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1-6-27 13:37

盛世危言,电商“躺赚”的时代要结束了

作者:读懂财经研究所
沈南鹏曾经说过,完全在自己的地盘打输了这件事让他很生气。


这事指的是,曾经在电商赛道投资收获颇丰的红杉,当一家新的电商公司起来之时却毫无知觉,甚至已经放弃了对电商的关注,认为电商时代已经过去。


不止红杉,拼多多之前,“阿里树下不长草”早已成了行业共识。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们天天的讨论是,什么产品能颠覆微信,也没见有人谈起过谁能代替阿里。


那几年,把所有对手都打趴下的阿里,疯狂地吮吸着电商土地上流淌的奶和蜜。没办法,这个生意太好了,天花板之高打着灯笼都难找。


以至于这家在京东、唯品会身上赚到数百倍回报的VC,2018年拼多多上市前才重金投资。当然,这笔投资也让红杉赚了大钱。


不过,就像沈南鹏无法忍受在自己地盘上打输这件事一样,阿里也不能忍受。这其实是最朴实无华的商业世界生存法则,哪怕你是超级资本or超级企业,都不能在功劳簿上躺平。拼多多崛起之后,眼下整个电商赛道愈发紧张的局势,便是最好的例证。


一方面,传统电商面临短视频电商的冲击,监管反垄断的闸刀落地,平台差异性进一步缩小,用户及品牌重合进一步加剧,同质化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由电商衍伸出的万亿社区团购赛道,属巨头必争之地。也因此,在所有企业高投入的背景下,利润端承压是跑不掉的。就在昨天,还有报道称阿里至少要投入200亿,争取进入社区团购前三。


于是,“内卷”成了这个赛道最新的议题。什么是“内卷”?举个例子,去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排的人踮起脚,那么后排的人就必须跟着踮起脚,这就是被动竞争导致的“内卷”。


甚至还有人发出惊叹,“国内电商赛道急转直下、阿里也被逼囚徒困境、这条赛道已经价值毁灭”。这话多少夸张了,赛道的增长是确定性的,不过电商股最肥美的阶段确实正在成为过去式。


说白了,生意还是那个生意,但肉却没那么肥美了。


/ 01 /
流量、差异化加剧竞争,
抖快抢食主流电商平台蛋糕


在最初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的“内卷”概念中,其核心特征是“向内演化”,讲的是低水平的复杂化。


某种程度上,电商也正局部经历这一变化。其主要表现为,过去的图文带货,在用户行为和时长变迁方向上出现了直播带货,这种变化类似是存量市场下的相对增量市场。


只不过,相对增量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传统电商并不一定能在相对增量市场中,获得高额的利益。原因在于,抖音、快手两个崛起的短视频平台更契合直播电商,正切走直播电商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的直播电商以4000亿GMV遥遥领先,抖快仅用一年时间,就追上甚至超越了淘宝直播电商GMV。


要知道,淘宝才是最开始做直播电商的。那么抖快为何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抢走了淘宝的风头?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一方面,抖音、快手本身就是巨头,前者MAU7亿,后者MAU6亿,这么大的用户量产品,跟电商带货一结合,一年几千亿GMV就诞生了。


另一方面,抖快本身是内容平台,短视频内容完美契合了电商内容化的趋势。内容已经成为平台链接用户,促进供需两端高效匹配的核心环节。







在短视频内容占据绝对优势的背景下,更令传统电商担心的是,直播电商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根据弗若沙利文的报告,2019 年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为4168亿元,占零售电商比例仅4.2%,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64172亿元,占比达24%,2019-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57.7%。


想象一下,短视频尚未崛起之前,直播电商属于传统电商(主要是淘宝天猫)的,但随着短视频电商的崛起,且传统电商在直播电商领域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一旦短视频平台建起自己的供应链能力,那么偌大的直播电商市场份额及流量,将被抖音、快手彻底切走。


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银河证券统计显示,天猫今年有80%的商家参与促销活动,京东约有60%-70%,而抖音的商家参与度也高达46.6%,在各平台中位居第三。从抖音618的表现不难看出,抖音与传统电商的相对差距(商户、品牌、平台服务)呈现缩小的趋势。


去年年底,抖音切断第三方平台外链,抖音小店渠道占比已超96%,快手也在进一步去淘宝、拼多多化,打造信任标签的独立电商平台。从两者的动作来看,它们都在努力缩小与传统电商的差距。


而考虑整个市场的竞争加剧,补贴战的持续,短期来看,主流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利润难免受到影响。


/ 02 /
用户、品牌趋同,
平台掉入同质化竞争“陷阱”


短视频的崛起,直播电商构筑生态闭环切分线上电商份额,加剧市场的竞争,令传统电商在利润端承压。而反垄断的闸刀落地,则导致电商平台差异化能力减弱,同质化竞争加剧,将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


这种同质化体现在两方面。


用户层面,电商平台间的用户正加速重合。电商平台本质上赚的是渠道的钱,用户重合度将直接使得竞争日益加剧。







华金证券研报显示,手机淘宝、拼多多、京东的用户独占率仅约13%、11.6%、1.5%,用户重合度极高。


用户重合度高的弊端在于,用户在选购商品时,更加倾向于对比各个平台的价格。这样一来,就会在价格方面造成竞争压力,平台一旦调整价格策略,就会影响到盈利能力。


内部层面,电商的品牌趋同,差异化能力减弱,将加剧价格竞争,进而影响短期行业盈利能力。


今年4月中旬,监管部门对阿里巴巴的182亿元罚款落地。这意味着过去习以为常的“二选一”彻底成为历史,头部电商平台的品牌差异化削弱。简单来说,天猫的核心品类优势将日渐被削弱,而其他电商平台会慢慢做起来,进而带动整个品类GMV的增长。


比如正在补短板的京东,Q1电话会议上,京东零售CEO徐雷强调“服饰美妆品类的增速达到三年新高”。







不止京东,抖音、快手在高毛利的服饰美妆品牌的交易额也起的很快。QM数据显示,618预热期间,抖音、快手中销售额TOP5均为服饰、美妆、食品、母婴等高毛利产品。


而服饰美妆一直是淘宝天猫的基本盘,但反垄断打破了“二选一” 的潜规则,让过去扎根在天猫的商家回流到其他平台。这意味着电商品牌化逐渐趋同,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


试想一下,如果此时,各个平台的品牌商家都差不多,平台想要获得更多收入、份额,就只能下调抽佣水平(鼓励商家在自家平台多卖货,或要求商家降低售卖价格)。在此背景下,其他平台只能闷头跟上,进而被迫卷入电商“内卷”中。


除此之外,社区团购这个“吞金兽”,也让所有的平台陷入“内卷”无法自拔。


/ 03 /
社区团购,
持续高投入的不确定性


社区团购可能是互联网时代,为数不多且尚未被完全开发的万亿规模赛道了。


社区团购经过两个开发时期。从行业初期来看,巨头们走的是互联网的经典打法——烧钱打价格战,但没有改变社区团购的特质,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用户陷入同质化竞争。最终,这种“不讲武德”的打法,被监管叫停。


从现阶段来看,在价格战被叫停后,巨头们进入改造社区团购的供应链环节,从源头上提高行业的效率。


在今年Q1电话会议上,美团、拼多多相继表态持续深耕社区团购供应链环节。美团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在SKU管理方面、长期的竞争力提升方面;拼多多则表示,将持续在社区团购领域持续投入,包括物流体系、科技(例如不同区域的集单等)。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社区团购是阿里今年新零售板块投资的重点项目,投入至少200亿元。


“昂贵”是一个比较公平的评价。这是沈南鹏对2019年互联网竞争形态的评价。放到今天来看,这个评价用于社区团购的竞争形势,再恰当不过。


拉开周期来看,巨头改造供应链对行业发展是巨大利好,但现阶段的问题是,社区团购的格局还不清晰,而高投入下去之后的利润承压是确定性的。看一组数据:


一季度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239%,但经营亏损仅同比缩窄11%。
一季度美团新业务(包含社区团购)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36%,但新业务亏损也由60亿元升至80亿元。
一季度京东营收达2032亿,同比增长39%,但经营利润率仅1.7%,相比去年2.2%下滑明显。
一季度阿里营收达1873.95亿元,同比增长63.9%,但其经营亏损76.63亿元,亏损率达4.09%。


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社区团购的主要玩家,其营收均得到大幅度增长,但利润方面就显得逊色许多,美团新业务亏损进一步极大,拼多多亏损同比仅缩窄11%,阿里、京东利润端承压严重。


最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巨头都不可能放弃社区团购。


一方面,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可以大幅提高巨头的盈利能力,拉高企业的估值。算一笔账,以目前兴盛优选4%的净利率来计算,假定10年后的社区团购规模达到2万亿,那么就能为巨头带来800亿的净利润。按10倍PE算,就能提升上千亿美元的估值。这对拼多多、滴滴等迫切需要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的企业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社区团购赛道刚需、高频的属性,注定社区团购是一个不错的流量入口。这对于阿里、京东等拥有流量焦虑的企业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更何况,无论是阿里京东拼多多,还是滴滴、美团等入局者,本就互相觊觎对方手里的地盘。


面对这种情况,互联网巨头只能相继砸钱,但显然易见的是,高投入会直接带来的利润端的压力,也就是财报反应出的增收不增利。而且,由于赛道的不确定性,这种利润端的压力在可见的未来会一直持续。


以上,我们可以还原一个电商行业“内卷”的真实情况,其增长是确定性的,但由于差异化对手的崛起,同质化的竞争加剧,及社区团购高投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电商平台躺赚的好日子一去不返,进而进入一个向内演化的过程。


说白了,生意还是那个生意,但肉却没那么肥美了。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盛世危言,电商“躺赚”的时代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