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78 发表于 2023-3-11 13:52

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美媒:2030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第三...

12月1日,美国媒体援引两家美国金融公司的预测称,到2030年,印度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家庭将成为G20经济体中最大的支出者。

标普全球称,上述预测基于印度到2030年名义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3%的判断。不过,目标能否实现,仍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印度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对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否持续等。

有望翻倍

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6.3%,略高于市场6.2%的预期,在G20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等媒体报道,标普全球和摩根士丹利最近发布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印度将超过日德,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名义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3%,GDP总量将从目前的3.4万亿美元增加一倍以上,达到8.5万亿美元。

究其原因,“在制造业投资、能源转型和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下,印度具备了经济繁荣的条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这些因素将推动印度在这个十年结束前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股票市场。

标普全球称,上述预测“取决于”印度正在进行的一系列举措得以延续,包括贸易金融自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投资等。

“这是对印度的合理预期,印度在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方面有很大的追赶空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研究部经济学家迪拉吉·尼姆(Dhiraj Nim)称,其中一些改革已开始实施,体现于政府承诺在年度财政支出中拨出更多资本投资。

美国Seeking Alpha网站称,上述预测得到苹果、三星和谷歌等全球企业纷纷将制造业务转向印度的支撑。

出口导向

回看最近几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印度的增长轨迹引人注目。

新冠疫情发生前,“莫迪经济学”渐显疲态。疫情的冲击下,经济泡沫加速破裂,2020财年GDP萎缩6.6%。不过,仅仅一年多后,印度经济活力再现。今年第二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13.5%,GDP总量连续三个季度超过英国,坐上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宝座。

标普全球认为,从近段时间看,印度的经济雄心重点明确,以增加出口为导向,试图打造外国投资中心和制造业强国。为此,政府推出多项经济措施。

其一,“生产激励计划”,以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印度制造业和出口贸易。

这项计划始于2020年,迄今涵盖13个行业,政府向国内外投资者提供退税、特定项目土地收购和许可证通关等激励措施。去年12月,印度政府推出400亿美元的激励资金,旨在打造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心。

标普全球称,印度政府希望以上述计划为跳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印度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大份额。摩根士丹利估计,印度制造业占GDP的份额将从目前的15.6%上升到2031年的21%。这意味着印度的制造业收入将从目前的4470亿美元增长三倍至14900亿美元左右。

其二,培养“国家冠军”,加大内部扶持,试图与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美公司竞争。

外界注意到,印度政府积极倡导外国投资者与“国家冠军”企业在印度进行合资生产,尤其是国防和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电子和采矿等领域。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期待,这些国内企业能增加对周边国家和全球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帮助印度成为与外界融合更紧密的地区参与者,增加印度的战略影响力。

其三,深化与政治伙伴的贸易关系。

数据显示,印度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增长。2005年至2021年,印度的出口额增加279.5%,进口额增加301.6%。2021年,美国、阿联酋和中国占印度贸易总额的30%左右。

美媒称,印度将根据其“同心圆战略”的优先层次来发展贸易关系,将贸易与政治信任紧密联系,重点推进与一些国家的贸易谈判,比如贸易顺差国美国、主要邻国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印太”盟友澳大利亚和日本、东盟代表印尼和越南、能源伙伴沙特和阿联酋等。

“印度的经济优势较为明显,包括充足的劳动力、低制造成本、投资开放、对商业友好的政策以及具有强烈消费偏好的年轻人口。”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苏梅德哈·达斯古普塔(Sumedha Dasgupta)表示,这些因素将助推印度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

风险因素

不可否认,眼下,印度可以说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发展内外环境最好的时期。

国内,执政党印人党地位稳固,莫迪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执掌的格局正在形成,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国外,美西方试图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对印度的全方位扶持。印度正在加快一些新兴产业与西方的深度勾兑。比如,在智能手机量产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制药领域不断发力,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承接更多欧美外迁企业等。

“跨国公司对在印度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乐观。”摩根士丹利称。美国福布斯网站称,印度正面临代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一些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也指出,印度经济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其一,全球经济长期衰退可能成为一大挑战。印度经济对贸易依赖程度较高,近20%的产出用于出口。印度财政部上周表示,全球经济放缓可能会抑制印度出口业务的前景。

其二,经济政策的延续仍有不确定因素。标普全球称,目前一些经济改革的进展仍很零碎,现任政府在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但工会势力仍强大,经常反对可能威胁就业保障、助长大企业影响力的政策。

其三,制造业显现疲态,不利于政府吸引外资的努力,也为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彭博社称,印度政府希望吸引更多外国资本,但印度的制造业出口一直难以获得理想的市场份额。如今,在物价上涨、借贷成本上升的影响下,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不到上一季度13.5%的一半。制造业的急剧下滑更是敲响警钟。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称,尽管印度的GDP总量已高于疫情前水平,但与前几个季度比“弱得多”。消费仍是令人担忧的K型走势,农村工资增长已停滞,消费者的乐观情绪低于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印度的增长周期或已见顶,全面放缓或将来临。

另有评论指出,印度制造业仍面临物资流、劳动力流、资本流、科技流不畅等问题。但无论如何,印度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可能是继中国成功故事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美媒:2030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