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4-5-15 03:31

刘小妹:甘肃实践: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法治保障

作者:中国法学网




作者 | 刘小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 《法律与生活》2024年3月。为阅读便利,注释从略,建议阅读原文。

如何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是甘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破题的关键。

抓住用好“最大机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甘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段,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2013年以来,甘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放平台越来越多,对外贸易规模屡创新高,“走出去”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甘肃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政策驱动、规划引导、方案统筹、项目推动、法治保障的制度机制,注重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形成了甘肃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总体性制度框架,法治“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正在形成。

完善政策法规,

畅通经济“毛细血管”

根据国家总体部署,2013年以来,甘肃出台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方向指引。

一是制定《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细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二是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方案》,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积极谋划争取、组织实施了一批支撑性项目,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三是制定《保障国际班列稳定畅通运行的若干措施》。目前,甘肃已开通运营中欧、中亚、南亚公铁联运、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中吉乌”中亚新通道、东部海港铁海联运等国际货运班列;四是出台《甘肃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文件,持续推进战略通道项目实施,以兰州为中心的放射型快速铁路网趋于完善。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推动了“一带一路”国家总体部署落地生根,夯实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政策基础。

同时,甘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通过完善地方性法规,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提供必要的立法保障。

一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营商环境建设主要领域、重点环节,拓展发展营商环境立法,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制定《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对吸引外商投资、加强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以及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法律保障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三是修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明文规定鼓励、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有机融合;四是下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这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强化执法保障,

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过程中,甘肃省各级人民政府执法机构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为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围绕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力,提高执法能力,以高质量的执法活动推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出台和有效运行。例如,由甘肃商务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等六部门出台《甘肃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指导意见》,指导支持企业用好关税优惠、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

此外,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和涉外商务法治工作方面,甘肃深化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商事法律交流合作,构建调仲结合、调诉结合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综合法律支援平台。为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体制机制建设,2013年以来,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省人民政府制定甘肃省参与“一带一路”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与省外事办、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省律协等机构和部门建立了甘肃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甘肃省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定期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本省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与人才名录,帮助企业找到急需和紧缺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

甘肃还成立省律协“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承担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法律政策,向“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意见,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

形成“兰州共识”,

拓展司法合作交流“新领域”

甘肃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明确维护地区稳定、服务营商环境、振兴丝路文化等20项具体措施,指导甘肃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同步落实,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

二是通过加强“一带一路”甘肃段沿线地区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形成了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检察合力。2019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的倡议下,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在兰州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联合印发《关于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建设,加强区域检察协作的意见》,探索建立了多层次检察长联系、案件办理协作、检察理论研究、区域内业务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机制,构建起“精准化打击、多元化监督、专业化办案、社会化治理、法治化服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兰州共识”。

三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检察机关的交流、协作,双向发力更好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为了给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提供公正的司法审判保障,甘肃强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司法审判制度建设。2017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在甘肃舟曲设立“中国—中亚西亚国家法官交流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拓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司法交流与合作的渠道。2023年甘肃全省法院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依托“基地”建设,进一步聚焦“一带一路”涉外执法司法及法律服务,积极拓展司法合作交流“新领域”,为司法文明交流互鉴和推动司法外交贡献甘肃力量。作为“基地”所在地,甘肃舟曲正在被打造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和示范基地。该“基地”还举行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首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为进一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探索了新领域。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筑牢了法治屏障,确保了甘肃省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过程中能够依法依规、平稳推进和良性发展。

(本文为中共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法治建设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链接 —

刘小妹: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刘小妹:数字经济立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模式

刘小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中国道路: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莫纪宏、翟国强、刘小妹:原来宪法这么好听 | 视频@法治深壹度

刘小妹:法律体系形式结构的立法法规范

刘小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特质初探

刘小妹: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百年回顾与展望

莫纪宏、刘小妹谈宪法:宪法温暖一生,原来宪法这么好听 | 法治深壹度

刘小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补齐法律短板

刘小妹:机构改革与组织法律体系的革新

刘小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陈甦、刘小妹:以创新精神推进普法提质增效

【宪法微讲座】刘小妹:什么是我国的国家机构

【宪法微讲座】刘小妹:“一府两院”及其与人大的关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刘小妹研究员学者文集



欢迎关注





中国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学派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网



环球法律评论



国际法研究



法治蓝皮书



社科大法学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小妹:甘肃实践: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