谷歌大锅饭?美帝炒人不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么。而且我看这些美国中国的大公司就是挣钱多的血汗工厂而已。
那就是一傻叉。 crystal_ntx 发表于 2017-11-1 21:53
你这个套的完全错误。
第一,美国IT一直都是世界领头羊,没有落后这一说法。
第二,美国才不是一个吃大 ...
第一,你的论调本来就是为了证明。套在美国上面只是告诉你,你所谓的那些"表象"放在美国上面一样可以,只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先进,所以看起来很可笑。换句话说,你的"理由"并不能推出你的结论,只有在先设定落后的前提下才能"得出"这个结论。换句话说就是,因为xx落后,所以这些“现象”说明它落后,这就是逻辑上典型的循环论证错误。
第二,美国从国家层面不是。如果你比较谷歌和某些"血汗工厂"(如果不知道我说的是哪几家的就当我没说过),谷歌就是大锅饭,但是往往工程师会最终跳槽去谷歌。如果按照你的"大锅饭"理论,大家应该去血汗工厂而不是谷歌。 德国未来的竞争力在于难民,一带十,十带百,德意志斯坦必然会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 艺术柏林 发表于 2017-11-2 09:59
德国未来的竞争力在于难民,一带十,十带百,德意志斯坦必然会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
你的论调里面个人情绪很明显也很偏激,很难让人觉得是一个正常分析的结果,更像是有什么私仇以后的报复性言论。本来也许英国好一些,德国差一些(脱欧之前我差一点就去了英国),但是在你夸张的言论下面,本来可以让人信服的东西都要被打上问号。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2 10:03
你的论调里面个人情绪很明显也很偏激,很难让人觉得是一个正常分析的结果,更像是有什么私仇以后的报复性 ...
看签名档,鄙视拿点评当回复的。
抛开脱欧的问题,我做的方向英国本来就比德国好,公司原来也是这么计划的。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21:46
对于自己完全陌生的行当,乱下结论会显得很可笑。现在什么公司都号称搞人工智能,鱼龙混杂,的确很混乱。 ...
搞笑 我硕士方向就是AI 和机器学习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1-1 16:07
一看你对IT了解非常浅。
我觉得 SW方面,算法也好,系统也罢 这个论坛我还没见过比我懂更深的 mwa 发表于 2017-11-2 12:46
搞笑 我硕士方向就是AI 和机器学习
有什么搞笑的?我在这个方向读的博士,毕业以后也一直在这方面工作。机器学习这5年来的巨变,已经颠覆了很多以往的认知。几年前的硕士学的东西,跟今天的前沿已经没多少决定性的关系了。而且这一行只读到硕士的话,一般情况下和科研,算法开发还有很大差距。
自认为算法很牛的话,不妨看看能不能看懂这篇当下最火的文章 https://arxiv.org/abs/1710.09829 mwa 发表于 2017-11-2 12:46
搞笑 我硕士方向就是AI 和机器学习
牛逼吹得满天响。
github账户拿来看看 mwa 发表于 2017-11-2 12:48
我觉得 SW方面,算法也好,系统也罢 这个论坛我还没见过比我懂更深的
那是。您这位算法专家连x86是哪个国家的,ARM是谁都搞不清楚。一开口就是英美制造空洞化。简直能惊掉大家的下巴。
我说英美垄断飞机制造,你赶紧把MTU都拿出来说事。这么说的话中国乌克兰俄罗斯日本都可以自己生产质量不怎么样的航空发动机,这跟英美两家的民用发动机全球每天十万以上架次飞行,久经考验的产品能是一回事么?
我还记得当年莫特勒煽动起偷渡狂潮的时候,我们早就看穿了莫特勒的真实意图。结果您大言不惭你们格局大。今天的莫特勒灰溜溜的同意CSU设置偷渡上限20万/年,怎么,你们的格局突然变小了?
当年偷渡狂潮媒体一片赞歌,富有人道精神的德国拥抱高素质人才,感觉要上天了。今天则风向大变,偷渡客们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高素质人才的说法再也没脸提起,偷渡客们的家庭团聚诉求被非法阻止。人还是那些人,怎么突然说法就大变?不是说j8法没有给偷渡客设置上限吗?怎么今天就突然给加了个限制呢?不是号称民主法治吗?j8法原来就是个摆设啊?
莫特勒都改口了,您还挺嘴硬的?
您还真以为德国人的格局大?真要格局大就不会连续犯第三次错误!现在的德吹都是您这样的水准? irvine 发表于 2017-11-2 13:52
那是。您这位算法专家连x86是哪个国家的,ARM是谁都搞不清楚。一开口就是英美制造空洞化。简直能惊掉大家 ...
你就别出来显眼了, 哈哈 本帖最后由 mwa 于 2017-11-2 15:41 编辑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2 13:03
有什么搞笑的?我在这个方向读的博士,毕业以后也一直在这方面工作。机器学习这5年来的巨变,已经颠覆了 ...
我觉得 AI的算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突破,蒙特卡罗或者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法,之前也都有,当然算法的改进是有的 但远谈不上如你所说的革命性技术
真正促使AI突破的是半导体技术在海量闪存存储器,微处理器和移动互联后的海量数据 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及硬件提升导致突破空间和时间复杂性成为可能
注意AI 算法是典型的NP问题,从来不等于计算机里图零停机的算法表诉,
脱欧公投后没几天,听德国电台,说英国脱欧啦,银行都要迁到法兰克福来拉,法兰克福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啦,房价要暴涨啦,事实呢?且不说这个事情根本没发生,就算发生了,你们这帮租着房,交着全球最高税,养着1百万难民的德国P民,房价暴涨对你有什么好处?
德国人的刚愎自用,鼠目寸光,我也只能呵呵了。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2 10:03
你的论调里面个人情绪很明显也很偏激,很难让人觉得是一个正常分析的结果,更像是有什么私仇以后的报复性 ...
{:5_336:} 本帖最后由 minimaxde 于 2017-11-2 18:53 编辑
论坛中最爱撕逼的就是码农了 :shutup:
和平时朴素老实的形象不相符啊大概是代码的世界太寂寞 来网络发泄
不知道吵着英国美国德国中国谁好有什么意思
觉得哪里好就去哪里不就得了 犯得着几个大老爷们在这歇斯底里的撕逼吗 我帮大家提炼下8页的精彩对话
A: 局外人不懂行
B: 我特么硕士读人工智能的
C: 我博士就是这个方向
D: 我博士毕业,并且在这个行业工作五年
E: 算法这个领域论坛还没有超过我的
各位啊。。。都是混国外的屌丝,都悠着点吹,不怕吹爆炸了吗 真是够了
什么学历不说是 最后给人感觉不如一个跑堂的素质高 也是悲哀了
本帖最后由 shrek_munich 于 2017-11-2 18:51 编辑
minimaxde 发表于 2017-11-2 18:40
论坛中最爱撕逼的就是码农了
和平时朴素老实的形象不相符啊大概是代码的世界太寂寞 来网络发 ...
如果不是码农,比如机械工程师,德国收入又不比美帝低多少,中国的机械工程师就更不要说了,德国福利还好,唯一的缺点可能是上升的天花板,没啥可争论的
码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德国收入不高税不少福利好,美帝码农收入高福利少,中国收入不高福利也不好,不过呢有些人觉得机会很多,没准能被金馅饼砸到,有的比较才有的争论。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都作为提升其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从而引领世界,引领潮流。
美国
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政府到企业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都极为重视,科研机构对人工智能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创新型产品迭代迅速。
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成立国家专家委员会机构
2015年以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连续发布的《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3份重量级报告。2016年5月,美国白宫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MLAI),专门负责跨部门协调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就人工智能相关问题提出技术和政策建议,同时监督各行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资本与政策共同发力,挖掘最具潜力的创业企业
美国硅谷是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区域。聚集了从人工智能芯片到下游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企业。在人工智能融资规模上,美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比重在60%以上。美国的科技巨头们早已展开一系列收购暗战,例如近5年来,Google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的收购者,相继收购了DNNresearch、DeepMind和Nest。
巨头企业形成集团式发展,共建人工智能生态圈
以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IBM五大巨头为代表,自发形成人工智能伙伴关系,通过合作的方式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推广。这种新型的巨头集团式发展模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亮点,能保证技术方案的效益最大化。在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和机构加入其中。用户组织、非营利组织、伦理学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都会围绕生态圈进行更大范围的研究和开发。
推动软硬件系统协同演进,全面开发人机协作智能系统
美国更加关注长期投资在具有潜在能力的高风险高回报项目,以此补充社会和企业短期内不愿涉足的领域。在软件方面,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挖掘能力、感知能力并探索其局限性,同时推动系统革新,包括可扩展、类人的、通用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在硬件方面,优化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和软件系统硬件处理能力,并改进硬件体系架构,同时,推动开发更强大和更可靠的智能机器人。
德国
“工业4.0”计划
德国政府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后,产业需求引领工业机器人向智能化、轻量化、灵活化和高能效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政府在推行“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强制规定部分有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为机器人的应用开启了初始市场。2012年,德国推行了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工业机器人推动生产制造向灵活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型。
以服务机器人为重点,加快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
德国联邦教研部在“信息和通讯技术2020—为创新而科研”研究计划中安排有服务机器人的项目。联邦经济部的“工业4.0的自动化计划”的15个项目中涉及机器人项目的有6个。德国科学基金会通过计划和项目资助大学开展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如神经信息学、人机交互通信模式、机器人自主学习和行为决策模式等。
推动“自动与互联汽车”国家战略,引领汽车产业革命
2015年9月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联邦交通部提交的“自动与互联汽车”国家战略。德国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传感器、车载智能系统、连通性、数字基础和验证测试进行的广泛研发使德国在技术领域又一次走在前沿。德国以设备制造商和大学的紧密科研合作为特点,通过公共补贴项目,支持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大规模研发。
柏林汇聚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成为绝对发展中心
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以及科技类创业基地,囊括了将近百分之54的人工智能企业,远超慕尼黑,汉堡以及法兰克福等城市。德国“脑科学”战略重点是机器人和数字化。2012年德国马普脑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开展计算神经科学合作研究,并于以色列、法国开展多边合作。
英国
英国人工智能注重实效性,强调“综合施治、合力发展”。在产学研的转换周期上,更加快速落地。在政策资金支持上,英国政府拟斥资约2亿英镑,建立新的“技术学院”,针对雇主需求提供高技能水平的人工智能培训。
科学人才供给充足,英国具备领先的发展优势
人工智能最早的概念,就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家阿兰•图灵提出,英国拥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以及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府以及以阿兰•图灵研究所为代表的众多智能研究机构,其创新型成果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的研发生态优良,研究人员、企业主、投资人、开发商、客户以及创新网络平台等,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完善、良性循环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创新企业活力十足,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率高
过去几年,英国也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例如享誉全球的AlphaGo的研发公司DeepMind,就是来自伦敦大学的初创公司。同时,2013年,亚马逊用2600万美元收购英国语音识别创业公司True Knowledge。2014年,Goolge收购了Dark Blue Labs,Vision Factory两家深度学习相关的公司。英国存在大量的科技孵化机构,助力早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或者提供退出途径,以此形成产业链良性发展。牛津的Isis Innovations和剑桥的Cambridge Enterprise就是有名的技术转让公司,通过帮助大学里的创新技术商业化,确保学校或者个人获得回报。
法国
2017年3月,法国经济部与教研部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旨在把人工智能纳入原有创新战略与举措中,谋划未来发展。
引导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培育后备力量
如发起长期资助计划、人工智能+X(相关领域)合作计划、建设大型科研基础设施、新建法国人工智能中心、设立领军人才计划、普及人工智能知识等。
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向其他经济领域转化,充分创造经济价值
如设立技术转化项目与奖金、设立人工智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云数据共享平台及数据和软件等资源集成与展示平台、设立投资基金和人工智能基金会、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汽车及金融投资等领域应用、扶持人工智能在安全及监测异常行为等冷门研究方向的新创企业、共同起草人工智能研发路线图等。
结合经济、社会与国家安全问题考虑人工智能发展
如开发自主集成软件平台、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自动学习技术平台、网络安全平台等,预见人工智能对社会尤其是就业的影响,评估人工智能对现有工作任务的替代性等。
中国
2017年7月20日
国家突然宣布: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这是中国首个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随着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顶层设计框架搭建完成,产业发展有望持续提速,带来投资新机遇。
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三步走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40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5万亿。
第三步,到2030年,我们的人工智能务必要占据全球人工智能制高点。我国的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其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
日本
日本政府和企业界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将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还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促进机制,并将2017年确定为人工智能元年。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保持并扩大其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步解决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医疗及养老等社会问题,扎实推进超智能社会5.0建设。
第一阶段(~2020年),确立无人工厂和无人农场技术,普及新药研制的人工智能支持,实现生产设备故障的人工智能预测。
第二阶段(2020~2030),达到人与物输送及配送的完全自动化,机器人的多功能化及相互协作,实现个性化的新药研制,以及家庭与家电人工智能的完全控制。
第三阶段(2030~),使护理机器人成为家族的一员,实现出行自动化及无人驾驶的普及(人为原因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为零),能够进行潜意识的智能分析并实现本能欲望的可视化。 艺术柏林 发表于 2017-11-2 16:02
哈哈,确实是农民,没见过啥市面,英国吗,我也没说她哪里都好,就是生活舒适而已,步行10分钟距离内必有一大超市,天天开到晚上12点,周六周日不关门,里面蔬菜种类比德国多,中国人喜欢的豆芽青菜和豆腐永远有,另外,生活在这里从不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感觉就好像生活在国内一样,父母来过,也都觉得比德国更舒服,老两口不会英语两眼一抹黑,但走到哪里都有热心人帮忙,入境时警察还帮他们填入境表,哈哈。 mwa 发表于 2017-11-2 15:36
我觉得 AI的算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突破,蒙特卡罗或者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法,之前也都有,当然算法的改 ...
单个理论方面是没有很大的突破,现有深度学习的算法和思路大体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用于优化的数学方法更是简单粗暴而且N年不变。但是有人花了心思,把这些方法和近些年发展迅速的硬件结合在了一起,一点点的量变最终产生了质变。就好比造汽车,几十年前和今天用到的物理数学基础都是不变的,但最终的产品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几个比较显著的体现,就是几年前还被认为(至少是近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一被实现了。比如计算机下围棋超过了人类,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 再比如有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些常用的衡量算法好坏的标准,像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分类,看看精度怎么样。在越来越多的数据集上,计算机的精度都渐渐超过了人类,而且速度非常快; 再比如几年前玩体感游戏得用Kinect才能达到的精度,现在很多算法已经可以用一个普通摄像头做到了,而且可覆盖的范围比Kinect大得多。
当然你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重大突破,就像我也看不出很多物理学和数学上的结论的现实意义何在。但是困扰好几个行业很多年的众多问题居然一下子都能被解决得比以前好很多,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互相之间都很类似,再加上这些方法很多是“端到端”的,就是说你不需要了解算法,只需要提供数据,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门槛。这不能不说是前所未有的。 minimaxde 发表于 2017-11-2 18:40
论坛中最爱撕逼的就是码农了
和平时朴素老实的形象不相符啊大概是代码的世界太寂寞 来网络发 ...
同行可以了解了解情况,不同行可以科普科普,打酱油的也可以看看热闹,有何不可,何必扯到素质上{:8_483:} mwa 发表于 2017-11-2 15:36
我觉得 AI的算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突破,蒙特卡罗或者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法,之前也都有,当然算法的改 ...
真正促使AI突破的是半导体技术在海量闪存存储器,微处理器和移动互联后的海量数据 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及硬件提升导致突破空间和时间复杂性成为可能
纯扯鸡巴但。我tmd就上过一门深度学习的课都知道你瞎扯。。。。。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2 21:51
单个理论方面是没有很大的突破,现有深度学习的算法和思路大体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用于优化的数学方法更是 ...
其实类似的通过数据进行训练的AI算法,(我称之为开环算法,) 德国人应用在汽车等行业的高安全高精度的电子系统,通过有限低速封闭系统进行的基于模型的建模算法早已经成熟,只是缺乏自我总结和演绎能力而已
成熟的汽车上,类似的复杂建模,多参数的开环系统比比皆是,具体不举例了
大数据是前提,刚好现在有海量数据可以抽取,中国很多方面,只是借鉴了海量数据样本的便宜而已
硬件的提升是关键, 高容量闪存和多核并发处理器 刚好解决了复杂性理论里NP难解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二个纬度
本帖最后由 mwa 于 2017-11-3 10:27 编辑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3 08:28
真正促使AI突破的是半导体技术在海量闪存存储器,微处理器和移动互联后的海量数据 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及 ...
你懂啥,你学过哪几门课 深度学习说的是什么 AI 最重要经典的三本书籍都哪些, 真是遇到不懂的 SB 谁真敢胡说八道
楼上专业学AI的博士,跟我聊一下 我还算有兴趣,你那么点东西 算JB啊
mwa 发表于 2017-11-3 10:25
你懂啥,你学过哪几门课 深度学习说的是什么 AI 最重要经典的三本书籍都哪些, 真是遇到不懂的 SB 谁真敢胡 ...
我去。github账户不敢给脏话到是满嘴都是。
还三本书。我去。。。。你知道监督和不监督的区别吗?你tmd醒醒吧。屌丝一个整天没事干就会和人网上吵架。老子好歹徒手做图像识别。你算个球。。。傻逼 mwa 发表于 2017-11-3 10:22
其实类似的通过数据进行训练的AI算法,(我称之为开环算法,) 德国人应用在汽车等行业的高安全高精度的电子 ...
这尼玛逼哪百度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好歹用谷歌啊。
我没什么本事,以前在宝马里实习过。好呆知道bmw的自动驾驶系统都是从百度弄的。你扯一堆几把什么东西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3 10:42
这尼玛逼哪百度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好歹用谷歌啊。
我没什么本事,以前在宝马里实习过。好呆知道bm ...
你说的是阿波罗么
我怎么记得宝马用的是mobileye的技术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3 10:56
你说的是阿波罗么
我怎么记得宝马用的是mobileye的技术
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我当时实习的时候做的是底层运行时间的优化,自己不是干这个的,是从内部网页和同事那里扯淡知道宝马的自动驾驶和百度合作的。说是合作,实际上bmw自己什没什么东西,德国绝大部分车企在这个领域都没东西。直接拿来就是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3 12:17
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我当时实习的时候做的是底层运行时间的优化,自己不是干这个的,是从内部网页和同事 ...
最早的报道一时找不到
http://m.sohu.com/a/164447764_180520?_f=m-article_18_feeds_1
2016年7月,宝马成为第一家放弃自主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大型汽车制造商,转而与芯片巨头英特尔、无人驾驶技术供应商Mobileye合作,计划在2021年之前建立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平台。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3 12:28
最早的报道一时找不到
http://m.sohu.com/a/164447764_180520?_f=m-article_18_feeds_1
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当时内部的网页上是和百度搞。也有认识的其他部门的同事跑到北京因为这个事情。和mobileye反而没听过。
也有可能是两家都有?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3 15:02
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当时内部的网页上是和百度搞。也有认识的其他部门的同事跑到北京因为这个事情。和mo ...
以前的事情不清楚,现在应该就是这个联盟,最早就是宝马和Intel搞起来的,mobileye已经被intel收购。后续有些车厂/供应商也进入了(FCA, Magna,Continental)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3 15:11
以前的事情不清楚,现在应该就是这个联盟,最早就是宝马和Intel搞起来的,mobileye已经被intel收购。后续 ...
我搜了下。发现他们的合作已经结束了
http://www.svinsight.com/app/reading/bmw-discontinue-cooperation-baidu.html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3 15:11
以前的事情不清楚,现在应该就是这个联盟,最早就是宝马和Intel搞起来的,mobileye已经被intel收购。后续 ...
https://www.google.de/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4&cad=rja&uact=8&ved=0ahUKEwjTzsHJy6LXAhVII-wKHcrvCggQFghAMAM&url=https%3A%2F%2F36kr.com%2Fp%2F5056897.html&usg=AOvVaw02rqvqAqeynpAr5ibZFDLQ
额。好像还是在继续搞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3 15:16
https://www.google.de/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4&cad=rja&uact=8&ved=0ahUKEwjTzsHJy6L ...
那是因为在中国外资企业没有图商牌照,只能用百度(高德)。欧美宝马已经有HERE了。 别的不多说,不管你是想留德国还是回中国,之后别说后悔了,甚至一点点后悔想法都没有那就说明你选择正确了。假如你有一点点后悔的想法就只能说你选择错误了。 看一帮外行争论计算机行业竞争态势真的好搞笑
中国尤其是华人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向的确做得不错,尤其是海外华人。
但是顶级的科学家还是欠缺。
德国在这个方向跟英国美国比的确还差一些,但是主要是数量的差距而不是质量的差距。
Bernhard Schölkopf 也是机器学习领域绕不过去的big name之一。 这个帖子有意思,我们也看不懂,也不知道到底谁是专家:)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2 21:51
单个理论方面是没有很大的突破,现有深度学习的算法和思路大体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用于优化的数学方法更是 ...
你好,能不能请教一个问题.我现在本科快要毕业,在纠结进入人工智能行业的问题.
所谓人工智能行业的工程师或者从业人员,在没有博士学位或者没有科研能力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进入这一块呢,以后在职业上有没有应用层面的发展.
目前机器学习入门相对于其他的方向比如前端移动端来说还是相对晦涩一点,包括了框架,文档,教程方面.如果进了公司,不做科研,当一个调参侠,会不会很快随着门槛越来越低, api 封装的越来越高级易用甚至任何一个 cs 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轻松使用这些 api 之后, 而变的毫无价值?
shuoshuo0000 发表于 2017-11-3 17:18
看一帮外行争论计算机行业竞争态势真的好搞笑
中国尤其是华人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向的确做得不错,尤 ...
人工智能有很多领域,其中中国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上的文章,以中国姓名的作者作为一作的,已经渐渐保持在40%,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了。这些人有一些是在国外的,有不少是国内大学或者公司的,但都是在中国至少读到本科毕业的。比会议审稿更严格的顶级期刊,有时候一期里的作者过半都是中国人的名字。非常粗略地说,这些期刊在计算机学科里的地位大概可以对应理科的CNS(Cell, Nature, Science)的较好的子刊,已经属于一流水平。(不过这也和中国人比较喜欢投期刊而不是投会议有关系。)这其中越来越多的文章直接把代码公开,数据集也有很多是公共的,透明度也已经非常高了。
你说的这个Schoelkopf在十多年前就已成名,那时中国一年都中不了多少顶级会议或者期刊,谈不上什么影响力(另外他从事的领域更偏理论,中国人在那里还没有像计算机视觉领域做得这么好。)但是再看看现在年轻一代的科学家,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人,实力对比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比如提出ResNet的几个中国人,加上他们以往的成果,我觉得是他们是这一代人里面的顶级,十年后也许就是所有人里的顶级。 butcher977 发表于 2017-11-3 23:24
你好,能不能请教一个问题.我现在本科快要毕业,在纠结进入人工智能行业的问题.
所谓人工智能行业的工程 ...
你好。
现在我在这边知道的大多数人都在搞应用,就是你说的调参,或者修改一下别人的代码。startup或者大公司里面都不少这样的,毕竟自己搞算法比较难。只是很难说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读博士得凭兴趣(和运气),要不太枯燥了。要博士毕业或者发好文章的话得攻克一些学术问题,而且还得是“有价值”(一般都是些和数学或者算法有紧密关系的东西),又有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要是走了科研的路而没有好文章的话,那博士毕业也不见得比硕士有竞争力。常用的基础知识里,最重要的是概率,数值方法和优化。其他的我觉得可以现学现卖。你可以看看自己优势在哪里,可能可以考虑读个硕士,再决定是否读博士。
这里无知当个性的人太多 ,我现在就在汽车电子刚好就在自动驾驶里,这种楼上的一连串无知发言真的是看到直接可以跳过 靠百度谷歌搜一点新闻然后就在这里BLALA的BB 晕 徒手做图像识别,你最好改成你肉眼图像识别,你的里里外外几句发言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 了 做实习也好意思拿出来当资本吹。我吐你一脸懒得跟你说多,无知者无畏一边给我站着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4 00:39
你好。
现在我在这边知道的大多数人都在搞应用,就是你说的调参,或者修改一下别人的代码。startup或 ...
谢谢回复. 那这样应用类的工作随着门槛降低会不会以后变的没有意义啊?
就好像0几年的我听说的前端,你会点 html就有工作,会点 js 就是大神;可是随着门槛降低,到了现在2017年,基本看个几个小时教程就能搞出一个动态的网页 app 了
这方面你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谢谢!!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3 23:57
人工智能有很多领域,其中中国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上的文章,以中国姓名的作者作 ...
我自己就是做vision的 你不用给我科普
Schoelkopf 是kernel method 领域的巨牛
跟 ResNet 这种工程上的trick差别大了 残差网络是msra做出来的,要我说 MSRA出身的几位 李开复 李世鹏 张亚勤 都是言过其实 都是喜欢包装的那种
不要误会,kaiming he 确实做的很好 算是神经网络做oject detection 方向上做的最好的几个之一
但是这种好是填坑层面的好,和挖坑层面差距巨大。比如你说 Ian goodfellow 那就是挖坑级的
Resnet意义再重大 不见得比LSTM还重大吧? LSTM是TUM做的。
中国的确 数量上在 CV ML领域无可匹敌,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培养了无穷多工程人才。但是你说对整个行业有过巨大影响力的学术挖坑巨匠,我看除了Terence Tao 别人确实还谈不上。
中国真正比德国领先的是互联网行业培养了天量对计算机工程人才的需求,这是德国拍马都赶不上的。 butcher977 发表于 2017-11-3 23:24
你好,能不能请教一个问题.我现在本科快要毕业,在纠结进入人工智能行业的问题.
所谓人工智能行业的工程 ...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首先 甭管名词有多花哨, 什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统计学习,这个行业的基础本质就是计算机软件行业,基本功永远不过时,软件归根结底无非是 算法 数据结构 系统设计,这个门槛如果说太低已经低了几十年了,过时了没有?
固然这个行业包装了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数学统计学的玩意,作为一个工程人员,编程能力仍然是王道和里甚至立身之本。你一个本科生,先把CS各门基础打扎实。有没价值那是你担心的事吗。 发展前端技术的重要目标就是降低开发成本。这个成本就包括前端开发人员的工资。你要是仅仅满足于开发个app写个网页,那当然工资越来越低。这本来就是技术发展的目的。电话接线员的地位越来越低乃至最终完全失业,但这不意味着通讯行业的没落而是恰恰相反。
标题不是未来竞争力吗?怎么最后就变成IT了啊?德国毕竟人少国小不会行行领先的。能保持现状就很好啊…… shuoshuo0000 发表于 2017-11-5 00:11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首先 甭管名词有多花哨, 什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统计学习,这个行业的 ...
取决于他要做什么role
如果是走传统的SDE-Architect路线,你说的没有问题,而且不管技术如何变化,系统依然是要人来构建
如果他要走类似现在比较火的data scientist或者专门的frontend dev/UX dev或者完全偏向数据库调优的DBA,技术栈的要求不一样 fengyulong 发表于 2017-11-5 15:57
标题不是未来竞争力吗?怎么最后就变成IT了啊?德国毕竟人少国小不会行行领先的。能保持现状就很好啊……
因为别的不用“德吹”都没啥悬念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5 17:50
因为别的不用“德吹”都没啥悬念
工程建筑、通信也是?就继续德吹吧。德国也就传统机械设备、自动化、制药、传统汽车、化工还有老本吃,还在上游,但优势也再慢慢变小。一些给这些行业供货中小型的供货商已经面临很大危机,不少已经开始变卖或在变卖的路上。10年后再看,德国的优势还在不在。其实根本点在于现在很多的德国人已变,眼界、责任心和担当是很多德国人缺失的。 省立中学 发表于 2017-10-30 20:30
同感。本人在所谓新兴行业,在德国做长了回国就跟不上了,这也是准备回国的原因。
深入了解了以后才了解德国制造不过了了。我们做设备检测,德国一些高端传动设备问题也是多多。只说国内客户情况,十年前关键传动链这块还都是德国、日本设备,目前越来越多的被国产设备替代,或者用旧(德国设备)备新(国产设备,等目前这批的德国设备到寿命了,就全部国产了)。这两年开始海外项目替代也越来越多了。目前德国在一些机械设备上还有些优势,等这些优势也没了,真正的危机也就来了。(刚买了一台德国大品牌的暖气设备,因为装上后开不起来,厂家来人调试,打开箱盖,里面的布线的乱让我惊呆了。不要太迷信德国制造,真的不过了了。也许奶粉之类的目前做的还行。:)) Joey96 发表于 2017-11-6 10:22
工程建筑、通信也是?就继续德吹吧。德国也就传统机械设备、自动化、制药、传统汽车、化工还有老本吃,还 ...
不用看十年,德国机械毕业生工资多少,中国就算工作了几年又能多少(吃回扣的当我没说过),至于未来,你有技术了在乎在哪里做么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6 11:36
不用看十年,德国机械毕业生工资多少,中国就算工作了几年又能多少(吃回扣的当我没说过),至于未来,你有 ...
不是是个学Maschinenbau的就能找到好工作,除了牛逼还得运气,像机械这种德国传统领域的,德国精英很多选这个专业,也就是说德国人自己就很牛逼也不像IT那么缺人才,能提供个职位给外国人,肯定这个外国人有过人之处还得有点运气
这跟我观察的结果差不多,我上学的时候好多人学机械,最后都销声匿迹了,能找到工作的几乎都是那几个牛逼大学毕业的,而且软实力也很强,总之都是牛人
Joey96 发表于 2017-11-6 10:22
工程建筑、通信也是?就继续德吹吧。德国也就传统机械设备、自动化、制药、传统汽车、化工还有老本吃,还 ...
limit 发表于 2017-11-6 16:39
不是是个学Maschinenbau的就能找到好工作,除了牛逼还得运气,像机械这种德国传统领域的,德国精英很多选 ...
和我观察一致,而且有些学机械的还转行IT了。 limit 发表于 2017-11-6 16:39
不是是个学Maschinenbau的就能找到好工作,除了牛逼还得运气,像机械这种德国传统领域的,德国精英很多选 ...
和我观察一致,而且有些学机械的还转行IT了。 mwa 发表于 2017-11-1 13:45
我一点不这样觉得,中中国现在只是电子商务做的比较多而已,而且都在应用层
应用层你觉得简单吗?简单点就天猫双十一的峰值接入,不是德国哪一家IT企业在一夜之间能稳定实现的。美中在IT,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互联网+,IOT,AI中走的两种路线。美国从底层架构,应用层也不错。中国从应用层入手,在社交、支付、电商、新媒体等应用层积累了海量数据,从海量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往下倒推发展,开始逐步往基础层渗透。这个是没办法的事,具有先天互联网基因的海量人口、单一语言,单一文化的大市场只有美、中。(中国要像日本一样只有2亿人口,互联网产业也搞不成现在这么大规模和影响力。) Marcofung 发表于 2017-11-1 17:07
我只是觉得,用嘴巴说呢,谁都可以说得龙飞凤舞。只有用脚来投票的结果最客观。我不懂IT,我只是好奇,每 ...
在德华人一共15万(包括所有留学生),占中国人口比例万分之一左右。仅在上海地区长居(不包括沈阳、苏南几个重镇)的德国人有12000人(德国驻华大使馆数据),占德国人口比例万分之一点四五左右。而15万在德华人占德国人口比例和在华德国人占中国人比例相比,大概有百倍之差,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人多过德国人。不过奶粉还是德国的好。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6 11:36
不用看十年,德国机械毕业生工资多少,中国就算工作了几年又能多少(吃回扣的当我没说过),至于未来,你有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毕业生的起薪是高,但后面的涨幅确实也慢。问题是这里讨论的是未来,现在能拿这么高,不代表以后还能拿这么高。如果德国技术优势不在,这个差距逐渐会被抹平。参照购买力平价,孰高孰低未有定论。也许差距最大的时候就是毕业起薪的时候。工作5年,10年,15年的老鸟的情况呢? Joey96 发表于 2017-11-6 23:21
应用层你觉得简单吗?简单点就天猫双十一的峰值接入,不是德国哪一家IT企业在一夜之间能稳定实现的。美中 ...
双十一那个量是大,但是底层的架构并没有和fb,twitter对应高并发的架构有本质的区别,稍微用心关注system design 的人这个问题真的不难,我经常拿这个去面Sr Dev.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7 00:03
双十一那个量是大,但是底层的架构并没有和fb,twitter对应高并发的架构有本质的区别,稍微用心关注syste ...
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而且FLAG的方案也不是德国公司的方案,莫非你想说的是FLAG.de。:)事实上,FLAG也好,BAT也好这些企业的架构都是在自己业务流程上定制的自有方案,并不是一个放置四海皆能用的框架,都是从小到大逐步迭代完成的。关键德国没有这么大的应用需求,理论技术再有,没实践,也无法短期变成一个稳定的商用系统。我想说的是德国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强,原来强的领域优势在缩小,未来有危机。另外,德国并不是一无是处,做的好的地方也不少,但不要德吹,不卑不亢,客观的分析看待问题比较好。比较两个事物,结论不是A,就是B,这个不是我支持的。 Joey96 发表于 2017-11-7 12:20
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而且FLAG的方案也不是德国公司的方案,莫非你想说的是FLAG.de。:)事实上,FLAG也 ...
不卑不亢的说的话。传统行业中德差距可能在拉大。因为国内这方面钱太少,没人搞,拿来主义最多。
Joey96 发表于 2017-11-7 12:20
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而且FLAG的方案也不是德国公司的方案,莫非你想说的是FLAG.de。:)事实上,FLAG也 ...
难得有非脑残粉和脑残黑来讲道理....
框架并不是说具体哪个软件而是系统层面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满足需要,比如有个MQ在中间Decouple,不同的MQ有不同的特性,具体如何选择是一回事,但是有没有这个想法去设计某些架构去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
至于德国本地市场也许不是很大,但是放眼欧洲甚至全球,一个有想法的公司会有动力去推动这样的变革。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资源,比如目前也许需求,不需要这样做,但是一种是盲目的相信不需要,就这么华丽丽的无视了,和考虑到这样的现在需求,分析现在的市场和未来的市场,现在的解决方案和未来潜在的改进,即使不是马上开发,而是通过正确的分析,得出我们可以这么做,但是考虑到现在的资源和需求,我们证明简单的方案在目前是可行的,通过架构的灵活性,在未来当我们的需求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如何迁移现有的系统到更先进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分析,即使最后没有落到实际开发,依然是很有价值的。现实一点,如果未来有机会去FLAG或者类似的公司面试,谈论你现在公司的方案,你能吧上面的分析告诉他们,即使你最终的结论是我们没有选择这样的架构,依然体现你对软件架构的思考,甚至比单纯的什么都上最先进的更有价值。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7 12:52
不卑不亢的说的话。传统行业中德差距可能在拉大。因为国内这方面钱太少,没人搞,拿来主义最多。
传统行业中德差距可能在拉大,是臆想的还是有数据?把数据贴出来看看比较有说服力。同样道理,针对:国内这方面钱太少,没人搞,拿来主义最多这句话,也请贴数据论证。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7 14:57
难得有非脑残粉和脑残黑来讲道理....
框架并不是说具体哪个软件而是系统层面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满足需要 ...
我基本同意你对于架构方面的观点。我之前提双十一,是反驳楼上某位提到的应用层无技术论。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我的观点是在德华人要自信,不要德吹,更不要跪舔。另外,国内的快速发展也要看到,不要一味放大国内的一些目前不足的地方来论证在德的正确性。每个人,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你看到的是风景,别人看到也许是寂寞。大多数人只是个实用的机会主义者,不过是在寻求个人综合利益最大化。从这点上来说,谁也不比谁高尚。身在国外,我是希望祖国发展更快、更好,这样我在德才更有底气。忘了在这个论坛哪看过,有个同学说过最喜欢看德国人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 我也是。:) Joey96 发表于 2017-11-8 13:01
传统行业中德差距可能在拉大,是臆想的还是有数据?把数据贴出来看看比较有说服力。同样道理,针对:国内 ...
我想说的是德国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强,原来强的领域优势在缩小,未来有危机。
这是你的原话。把数据贴出来看看比较有说服力,请贴数据论证。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8 13:23
我想说的是德国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强,原来强的领域优势在缩小,未来有危机。
这是你的原话。把数据贴 ...
只举一例:10年前德国工业大型齿轮箱两巨头之一在国内卖某型号立磨齿轮箱单台超过120万欧元,同一型号两年前卖70万欧元。生产成本几乎没变甚至更高(人工成本更高,材料成本和效率几乎没变)。少掉的利润是因为国内两大家大型齿轮箱生产商的产品规模和质量上来了,可以与之竞争了,价格反映了结果。不说早前被卖掉的工程机械曾经的标杆Putzmeister,就看近期被卖掉的KUKA,股东都用脚投票了,不能反映传统强势领域的优势在缩小吗?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7 12:52
不卑不亢的说的话。传统行业中德差距可能在拉大。因为国内这方面钱太少,没人搞,拿来主义最多。
额,不一定。。。
民用领域,除了看技术,还得看市场份额
德国高精尖是厉害,但市场份额有限。占市场大份额的中低端天朝有价格优势,且天朝下一步也想着往高端发展
另外技术和市场是两个概念,据我所知天朝不是没有技术,只是之前技术都在军用领域,好像现在有军转民的意向{:5_339:}
Joey96 发表于 2017-11-8 17:01
只举一例:10年前德国工业大型齿轮箱两巨头之一在国内卖某型号立磨齿轮箱单台超过120万欧元,同一型号两 ...
你说的第一个例子只能说我们能生产原来生产不了的东西,可是你没看到别人也在进步,而且差距是在拉大。
拿kuka说事就更可笑了。ARM也卖了,能说明ARM和其他的IC设计商的差距变小了?只是因为ARM的股东常年不怎么赚钱,好不容易有个软银愿意出大价钱。KUKA同理,股东愿意卖有很多原因。我没听说过是因为和中国的竞争者差距变小自己怕了所以卖了。 IT 新人,不是很懂, 所以至今大家讨论的结论是IT行业还是回国好??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8 20:54
你说的第一个例子只能说我们能生产原来生产不了的东西,可是你没看到别人也在进步,而且差距是在拉大。
...
根据你的逻辑:因为和竞争对手技术差距拉大了,所以售价和市场份额都缩小了?
KUKA的例子说明市场优势缩小了,KUKA在四大家族里一直处于末游,近10年财务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和汽车工业饱和是有关系的。德国传统强势领域的优势在缩小,包括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以及上游优势减少向下游传导等。ARM以10亿美元的营收博得软银320亿美元的收购,智能手机出片已处于稳定,物联网领域还不明朗,这个时候能在机器人,物联网上抱上软银大腿(间接还有腾讯、阿里的份),加上这么高的溢价,ARM股东很难拒绝。ARM的卖身和KUKA的卖身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KUKA本身有市场和财务问题,ARM是看好大腿,共同点都是博个更好的未来。 Joey96 发表于 2017-11-9 12:30
根据你的逻辑:因为和竞争对手技术差距拉大了,所以售价和市场份额都缩小了?
KUKA的例子说明市场优势缩 ...
kuka本身有财务问题所以溢价那么多收购?
kuka的股东都是好人啊 Joey96 发表于 2017-11-9 12:30
根据你的逻辑:因为和竞争对手技术差距拉大了,所以售价和市场份额都缩小了?
KUKA的例子说明市场优势缩 ...
是ARM看好软银还是软银看好ARM啊.....ARM看好软银,软银还出那么高溢价?人家要抱你大腿的时候,你不是压价反而是抬价? MeineFrauWiebke 发表于 2017-11-9 12:52
kuka本身有财务问题所以溢价那么多收购?
kuka的股东都是好人啊
以德国的眼界去看,当然这个溢价是高。以中国市场巨大的未来潜力和美的的市场协同和新战略来看,这个溢价不高。就像7年前吉利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时,欧洲人看的懂的话会卖吗?今天的结果证明李书福就是把一个欧洲人认为的不良资产变成吉利的一个金蛋。 本帖最后由 Joey96 于 2017-11-9 14:17 编辑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9 13:54
是ARM看好软银还是软银看好ARM啊.....ARM看好软银,软银还出那么高溢价?人家要抱你大腿的时候,你不是压 ...
眉来眼去,互相搞基。一没啥钱的美女嫁给了有头脑的富二代,你说是谁先追的谁? Joey96 发表于 2017-11-9 13:59
以德国的眼界去看,当然这个溢价是高。以中国市场巨大的未来潜力和美的的市场协同和新战略来看,这个溢价 ...
吉利不出那个价根本买不了,如果吉利是欧洲公司,能压价人家会不压价么 shrek_munich 发表于 2017-11-9 14:41
吉利不出那个价根本买不了,如果吉利是欧洲公司,能压价人家会不压价么
你想说明什么?吉利买亏了?这个客观反映了眼界和能力。欧洲人看到的就是以他们的能力只能把沃尔沃搞到远不值20亿美元,所以20亿美元他们愿意卖而没有其他欧洲公司愿意买。而吉利看到的是结合中国市场,拓展美国市场,20亿美元不贵。今天付20亿美元,明天就是100亿美元的回报。(2016财年沃尔沃营业利润110亿瑞典克朗,合13亿美元。考虑7年无风险利率的净现值估值模型,当年20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就是2倍市盈率。还不便宜吗?)至于当年是不是真的买在最低点,重要吗? Joey96 发表于 2017-11-9 15:46
你想说明什么?吉利买亏了?这个客观反映了眼界和能力。欧洲人看到的就是以他们的能力只能把沃尔沃搞到远 ...
这个不是这么算的好么
比如当初2007年谷歌有个动议收购脸熟,扎克伯格当时也愿意卖(没记错的话谷歌,微软都想买),小札只要给150亿就愿意卖,谷歌不愿意出这个价就谈崩了。你的意思是谷歌眼界和能力不行么?如果谷歌觉得脸书没前途,那谈都不要谈收购,但是愿意买是一方面,杀价是另一方面,大家都是成熟的business people。
同样的问题,吉利收购沃尔沃,你可以说因为背靠中国市场,换成宝马或者戴姆勒,你觉得收购有这个额外的好处么,你以为人家看不懂这个?但是对于宝马或者戴姆勒来说,已经有一个比沃尔沃更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收购有意义么?至于吉利急需沃尔沃来摆脱吉利的低端形象,需求不一样。不过你把问题越扯越远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沃尔沃技术不行么?你的例子正好说明,收购不等于技术优势不存在,只是在某些别的因素下,技术优势可以更好的放大。 扯远了。举沃尔沃的例子和技术差距缩小论题无关,只是说明一下楼上某位同学KUKA的股东都是好人,谈一下眼界、能力问题。回到你的问题:一般M&A的时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产品服务互补,一是产品线可产生规模协同效应,降低总成本。谷歌收购FB是产品互补,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而宝马和奔驰和沃尔沃是竞争对手,但产品线不会产生协同效应,同质化严重。如果这个市场上只有宝马和沃尔沃两家,那么就有第三个收购动机,垄断。如果这种情况下宝马有钱一定收购沃尔沃,然后关掉它。可惜这种情况不存在,所以宝马、奔驰都不会在20亿美元这个价收购沃尔沃。但其他的一些非一线品牌,沃尔沃的中高端产品线可以对他们自身提供互补而不出手,只能说明要不能力、要不眼界、要不钱包的问题了。背靠中国,这个没毛病,这本身就是能力、资源的一方面。你不能说柳青干个滴滴总裁全靠柳传志吧?
强大的难民产业
强大的中国德吹们
几百万高素质的穆斯林人才
。。。。
德国的竞争力无限大。
啊啊啊如果这么说的话,现在在IT或偏IT类公司工作几年,以后回国岂不是会没人要?!!:bukaixin:本来是想着国内这个行业需求会蛮大,才考虑往这边靠一下来着,没想到德国这么差。:liuhan:
求问做测试或需求分析或IT类项目管理或产品管理,哪个以后回国会有点市场和前途?各位肿么看哩? 题目是个好题目,认真从第一页看到了现在的15页,看得眼花缭乱,头脑也一片混乱。我也是个IT工程师,对这样的话题也很感兴趣。可是,看着看着却没了热情。不过,很多争论还是具备建设性的,学到了一些知识点。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1 14:35
中国的优势远远不只是电子商务。比如在以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 ...
看到这里也是醉了。。。
国内发出来的一流论文,在顶会上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灌水的,原创性很差,大概和近期的ai大跃进有关。。。发一篇顶会奖励现金的,数据水分很多。。。顶级研究需要时间积累的,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牛人回国任教了,也许一两代人之后会有质的飞跃。。。
国内创业公司的研究水平,不才,访问了解过一些你提到过的,出了热钱多,原创性就是个笑话。。。
汤晓鸥老师做学术是很赞的,人也很nice,但是国内这样的教授不多的。。。另外他是香中文的。。。
encantado 发表于 2017-11-3 23:57
人工智能有很多领域,其中中国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上的文章,以中国姓名的作者作 ...
虽然是kaiming的脑残粉,但是更喜欢他之前的工作,个人观点,近期的更偏向填坑的工作。。。尤其是最近的marr prize。。。
国人在cv领域做出成绩的,有high impact 大多数都是国外工作求学的,国内的学术水平还是很有限的,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本帖最后由 encantado 于 2018-1-6 17:06 编辑
dudii 发表于 2018-1-4 16:04
看到这里也是醉了。。。
国内发出来的一流论文,在顶会上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灌水的,原创性很差,大 ...
我也觉得你应该是醉了,才至于这样胡说八道。
我只说 AI 及其相关学科,别的我不了解。
----------------------------------
首先是数据:
这是 csrankings 上2017年全世界科研单位的人工智能顶会排行榜,具体是什么会议都一个个列出来了。你看看前几名里面都有哪些学校?这个叫屈指可数?
http://csrankings.org/#/fromyear/2017/toyear/2017/index?ai&vision&mlmining&nlp&ir&world
近几年几个计算机视觉顶会的文章网页,可以全文下载。你看看里面有多少国内的单位?
http://openaccess.thecvf.com/menu.py
几个顶级期刊的主页,点进去都不用再找,直接分两列,左边是近期文章,右边是热点文章。你看有多少中国人的名字?要是想看作者的具体单位,鼠标再点一下文章名,再点一下“Author”就可以了。
PAMI: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RecentIssue.jsp?punumber=34
TNNLS: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RecentIssue.jsp?punumber=5962385
TIP: http://ieeexplore.ieee.org/xpl/RecentIssue.jsp?punumber=83
----------------------------------
接下来是个人观点:
什么叫灌水?什么叫原创力差?这些会议,期刊,每篇都是经过至少两个顶级专家审稿,有的多到四五个,再加上编辑检查的。这么多人认为是好文章的,那它确实是好文章的可能性也会大些。东西不就是这么一点点做起来的么。如果做出来之后大家一窝蜂抛弃原来的东西,转而都来用你的东西,还齐声叫好,问你啥时候有后续产品,这还不说明问题?你还要什么样的原创性?神经网络它也不是 Hinton 这帮人原创的啊。横向对比一下,大多数博士毕业的时候,手上可是一篇这样的文章都没有,多少教授一辈子都没有几篇这样的文章。面试大公司,有没有这样的文章已经是一个重要标准了。你一个人说这些文章水,有意义?
是借这轮 AI 的风潮?有一定程度,但就算没有这个风潮,这个趋势也不可避免。此外,外界看到的这一轮风潮从这几年才开始,而在此之前的几年,中国的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就已经明显上升,到现在已经是质的变化了。在 csrankings 网页上,也可以看到过去的数据。在这个行当里,所有的顶级期刊和会议,已经有一半左右的作者来自中国,他们在中国完成从小学到至少本科的教育。可以说中国现在依然缺乏最顶尖的人才,但非常优秀的人才已经很多了。最顶尖的那些人,除了美帝,几乎到处都没有。中国是不是依然落后?是,但这只是相对于美帝而言。要不要继续积累?要,非常需要。
和出国学习有关?是有关。在这一点上,这和德国这边这个行当的很多教授都去美国,瑞士留过学很类似。
最佳论文是填坑?何恺明的最佳论文奖就算是填坑,至少也是万人瞩目,发表之后大家都赶快用。你怎么不看看以往的其它最佳论文?有多少 Marr 奖能有这么大的影响,你举个例子?
至于说我提到的那几个公司(我说的不是“创业公司”,只是说 BAT 之外的公司),他们不需要向你证明什么,毕竟产品和文章都有,而且都做得很好。而且你的这些观点言论...我想他们也会觉得惊悚。再横向对比一下,比如德国的 IT 创业公司,又有多少原创性?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产品?我有幸和一个得过德国创业奖的初创企业合作,他们的产品...我丝毫不觉得能对商汤科技之类的造成任何影响。
----------------------------------
结论:
主观看法和现实差别很大,在德国生活久了恐怕尤其这样。所以在自身经历之外,需要参考具体数据,并进行横向对比。在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比如你我)的自身经历尚且不丰富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本帖最后由 dudii 于 2018-1-6 22:37 编辑
encantado 发表于 2018-1-6 16:59
我也觉得你应该是醉了,才至于这样胡说八道。
我只说 AI 及其相关学科,别的我不了解。
每篇都是顶级专家审稿。。。好醉好美好,其实好多好多审稿人都是博一的学生,ac手里50+篇文章,根本没有时间看。nips的那个有名的test您可以去看下,就可以看到当前ml大热下,顶会审稿有多random。另外想回国的国人都在灌pami,cvpr文章贴上supp直接投的,现在做东西很少人去看pami了,直接follow arxiv的。tip之类的,真的有点搞笑,审稿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折磨。。。
也许您在德国久了在自身经历之外,我真没觉得我和国内的同行有多少“时差”,交流合作一直在做。
ai不敢谈,我当然希望国内的cv水平越来越好,但是现实是有水平的人真的不多,国内大学的顶级cv教授,顶级cv实验室,貌似一个叫不出来(除了港中文)。顶会pc,ac要基本是cv届的牛人,貌似看不到几个国内大学的人和所谓的科技公司“bat”人的身影。商汤落地的产品一直在期待但是还真没有印象,他们倒是很能跑benchmark很能圈钱,去年ijcv asian的年会入场靠他们人脸识别,结果很多人都是被“肉眼”识别进去的。 想起iccv和一个韩国同行聊天。
人家自豪的说,first author里10%的韩国人,我们韩国算是ai强国。
反问之,多少是韩国自己学校/科研机构做出的东西?
韩国人愣了一下,说,即使在国外求学做出来的,也应该算韩国的ai实力。
我觉得国内的很多年轻学者这点做的很好的,认知到差距,一直在努力,提高原创性,但是很多时候迫于其他压力,不得不灌水。
反倒是碰到过在国外做相关工作的有些国人(不是真正去做 core research的)会莫名的自豪感爆棚,挺有意思的现象。
dudii 发表于 2018-1-6 22:01
每篇都是顶级专家审稿。。。好醉好美好,其实好多好多审稿人都是博一的学生,ac手里50+篇文章,根本没有 ...
看了几遍,我想我大概知道你前前后后是什么意思了。“您”字不敢当,我不过就是你说的怀着某种目的灌pami的人,我也基本上知道你是谁了:ku: 果然大家风范,佩服。
顶会PC,AC和顶刊的总编,编辑,这些差距就和十几年前文章的差距一样,当时看上去遥不可及,但是一步步都会缩小的。我与其说是自豪感爆棚,不如说是对这边某些机构科研气氛和拼搏精神的恨铁不成钢。
另外那个商汤的人脸识别,我去年在 ICCV 上也见到了。当时的效果,感觉正确率是很高的,一下从侧面把我认出来了,而且帮我认出了站在我旁边的几个大牛{:2_231:} encantado 发表于 2018-1-6 23:34
看了几遍,我想我大概知道你前前后后是什么意思了。“您”字不敢当,我不过就是你说的怀着某种目的灌pami ...
{:5_309:} 惊悚了,居然被看出来
我也相信差距会越来越小,水平会越来越好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有能力和理想的人回去了。
个人感觉,高精机械,燃油汽车,化工制药,工业自动化领域IT,难民产业,机器人(?),这些德国还能领先个20年吧。
如果中国能把传统汽车工业基础质变一下,工业自动化标准统一下,以后也没德国什么事了。
我现在也爱看德国人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以前看心里比较郁闷,现在看是暗爽。心态很重要。 居然看完了。。。。 德国有技术,有人才,但是跟中国相比没有很全的工业(汽车,军事,精密仪器等行业除外),整个欧洲的市场也没让德国有什么好处,主要是语言和文化都太不相同。欧盟的效率也低,每个国家制定法规之后还要欧盟再都点头(好像是这样的?)
看看欧洲没有自己的google,youtube,whatsapp,facebook,amazon就知道了。像saturn,bauhaus这种的虽然也不错,但是随着未来的互联网变革我不确定他们能长期占领欧洲的市场。
资金方面他们不喜欢金融。。。投资小企业的非常少。。。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可怜的小企业。。
总之,技术,人才外流美国。
工业,比不上中国强大的制造体系。
市场和资金,还是美国,中国的牛。。
德国拜尔买了孟山都 卖卖转基因 德国最牛的AI公司是哪家? 近来膜拜高人的 本人不才,从国内还是邮电局的时候就参与到国内的通信大发展时代。还稍微知道一点现在的intent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所有的东西都是要有一个基础的,没有基础的东西,你建的空中楼阁再漂亮也没有用,另外钱这个东西并不是基础。
中国人不笨,建造空中楼堂馆所这些个享受的东西都不差,但现在没有了做基础的心境了。材料基础学跟德国日本比差得不是一点点,那些拿来吹牛的ppt还不如把莱茵金属做的炮管好好弄弄,还有简单的最基础的要保家卫国的枪弹发射药好好搞搞。不然那么漂亮的空中楼阁还是人家来了一踹门就塌了。 Joey96 发表于 2017-11-8 17:01
只举一例:10年前德国工业大型齿轮箱两巨头之一在国内卖某型号立磨齿轮箱单台超过120万欧元,同一型号两 ...
确实,还是在慢慢追赶的,只不过传统制造业,特别是高端的制造业,要求还蛮高的。要有好的工程师,培养好的技术工人,我觉得再用20年,30年追赶到德国制造业水准的80%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呢,国内的基本上凡是向钱看,很难沉下心来老老实实琢磨工艺,设计问题,还有制造业升级还没完成,工程师就因为待遇低开始流失,仅代表个人意见啊 这个帖子始发于2017年,弹指一挥间,当时所探讨的10年之后,从今时今日(2023年9月5日)看来,也就是3年之后的事情。最近也以"旅行者"身份看了不少展会:
科隆游戏展上,中国游戏厂商米哈游和游戏科学迅速崛起,微软XBOX财大气粗,法国育碧虽年事已高,但尚能饭否,而德国游戏公司绝迹于江湖;
柏林电子展IFA上,海尔美的继续攻城略地,海信TCL对欧洲市场虎视眈眈,荣耀手机大放异彩,大疆无人机门庭若市;韩国三星也包下了南门的整个场馆,布展水平,还是展示的产品都可称一流而有新意;反而是传统德国品牌展馆这里,西门子,博世,美乐,Liebherr这里,完全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产品;
法兰克福自行车展Eurobike,倒依然是欧洲品牌的天下,仔细了解得知,原来是中国自行车类产品进口欧盟要被征收接近50%的反倾销税;
接下来,今天开始,是真正的关键时刻,在这届慕尼黑车展上,看看特斯拉,国产电动车,和德系电动车,到底能够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竞争格局。
德国的媒体和自媒体都在不断的探讨目前德国正在进行的“去工业化”趋势,高企的能源价格,不稳定的地缘政治,落后的科技产业,严重缺乏的高素质人才,使得一些德国企业不得不离开德国,甚至有的也将研发基地放置在美国或者中国。这些年唯一的亮点在我看来就是Biontech在mRNA平台技术上面的突破了,在生物科技领域给德国高端工业稍微留存了一点颜面。
现在,7年之后,我再问大家,德国华人各行业精英们,根据你们在各行所知,在3年之后,相对中国,德国制造还能在哪些领域拥有竞争优势?机械制造,电子设备,汽车,化工(包含材料科学),能源,通信,制药,消费品,农业,金融保险证券,工程建筑,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未来德国路在何方?
当时在这里回答过这个问题的小伙伴们,你们当时的想法在今天已经兑现了么?你们是否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朋友们,你们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