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不赢,必定发生热战!
作者:微信文章贸易战打不赢,必定会走向热战,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人类近代历史反复上演的残酷剧本。
研读历史便会发现,今天的世界不过是过去的延续,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
当贸易战演变为生存空间的争夺,战争往往成为重新洗牌的最终手段。
回顾历史,中英之间的贸易冲突便是典型一例。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却因清朝闭关锁国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茶叶、丝绸大量出口,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英国先是尝试贸易谈判,失败后走私鸦片又遭林则徐禁烟打击,最终在1840年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这是近代大国通过战争解决贸易争端的教科书式案例。
时间推进到19世纪末,德英之间的全球竞争成为另一个关键节点。
德国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崛起,在贸易上压制英国,殖民地上也试图分一杯羹,与英法的利益冲突不断升级。
从谈判到扯皮,最终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表面是王储遇刺,深层原因是德、英、法为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争夺,贸易秩序崩塌后,枪炮成为唯一的“谈判工具”。
二战的爆发同样与贸易战紧密相关。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后,1930年出台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战,各国竞相加税,国际贸易量暴跌60%,德国等国经济崩溃,极端民族主义抬头。
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部上台后,选择通过扩张和战争寻求出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贸易战至此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关乎国家生存的抉择。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更是经济封锁的极端后果。
1930年代,日本侵华并染指东南亚,威胁美英利益,美国随即全面封锁,冻结资产、切断石油钢铁供应。
依赖美国物资的日本陷入绝境,最终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经济封锁到极限,便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冷战末期的美苏军备竞赛与贸易战虽未直接引发热战,但本质仍是生存竞争。
美国对苏联实施能源压价、科技封锁、金融冻结,最终拖垮苏联经济使其解体。
若苏联未衰败,美苏热战恐难避免。
可见,贸易战的终点要么是战争,要么是一方崩溃,并无第三条路。
回到当下,中美博弈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
从历史逻辑看,双方已在贸易、科技、能源、金融、军事等领域呈现激烈竞争:
关税战持续、科技禁运升级、能源资产争夺、金融体系博弈、军事摩擦频发,每一条线都绷紧到极致。
问题已非是否会打,而是什么时候一方被逼到绝境。
那么中国怎么办?还能避免热战吗?
关于这个问题,你先点个关注,容我喝口水,咱们下期聊。
点 击 下 方 名 片 可 关 注 公 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