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税持久战:过程思维还是底线思维?
作者:微信文章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wTXEZz7ibSPsJv6sKF9NYw52Eibl4jGzn14LdtuMn0P3YWoqJSxQZ0g09tkcp9zMrQSfGOI2YsatlM11wHEMu3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源自:鱼与塘导语
周末,川子又开始了反复,虽然二级市场情绪上可能已经脱敏了,但是这个事情的真实经济影响到底会怎么样,可能还不清楚——市场可能低估了这个事情的影响力。因为关税的影响不仅仅是数字,还和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发生不可恢复的非线性断裂!
今天小伙伴们开始讨论教员的《论持久战》了。如果这是一场商业博弈,那么我个人认为重点是评估成本和收益比——这可能就是国内主和派的想法!如果这是一场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博弈,那么就必须不能考虑成本,只考虑输赢的战争了。
当下的现象
在讨论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会员小伙伴们发出来的截图数据——重点我已经在图中用红色圈标明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gheEibSADRVibibEsGMLhfQuYC181Ork0HQ1wtovnibElf5XudbKY2J5jyRWNJHHib15cux3at3VlgE7l8pevMcj8q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Temu的美国报价,还是很细心的,现在来看关税已经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了。按照一个正常的逻辑,中国商家这边是0406开始停止发货的,从物流的角度来说,差不多这个时候到5月初,就是美国港口能收到中国集装箱的时候。接下来,一定会出现商品的短缺了......只是程度目前仍然那不好估计。尤其是那个90天的其他国家豁免期到了之后。一般来说1-15天左右,港口就会把商品配送到全美各个地方。如果不出大的意外,0520开始,美国人民可能就会感受到商品短缺的直观影响了——当下的川子已经是80年来,就职百天支持率最低的总统了。昨天的联合早报也有一个报道,是沃尔玛(他们的供应链更不灵活)已经通知厂家继续发货,关税他们来承担。真假未知。这些影响的是价格因素,也就是美国的通胀。但是,一个更为严重的事情是:美国的生产型服务业和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危机,马上就会出现了。比如,运输行业,如果没有集装箱了,那么卡车司机的收入就会锐减——卡车司机提供的就是一种典型的生产服务业。一国生产型服务业,不仅仅提供了工作岗位,也是维持经济运转的关键所在。还有一个就是,美国本土那些没有能力全球化布局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他们的商品可能很多零部件是从中国进口的,然后在美国完成最后的加工和生产。现在的关税直接影响的就是他们的成本——如果因为成本的暴涨,导致企业缩减规模或者直接破产清算,那么带来的失业影响,会直接冲击美国低收入人群。这个事情如果有,应该会在6月份发生。目前跟踪的数据来看,如果对美出口开始下滑,而中国出口整体保持韧性,那么对美国来说就是压力巨大的——也许非美需求补上了缺口,也许继续转口贸易,也没人查。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gheEibSADRVibibEsGMLhfQuYC181Ork0HQv5GKOWkPG3fRHJGFTJNEXbtdSdfDKpx1Wiaz9qSjgbl5pQBhHZ7OV9Q/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博弈的本质
中美两国有没有可能发生误判?
美国到底是把关税当做谈判的筹码,还是目的本身?如果关税本身是目的,那么我觉得这事儿就很容易谈。如果川普对其他国家都加了关税,可能会出现部分回流的情况,对中国来说,要么继续出口,要么就是产能转移,这些我觉得都不是事儿。反正玩的都很顺了...即便是只对中国加,我觉得都没问题,这些都可以谈。无非就是中国从出口终端消费品,转向资本品的出口(参考历史文章)。
如果这只是谈判的筹码,那问题就来了:美国的关税目的是什么?
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印度之行,表明了特朗普政府重构全球战略的深远图谋,在印度斋浦尔的公开演讲中,万斯提出了对全球经贸秩序的全新构想。全球化从“效率优先”转向“信任与制度兼容”,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
万斯明确否定了传统自由贸易“乌托邦”的理想,提出“孤立主义”不再是“退出世界舞台”,而是“选择性合作”。这种重新定义全球经济合作的方式,实际上是为了通过有选择的盟友关系,重塑国际经贸秩序,确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定位,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本质上就是抛弃全球化的成本,只想拿好处;对美国的盟友来说,以前靠着美国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现在再依靠美国,可能就是与虎谋皮了!对中国来说,这种利益的出让,锁死自身发展路径的事情,中国不可能接受。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关税战不能抱有过程思维,不能计算成本与收益——这是建立在双方都活下去的基础之上的;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直接想弄死咱们....这种底线思维下,谈判的必要性就不大了。因为,所有的缓和都是战术性的,战略性的动作只有进攻!
1985年6月,邓小平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判断,即“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这个判断是支撑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根本性的判断,社会的资源逐步从备战转向了经济发展。这个判断,到现在为止正好40年了!可能也该到了变化的时候了....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教员有两个文章,写的超级好,一个就是论持久战,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各阶级的分析。
上周五的会议,也罕见的用了“斗争”这个词。在斗争之前,我们要区分清楚,谁是咱们的朋友?谁是咱们的敌人?美国内部能否分化拉拢?
目前来看,印度是最积极的,但是印度要承担起对美的出口,至少需要10-20年的时间。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才是根本的国家利益,中国的一带一路又是其中的核心。如果这次机会抓不住,那么后果就是永远穷下去.......这可能是这些国家最后的机会。中国可以将低roic的产业链转移到这些国家,用利益来争取这些国家的站队。这些是可以团结的。
对欧洲和日本这些非美的发达国家来说,无非就是产业竞争的问题。他们都是顺差国,都依赖对海外的出口,这些是可以用利益来争取的,至少可以争取他们不站美国那边——他们都是顺差国,还需要全球化,如果和中国不合作,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考虑着重进攻他们的贸易对象?压缩他们的出口空间?中国适当的放慢节奏,进行产业转移,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站美国那边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他们的产业和美国的重叠度更大,至少是可以争取的。
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冲突是经济上的,是技术上可以谈判的(比如争取欧盟的过程中,对中国汽车的限价,而不是加征关税,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动作)。本质上来说,我们和他们之间没有国家安全层面的冲突——他们的体量和力量,不足以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
中国对很多国家来说,可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全球195个国家中,中国是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些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即便不是最大的那些国家,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这就是我们构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底气!
这里面即便美国和中国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但是美国内部也是可以分化的,虽然他们的身份很复杂。比如,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就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他们本身的利益(消费+供应链)就是构建统一战线的基础。经过40年的全球化发展,已经完全融合了,完全的拆解,带来的损失,他们也承担不了......
美国的底层人民更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美国的精英阶层非常清楚,制造业不可能回流美国——美股底层人民不可能接受时薪3美金的工作岗位。如果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的底层人民也没有拿到好处,仍然是没有就业的,但是却要承担几年的高通胀。这就是本文开篇的图片所展示的......
中国唯一的敌人,只是美国一小撮政客,借助所谓的民意,来给自己谋取利益。借用国家安全这么一个虚构的概念,来为自己和亲信谋取私利......不可贸易部门天然和我们没有冲突,而是共生的关系(生产型服务业,本土服务业)。
真正希望看到冲突的,目前来看只有美国的一小撮政客和军工复合体——大部分的美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是不愿意看到中美冲突的——至少短期上来看,合作的利益大于冲突的成本。
我们总说美国的金融资本是寄生在美国的经济体系上的寄生虫,现实是,宿主可以是任何东西,他们谋求的是利益。中国到现在其实没有针对美国的金融系统动手,cips的扩大,也是出于应付极端情况的动机,而非现在要掀翻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秩序。
长远的威胁和现实的利益,他们还是能分清的,也是能团结的对象。
美国能给出的利益,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国家发展的诉求了,也无法满足所谓的deepstate的利益诉求,而这些东西,中国目前有能力给。
搞清楚哪些人是可以团结的,哪些人是必须要坚持斗争到底的,才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和根本。朋友和敌人,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要向美国内部表达一个明确的信息:美国现在的产业空心化,中国并不是主要原因!
中国的对手不是美国,美国的对手也不是中国....万斯在印度的发言,明面上是全球秩序从对效率的追求转向对公平的追求,但是说到最后就是美国人觉得当下的全球秩序对自己不公平了而已。万斯的构想如果落地,那么美国的新盟友们可能会被吃干榨净!如果没有增量财富,那么追求公平就是一句空谈——只是美国继续吸血的对象而已。
中美最后比拼的是:对全球资源调配的效率!美国已经放弃了对效率的追求,必然会提升全球的贸易成本,降低全球的经济产出。美国已经没有能力为全球经济的效率提升进一步贡献力量了....
中美之争,其实前路已定....谁的效率最高,谁能提供更大的增联蛋糕,谁就是最后的胜出者!
不要抱有幻想,认清敌人,斗争到底!来源:鱼与塘推荐阅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wTXEZz7ibSPsJv6sKF9NYw52Eibl4jGznuo4LdMxtbqBfXAX7ia8YkVaLw67Pvmwrap69zLXSibbmkLX1l2kZwibVA/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