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再保险优势 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者:微信文章作者|孙颖「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文章|《中国保险》2025年第2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a3mOxJibCCXoicc4o48PcdqZ05SuicgWeUgGADibZNhRMILDvs9fuPOxgzkqE0A1sueLlKIFPKNuFcX2MG7BeribY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也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再保险在分散风险、稳定市场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在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再保险已在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产品创新,深化科技应用,提升服务质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面向未来,着眼于“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新趋势,突出风险新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再保险将进一步强化自身能力,主动担当作为,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保险业提出新要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促进各国间优势互补,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3年10月,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样赋予了保险业更大使命责任与发展机遇。2023年11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指出“鼓励商业性保险丰富保险保障供给,满足各类项目和企业需求”。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保障与融资需求。探索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与金融服务方案,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复苏低迷、气候风险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等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风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作为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业对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保险业需深刻认识风险与挑战,强化功能,积极应对,着力构建可持续、完善可靠的风险保障体系,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再保险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容性
1.共建“一带一路”为再保险带来增长空间
共建“一带一路”为再保险带来二元增长空间。一是总量增长。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全球多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也为再保险行业带来增长机会。如《Atlas Magazine》报告显示,2011-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简称SSA)基础设施投资激增,有效促进再保险市场增长,这一期间SSA再保险公司保费增长1.8倍,年均增长9.15% 。二是结构增长。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走出去”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复杂风险,释放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促进保险机构不断丰富产品,扩展保障与服务范围。未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走深走实,各方将持续加强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交流合作,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再保险市场也将在此战略机遇下迎来更大增长空间。2.再保险对于化解共建“一带一路”风险至关重要再保险对于保险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保险的保险,再保险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提高承保能力、稳定损失情况、限制特质风险与巨灾风险责任,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损失波动性与破产风险 。共建“一带一路”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地域差异明显,存在较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自然灾害风险,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点,且部分风险只有很少的统计信息,被认为是“不可建模的”。面对波动性与不确定性更高的风险环境,单一保险公司难以承担,因而利用再保险市场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担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再保险市场具有国际化属性,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巨灾风险、特殊风险和复杂风险,能够有效提升保险市场效率,增强区域经济的稳定性与韧性。3.再保险国际化优势与共建“一带一路”天然契合
目前,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步伐相对滞后于实体企业,境外机构的数量较少且覆盖范围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属地化服务的能力。再保险作为保险业“走出去”的先行军,凭借其海外网络布局和资源整合能力,在支持中国海外利益保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与国内外多家保险机构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和沟通合作,再保险能够充分整合境内外专业资源,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以便快速响应并满足中国企业和项目在海外面临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高效、精准的保险服务。此外,再保险业务的全球连通性,使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取丰富的产品信息、前沿的服务经验以及成熟的风险管理实践,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在复杂风险环境中的应对能力,还能为国内保险市场的创新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再保险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成效
1.助力完善“一带一路”保险机制顶层设计
完善“一带一路”保险机制的顶层设计,需要国内保险行业积极凝聚合力、攻坚克难,也需要深化保险业跨国合作机制的建设,拓展保险覆盖“一带一路”的广度和深度。在凝聚国内合力方面,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简称“一带一路”共同体)是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的重大机制创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期,国内保险业存在常规风险基本覆盖,但特殊风险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和稳定再保险支持的痛点。2020年,在监管机构指导支持下,中国再保牵头保险行业成立国内唯一专门从事“一带一路”风险管理的行业平台——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并担任其主席单位和管理机构。“一带一路”共同体汇集了23家成员公司力量,聚焦海外风险管理亟需但国内技术相对薄弱的特殊风险领域,补齐行业保障短板,有效增强行业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水平。在深化跨境合作方面,中国再保在新加坡、英国牵头组建“一带一路”保险再保险行业性组织,充分发挥再保险国际化、平台化优势,构建遍及全球的保障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一带一路”保险保障机制;人保集团与东盟主要保险机构合作成立中国东盟跨境再保险共同体,整合区域内保险行业力量,提升战略支持能力。2.持续引领“一带一路”保险产品创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涉及的风险种类和复杂性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再保险充分发挥在保险产品开发与定价、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持续引领“一带一路”保险产品创新。中国再保围绕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式转变衍生的新兴风险保障需求,加快研发推广海外项目设计师职业责任险、海外工程保函保险、政治暴力险、恐怖主义险等创新产品,有效扩大保障覆盖面,帮助“一带一路”项目应对不同地区与行业的特有风险。保险产品创新本身往往需要对新型或复杂的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识别和量化,从而为产品定价提供支持。“一带一路”共同体首创中国视角境外国家恐怖主义风险评估体系,有效填补相关领域空白,针对政治暴力险/恐怖主义险进行风险曲线和定价工具的开发,从无到有建立自主定价能力,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手段。3.科技赋能“一带一路”保险服务创新
再保险持续深化科技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手段,以便更精准地识别和预测潜在风险,从而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更加高效和智能的风险管理服务。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非接触式、广覆盖、高分辨率、可重复观测及真实客观等优势,其优势为保险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具有广阔应用潜力。“一带一路”共同体率先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赋能中国海外利益风险减量,有效解决“一带一路”项目保险人在风险查勘、承保定价、理赔定损以及客服服务的痛点难点,帮助投资人完善尽职调查、进度监测、经营监测以及ESG监测,协助投保人做好有关自然灾害、地质沉降位移、环境污染等风险的观测和减量,充分展现再保险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责任担当。
再保险如何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1.快速适应“一带一路”投资建设趋势变化
再保险要更好地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需积极应对并快速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与投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趋势与需求。一是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小而美”项目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针对“小而美”项目特点,再保险需调整风险评估模型,注重细分市场和小规模项目的个性化风险分析;推出多层次、模块化的保障产品,通过灵活的保障层级,适应项目差异化的规模及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定价策略和承保理赔流程,建立快速反应支持体系。二是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加快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大批新能源项目在“一带一路”落地生根。然而,新能源项目通常暴露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风险特性突出,保障需求显著提升,但市场缺乏稳定、持续的承保能力支持。2024年,“一带一路”共同体推动承保险种扩容至绿色项目工程险并实现首单落地,体现技术引领作用,释放行业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积极信号。未来,再保险应进一步贴合“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的结构化风险保障需求,持续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对复杂风险的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2.积极应对“一带一路”突出风险形势变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突出,尤其是异常气候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叠加,导致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波动和社会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再保险需发挥其独特的风险分担与管理优势,以创新思维提升各项能力,持续支持“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一是气候风险加剧。当前气候风险频率与严重程度显著加剧,根据瑞再研究院预测研究,2024年上半年,中小规模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全球自然灾害保险损失估计高达600亿美元,比十年平均水平高出62%。同时,阿联酋洪水、巴基斯坦洪水、地中海飓风、拉美洪水等事件刷新对自然灾害的认知,传统基于历史数据的评估模型面临着失效危机。中国再保旗下中再巨灾科技公司在巨灾模型、巨灾风险地图、巨灾风险减量管理平台等领域取得了研发成果和实践成效。未来,通过进一步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将有助于推动各类巨灾风险管理工具在应用于“一带一路”风险减量服务。二是地缘政治风险凸显。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博弈持续加剧,热点地区冲突不断发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部分地区恐怖主义威胁与内乱冲突频发,给我国海外利益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下降,项目进度受阻甚至中止,同时对区域合作与跨国供应链的稳定性构成挑战。再保险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持续深耕相关险种,密切关注重点业务国家政局及经济形势变动,扩展国别风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应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工具对项目风险进行及时跟踪、动态预警和实时分析,提升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3.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且应对能力非常薄弱,“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避免沿线国家复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设施和国际合作,正面临考验。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再保险可以通过为绿色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提升气候风险应对能力、提供绿色融资支持、设立绿色激励机制等多方面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如“一带一路”共同体创新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卡洛特水电站的保险定价中,首次引入绿色因子,填补了行业在绿色定价方面的空白,成为行业服务绿色“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典范。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eP0lZbfHmCB28qlmntn3ib9p68TgiawXdpiad6pf7AQ3lUVrvr9zqBGiarsiavno9WyFguGE8mHCWl7j8GAgOt0cK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保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eP0lZbfHmAsmNhVvM1jKGg0cPh6niamKF3G0gPjgpa2kUGxly28VQL1EibY6aJ66KjlTHLOoVvF3xcyykwhbHY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