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赢了?巴总统下令:立刻退出一带一路,协议全部作废!中方4字回应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2月7日,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在记者会上宣布终止与中国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提前90天通知中方。这一决定让中美洲地缘政治格局骤然紧绷——就在八年前,巴拿马曾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的拉美国家,双方合作曾创下多项纪录。
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百亿美元,在科隆港建造的深水码头年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巴拿马运河货运量22.7%来自中国商船。如今,运河两岸的工地机械声戛然而止,只剩未完工的第四大桥钢架在烈日下锈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用"深表遗憾"四字回应,这份克制背后是铁证如山的数据:中企承建的巴拿马城地铁2号线已运送乘客超1.2亿人次,科隆自贸区对华贸易额占其总量35%,近三年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3万个。
而美国《美洲法案》的阴影笼罩下,巴拿马政府突然改弦易辙。就在宣布退出一周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带着"运河通行费优惠清单"到访巴拿马城,同时五角大楼宣布重启运河区军事基地翻修计划。
穆利诺总统的签字笔落下时,白宫大概在开香槟庆祝——这哪里是主权国家的自主决策,分明是提线木偶的机械舞。美国对巴拿马的操控堪称现代殖民教科书:美元占其流通货币90%,华尔街掌控着科隆自贸区62%的金融结算,五角大楼的无人机在运河上空画着隐形警戒线。
当特朗普叫嚣要"收回运河",不是他老年痴呆发作,而是看准了巴拿马的七寸:这个国家GDP的6%来自运河收入,而美国东海岸74%的进口货物必经这条水道。 中企在运河两端港口的起重机,在美国眼里就是扎进霸权眼球的钢钉。
他们忘了,1999年运河主权回归时,是美国亲手签署的移交协议;他们更忘了,中国货轮缴纳的通行费养活了巴拿马1/5的公务员系统。如今白宫左手举着《美洲法案》的糖罐,右手握着关税大棒,硬逼着巴拿马吞下"去中国化"的苦药——这哪是外交博弈,分明是黑帮收保护费的现代版。
最讽刺的是,当巴拿马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当天,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正在加勒比海拦截中国渔船。这种既要喝奶又要骂娘的双标,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新门罗主义":拉美是美国的澡盆,中国连块肥皂都不能带进来。
最后,三点粗浅认识:
第一,契约精神在霸权面前就是草纸。美国一边拖欠WTO会费2.3亿美元,一边逼巴拿马撕毁"一带一路"协议,这操作好比抢劫犯要求警察背《刑法》。当白宫把国际协议当厕纸用时,我们终于看懂昂撒霸权的真谛——他们的规则,从来都是用来捆别人的绳子。
第二,技术自主才是硬通货。美国能逼停中企港口建设,却封不住振华重工的龙门吊——全球80%港口机械刻着"中国制造"的钢印。就像巴拿马运河扩建用的闸门液压系统,用的是徐工集团的专利,白宫再跳脚也只能看着货轮排队过闸。这年头,谁掌握重器,谁就握着谈判桌的桌腿。
第三,国际政治没有爱情片,只有悬疑剧。巴拿马今天能退出"一带一路",明天就可能被白宫当筹码卖掉。当美国承诺"军舰免费过运河"时,他们没说的是——过去三年美军舰通过量只占总数0.3%,而中国货轮贡献了22.7%的通行费。这种赔本买卖,像极了渣男的空头支票。
看着穆利诺总统在记者会上擦汗,忽然想起百年前巴拿马独立时的场景——美国军舰的炮口下,被迫签下运河租借条约。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不过今天架在巴拿马脖子上的不是舰炮,而是SWIFT结算系统和美元债收益率。 当中国外交官说出"深表遗憾"时,科隆港的龙门吊仍在默默调运集装箱,中车集团的地铁列车依旧准点穿梭巴拿马城。这些钢铁铸就的契约,比政客的嘴皮子可靠得多。
毕竟,能让货轮改道的从来不是白宫文件,而是港口水深和装卸效率。 未来某天,当巴拿马官员看着美国承诺的"经济援助"变成军售账单时,或许会想起中国工程师手把手教他们操作盾构机的那个下午。到那时他们终将明白:真正的合作伙伴,不会在合同里藏导弹发射井,而是在钢轨上刻下共赢的刻度。
消息来源:光明网、今日头条、澎湃新闻
说的不对留言指教,说的对的请点赞转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