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试!中国航天发动机试验再创纪录
作者:微信文章YF-75D氢氧发动机、富氧发生器、远地点发动机同日告捷,高密度发射再添保障
2025年4月10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上演“三箭齐发”,大推力发动机、上面级氢氧发动机、卫星姿轨控发动机同日完成关键试验,全部成功!这不仅刷新了我国航天发动机试验效率纪录,也意味着未来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再添动力保险。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的三大试验区同日告捷。YF-75D氢氧发动机完成高模校准试验,这款曾助力嫦娥探月的“太空摆渡车”动力,试验周期缩短40%;某型发动机富氧发生器点火成功,67年历史的“功勋试验台”再立新功,可同时支撑多型号任务;卫星远地点发动机通过热标高模试验,自动化调控技术让试验效率提升30%。
这种“一日三试”的壮举,得益于柔性化脉动生产线的升级,发动机像流水线产品一样高效检测,告别过去排队等试验的窘境,YF-75D氢氧发动机是长征五号上面级的“心脏”,曾将天问一号送入火星轨道。此次试验验证了其在极端真空环境下的精准推力调节能力,为后续嫦娥七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铺路。
试验团队创新应用全流程数字化监控,仅用传统试验1/3的时间就完成数据校准,未来这款发动机或将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主力动力。
大推力试验区的成功标志着某型发动机核心部件,富氧发生器突破关键技术。该技术能提升燃烧效率,使火箭运载能力提高15%,为长征九号等重型火箭研制扫清障碍。试验台历经67年仍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近年通过智能传感+数字孪生技术改造,可模拟从地面到太空的各种极端环境。
姿轨控发动机决定卫星能否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此次试验的发动机采用自适应喷管,可在太空自主调节推力方向,误差不超过0.01度。未来将用于北斗导航卫星和高通量通信卫星,试验中自动化系统实时调控燃料混合比,确保燃烧稳定性。这项技术甚至能用于太空拖船,清理失效卫星和太空垃圾。
传统发动机试验需准备5天,如今缩短至2天,秘诀在于:1.试验台像汽车生产线一样运转;2.先在虚拟环境模拟上万次,再实机测试;3.试验数据实时分析,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9%;
2025年,中国航天计划执行70次以上发射,这些高效试验技术正是高密度任务的“幕后英雄”。
从月球采样到火星登陆,从导航卫星到太空基建,可靠的发动机始终是中国航天闯荡宇宙的“底气”。一日三试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突破,还彰显我国航天“又快又稳”的硬核实力。
当这些发动机未来托举火箭刺破苍穹时,请记住它们曾在同一个春天,经历了一场无声的“地面长征”。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IT之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防部官网】等相关信息整合
关注我
#科技#航天#卫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