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1-4-22 19:28

一场绯闻过后,“网红电商”如涵私有化,张大奕身家仅剩2.5亿元

作者:市界



王思聪一语成谶,“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上市不过两年就宣布私有化退市了。
4月22日,如涵控股对外公告称,公司已完成私有化交易,即日起从纳斯达克退市。
据先前宣布的截至2月3日的协议和合并计划,该公司已完成与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RUNION Mergersub Limited的合并。此后,如涵将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是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此次如涵私有化的价格为3.5美元/股,对应的如涵股权价值约2.964亿美元,较上市时12.5美元的发行价缩水约72%。此次买方集团是由如涵控股的三位创始人冯敏、孙磊和沈超及其各自的关联公司成立的。
有趣的是,同为创始人并且是如涵最大的KOL(网红)张大奕并不在这个“买方团”中,要知道,张大奕的持股比例并不低。截至2020年9月30日,张大奕通过China Himalaya Investment Litmited持有如涵13%股权,及2.8%的投票权。
若按照最后如涵的股权价值以及张大奕的持股来看,张大奕在退市时的身家仅剩3800万美元(约2.5亿人民币)。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告诉市界:“直播电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强监管时期,由之前整治数据造假,水军泛滥可见一斑。买家退货情况频发、网红带货屡出问题、电商公司市值下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直播电商从野蛮生长走向正规化的发展路径。”
华尔街没有神话,也不相信神话。
2019年,如涵控股就是凭借“网红电商”的光环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其中的第一大KOL就来自张大奕,如涵控股创造的“张大奕们”的网红变现模式,让如涵控股享受到了一波“网红经济”所带来的福利。
上市当日破发后,王思聪评论如涵称,“既没有验证其经营模式,也没有创造出新网红(KOL)。”
从数据来说,如涵控股并未用实力证明其“网红模式”。如涵本身是亏损上市,2017年-2019年,其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1.04亿元、-0.81亿元。
如涵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财年第二季度公司净收入总额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3120万元;经调整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为2020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250万元。
作为一家网红孵化平台,张大奕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撑起如涵营收的半边天,但“张大奕”不可复制,因此如涵也在不断“去张大奕化”。
如果说,经营数据没能支撑如涵控股走出亏损“阴霾”,那么作为如涵流量营收“半边天”的张大奕,在2020年频繁爆出桃色新闻后,对于如涵来说则是另外一记重击。
王鹏表示:“如涵作为曾经的“网红第一股”,其未来的价值、运营前景暂不明朗。另外,需要大家更深层次考虑的问题是网红孵化模式到底是否可持续?其到底价值几何?”
在王鹏看来,当资本的盛宴、社会炒作的盛宴拉下帷幕,这种网红孵化模式可能的天花板、成长潜力并不是很大。
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游”。
(作者 | 市界 曾嘉艺,编辑 |老猫 )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场绯闻过后,“网红电商”如涵私有化,张大奕身家仅剩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