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6-23 11:17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看看已婚女的忠告你就明白了

作者:排骨冬瓜汤
一、自爱什么时候都很重要。
这一点,18岁以前你爸妈该教会你,18岁以后你要自己悟。
18岁以前你的原生家庭是否教会你,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不多说。
但,18岁以后,我希望你不要把自己“不自爱”过分归责任何人,重要的是你任何时候都有自救自爱的权力。
学会的方式有很多:书本可以告诉你,恋爱体验也可以告诉你,但这些只是表面的“告知”,真正让你内心Get到的一定是自己的悟性。
比如,看到这里你很自觉地双击屏幕继续看下面。调皮.JPG
自爱的悟性,简单说就是一种【我值得被爱】的自我价值认同。





附上《自爱的艺术》
自爱就是:
我从内心深处知道(我不仅是这么想的)我是值得爱的
不管我觉得自己怎么样
……
不管我一生中到现在为止我做了什么
……
我知道,我不一定要有什么表现,做出什么成绩或干出什么名堂,才值得爱。
我不需要为此干点什么
我知道,没有人能否认这种评价
我是值得爱的
即使有人不接纳我,无情的对待我,甚至歧视我
我不能丢掉这种价值观
我知道,我还是值得爱的
即使有人不爱我,不愿意爱我或者声称还不能爱我,因为我这样或那样。
我知道,我还是值得爱的。
即使有人批评我或对我说三道四
我不需要干出什么名堂才值得爱
自爱就是:
向自己敞开,使得自己能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
自爱就是:
愿意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加任何评论或批判……
自爱就是:
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以便自己能常常与自己接触……
自爱就是
让自己能这样生活,说出自己受感动的东西,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使得兆斤 越来越被自己和别人看见
自爱就是:
与自己要意见一致,这就是说,身体内部所有的主管器官都是清醒的,都在听我说,由我的意识所控制
自爱就是:
与自己有一种休戚与共,心心相印的关系
自爱就是:
做自己生活以及经历的所领悟的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
自爱就是
我什么样对我自己很重要,但这是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的
……
我们大多数人在成年的时候才不得不领悟到,有人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
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自爱的人,单身时过的精彩,而恋爱结婚后也会更从容地经营两性亲密关系。
二、保持和提升自我不分婚前|婚后,当然也不分恋爱前后。
单身、旅行、恋爱、辞职、结婚、考研……看到了吗?感情生活只是一个人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你可以在单身时,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也可以在恋爱后甚至结婚后这样做。
只要你的潇洒在你的可控范围内,即使已经恋爱结婚了,没关系的。
当然,我不鼓励你为了一个人的潇洒而舍弃本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担两性亲密关系甚至经营家庭的责任,那我鼓励你回归单身。





我很喜欢的一种活法是:不管我的感情生活处在哪个阶段,我还是我。这一点都不妨碍我成为一个好恋人、好妻子、好妈妈。
很多女人恋爱后,结婚后丢失了自我,她们把这归咎于自己给另一半付出太多了,没有时间精力保持和提升自我。
恕我直言,这只是你的自我美化。
我不信哪个女人努力提升自我,他的老公怒火中烧,说到底,根源还在你自己。
三、尽情地喜欢一个人,但现实地爱一个人。
有句话: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你喜欢一个人,你可以不管不顾,可以任性放肆,你凭着感觉也好,懵懂试错也罢,只要不是恶意玩弄感情,尽管体验。
但是,爱,不一样。
爱是克制,多了一些理性的权衡,三观背后探其根本,至终扎根于人性。
所以,若想长久地维系“爱”,而不单单是“喜欢”,越早权衡取舍,越早探知自己及对方的底线三观越好。





举个例子,假设你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而他很想婚前得到你的第一次,你能为了他改变自己的底线吗?
对方呢?他愿意尊重你的底线,直到你们步入婚姻殿堂呢还是对你的“保守”嗤之以鼻……
再举个例子,你和他恋爱,爱到生出想一辈子陪伴左右的想法。
那么你就要考虑结婚,这个时候如果他家境贫穷,而你家境殷实,你要怎么办?
你能接受跟着他可能降低自己原先的生活水平吗?不管他以后能不能飞黄腾达。
再复杂一点,即使你愿意义无反顾嫁给他,那么他愿意吗?
再再复杂一些,对方父母有不良嗜好,很可能婚后你们的交集也少不了,那,你愿意吗?
你看,喜欢比爱似乎简单一些,我与你的此刻即心生欢喜。
但,爱是一系列影响因素互相拉扯权衡的考量。
“现实的爱”是贬义词吗?当然不是,相反,为了长相厮守或者及时止痛,它都有存在的意义。
四、生活的主线是平淡,但幸福与否取决于你自己。
切记:不要以为逃离或者改变自己所处的感情阶段就能更接近幸福。
生活不总是过山车般的起起伏伏,平平淡淡才是常态。如果你步入婚姻是本着逃离你糟糕的原生家庭或者充分享受二人世界,那我劝你再想想。
现实是:你对婚姻生活有多少不切实际的幻想,婚后的一地鸡毛就有多让你抓狂。
不过我不想让你因为上一句话而到达另一个极端,也就是恐婚/不婚。
因为是否结婚,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你的自由。
你始终要接受的是真实生活的平淡,如果平淡让你不适,那么你需要做的是采取措施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料,而不是选择逃避。





涉及到另一半,你也要知道:他在重大节日给你惊喜很好,但他在不给你惊喜的很多日子里,你依然要学会感知平淡中的幸福。
甚至,我认为制造浪漫也不是男性的特权,绝大多数男人相比女人更理性,更甘于平淡。
如果你的伴侣恰好如此,在明知道他爱你的前提下适时掌握为生活加料的主动权也不失为一种妙计。
五、人无完人,用恋爱滤镜看对方只能图个乐呵,不能当真,谁当真谁(文明用语)。
男人某一方面很对你的胃口,那么一定就有某一方面让你厌恶,而且大概率让你厌恶的这一点就是你婚后无数次冒出离婚念头的那个导火索。
我劝还没步入婚姻的女孩子,认认真真考量一下自己的接受度,尤其是对方最不对你胃口的那一点。
但凡能接受,相信我,只要你一直保持佛系心态,那么不管婚前婚后,你们的感情都不会太受影响。
最怕有些女孩子婚前圣母心,以为对方在自己的“教导”下可以改掉“缺点”,但婚后发现难上加难。
因而陷入挫败感和与对方反复纠缠某一问题的状态,长此以往,双方只能是坠入自我怀疑、否定、辩解等恶性循环中。





所以重申一遍:你所认为的对方的“缺点”,要考量的是你的接受度,不要总想着有朝一日改变对方。
人家遇见你之前的二三十年里都这么过来的,怎么滴你就非要改变人家?
就算改变,也一定是对方强烈的主观意愿为内驱力,而不是你。
你可以当个帮助者,但一定不能做那个一厢情愿的说教者。
六、解决分歧:温和而坚定!而非情绪化哭闹。
风平浪静时,家是温馨的港湾;狂风骤雨时,家应该是讲理的场所。
不要信什么“家是讲情的,外人才讲理”这种听着有点道理,实则胡说八道的言论。
通常说这种话的人都不怎么讲理,还很情绪化,遇到内部矛盾没卵用。
两个人遇到分歧,矛盾时正确的做法是温和讲理,坚定表态。女性尤其要注意:
① 讲理不是画条三八线开始辩论,也不是一决高下的较量,而是双方共同寻找最佳方案的一种合作。
② 坚定表态也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在讲理过程中梳理各自需求后,把自己在具体事件中的立场、态度清晰地传达给对方。
女生切忌哭哭唧唧情绪化,即使你的另一半真的禁不住你的梨花带雨,但你能保证对方每次都能被你的眼泪收买吗?
有理没理,好好说,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尤其动不动就情感绑架你的男人,那种“你和我意见不统一就是不爱我”的无脑言论真的挺low的。
即便从感情上男人还是疼你的,但理性上他们只会觉得你脑子瓦特了,保不准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他们会更擅长逃避。
那个时候,你们的问题就已经不是具体的哪件事了,而是对方已经被你折腾乏了,懂吗?
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常用不理智,情绪化的沟通方式来回拉扯,以至于彼此的耐心和温情消耗越来越多。
频繁使用错误沟通方式——〉沟通欲望直线下降——〉进入“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境地。
最终,婚姻的存续就岌岌可危了。
七、精神上的彼此契合与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互补的关系。
注意!我这里说的精神指的是三观、性格、品质这些内核的东西。
贫贱夫妻百事哀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
不要单单因为对方经济条件差而轻易放弃对方,我们要放弃的是那种经济条件差还各种毛病的男人(妈宝、凤凰男、撒谎成性、家暴男……)
当然,经济条件好也各种毛病的男人同样pass掉,除非你真的愿意过那种“坐在宝马车里哭”的日子。
抓重点!
有钱没钱是相对的,性格人品是内核的。
经济?精神二合一下来的评分在你的接受范围内,那就可以考虑长远走下去。





我见过结婚时一穷二白,婚后小夫妻共同努力日子越过越好的;也见过结婚时排场体面,婚后没多久就分道扬镳,各找各妈的。
所以值得提醒的是:
婚前女生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自己对男方各方面的接受度要有客观的认识,当然也认真探求对方对另一半的接受度。
关注细节,眼睛要多看,耳朵要多听,脑袋要多想。
因为所有妈宝男、凤凰男、撒谎成性……在和你的日常相处过程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你善于观察。
说句不好听的,女人婚前脑子里进的水,都会变成婚后眼睛里流的泪。
八、独立。
都知道新时代女性的独立(经济?精神)很重要,但我想说的重点是:
① 离开精神独立,而只有经济独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② 经济独立不止包涵事实上的独立,也包括持续储备的赚钱能力。
先来说第①点,真正的独立一定是精神独立为内核,没有精神独立谈经济独立的都是花架子。
而什么是精神独立呢?
精神独立并不是站在依赖的对立面。一个精神独立的人,并不是选择了孤立的自给自足(isolated independence),而是拥有着能够成熟依赖(mature dependence)的能力。
能够成熟依赖的人有自我选择依赖对象的能力,可以不把全部依赖和注意力放在同一个人身上。
这个定义限制在女性群体,意味着一个精神独立的女性,她的眼界格局不会只限定在一个人身上,无论这个人是她的父母还是爱人。





再来说第②点,很多人觉得一直有工作就是经济独立,个人认为有些片面。
真正的经济独立,并不是只有是否有工作这一个条件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一种持续储备的赚钱能力。
这就好比:不是所有全职带娃的宝妈都是依附老公的寄生虫,她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本身是拥有一定赚钱能力的,但凡有条件回到职场,她们依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
九、婆媳关系:放低对婆婆的心理预期,也不过高期望婆婆的疼爱。
女生一定别信什么“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言论!
不要头脑发热期望婆媳如母女,这是避免双方因心里落差进而有嫌隙甚至引战的基础。
婆婆把你当亲闺女充其量就是个客套话,正如你把婆婆当亲妈顶多也就是个彩虹屁。
你亲妈养你这么多年,不高兴了母女俩还吵吵呢,何况是和婚前从未相处过的婆婆呢?
信我!放低对婆婆的心理预期,也不过高期望婆婆的疼爱。





这样做你有两点收获:
① 你会发现原先很在意的小摩擦似乎没有上纲上线的必要了。

因为心怀格局放大了,所以小事对你个人的影响会自然变低。
② 节省你的决策时间成本:要不要和公婆一起生活。

因为当你放低心理预期之后,如果发现自己和婆婆的关系依然紧张(对方得寸进尺),那么你就会很快做出决定和对方“划清界限”。
当然,婆媳相处有个核心人物你也不能忽略,那就是你找的那个男人。
男人在婆媳关系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至于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核心在于这个男人是否精神独立。
独立的男人大多能分清小家和大家,不会在自己妈越界的时候站错队,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十、经营婚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学会跳出【思维局限】,【多位|纬 思考】。
什么是思维局限?每个人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成长经历、以及性格等原因,遇到问题时可能会不自知地进入“思维怪圈”,这个怪圈就是你的思维局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迷】。
举个例子,面对老公出轨,有些女性会陷入“是不是我不够好,所以他出轨了”的无限循环提问中,这就是典型的陷入了思维怪圈。
陷入思维怪圈时靠自己很难跳出来,严重的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抑郁。所以敲重点:
经营婚姻的过程中女性要学会多位思考(站在不同人的立场看问题)、多维思考(置身不同的角度想问题)。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我们在遇到婚姻问题时长期陷入负面情绪中,用有意识的自救思维来降低对自己的伤害,也能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精力成本。
1. 多位思考:这个“位”一方面指社会大众,另一方面指对你个人而言很重要的亲朋。

还是以前文老公出轨为例,多位思考从社会公众角度说,是违背社会道德的,但从女性的亲人(父母),有些父母会觉得女婿出轨,女儿离婚是“丢人”的事,这种想法会影响到女性作为受害者对出轨事件本身的认知。
如果这个时候,作为受害者的女性能够理性地分析不同人思考问题时所处的角色位置,更有利于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保持冷静和清醒的状态。
2.多维思考:婚姻出现危机时,由于牵涉的人比较多(双方父母和孩子等),从问题定性、主客观原因、事件影响等多角度思考就很有必要。

多角度思考更侧重解决问题时思考的全面性,这样的思维促使作为婚姻受害方的人理性权衡利弊,最大限度利己。
十一、不要做怨妇,既消耗自己,也大大降低自己在对方眼中的魅力值。
婚姻就是一场投资,投资必然有风险,而且相对而言,女性在婚姻中出于劣势。
当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理性地分析问题、找原因,找对策才是【正解】,我尤其要强调这点给女性朋友,因为女性婚后似乎更容易情绪化,不知不觉就成了怨妇。
一面辛苦付出,一面又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本来只是承担自己作为妻子的义务和责任,却又过分自高,位如“公主”,受不了一点委屈;
要我说,做怨妇是婚后女人最low的表现了,抱怨无非是潜意识否定自己,否定对方。
而针对人的丧气话除了加重问题毫无意义,甚至有时没问题都能因为抱怨而引出新问题。





记住:小抱怨怡情,大抱怨伤身。
婚姻里的两个人要像盟友,遇到“敌情”第一时间是同仇敌忾,而非窝里斗嘴。
还是强调女性,抱怨有度,总是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懊悔、指责等埋怨中既消耗自己的身心,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夫妻感情。
我是@排骨冬瓜汤懂心理学的职场妈妈,用文字温暖你。左手码字,右手抱娃,您的每一次点赞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看看已婚女的忠告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