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4-30 13:30

首席说|关税冲击下,资本市场韧性足

作者:微信文章
      编者按

https://mmbiz.qpic.cn/mmbiz_svg/VLjDyM7pibyJNu7iaicIhGx9tkewqWeuO5InPILg37jMhYia8jHs5oLSTz1HYGpGicElkyiaMy3OFMxicibo1I2SgoWfPv9oLexsSf2a/640?wx_fmt=sv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摘要:经过关税冲击后,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认识或已充分,预期的主要矛盾从经济周期转变为贴现率降低,节后市场或有继续向上的动能。

对于当下的市场主要有几点判断:1)经过三年出清和调整,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估计是充分的,已有共识对估值收缩的影响是递减的;2)全球“对等关税”推迟显示美国面临滞胀、美元信用的约束,后续或仍有反复,但不确定性最大的时候或已过去,股市触底并不取决于不确定性减小,在于不确定性不再变大。3)中国股市估值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转变,要看到中国的确定性,贴现率下降是2025年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更加积极有为且后备充足工具箱的经济政策,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以及李强总理关于“持续稳定股市楼市”的表态,中国股市风险溢价有望系统性下移,而无风险利率下降将成为增量入市的关键一环。投资者关于内外部的疑虑消减,中国股市也有望走出升势,战略性看多。

股市的无风险利率是投资人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过去三年内外部过高的机会成本阻碍了投资人的入市意愿。历史上中国股市每一轮大行情大多伴随无风险利率下行,背后是高收益无风险资产的消减,投资人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与权益产品兴趣上升,带动存款搬家与增量入市,也往往伴随某一类投资工具的壮大。近十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降经历了两次:1)第一次:2014-2015年行情,信托产品打破刚兑,居民增量入市。2)第二次:2019-2021年行情,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主动公募基金迎来黄金发展期。眼下我们认为将出现第三次增量入市:2024年末长债利率破2%。市场利率降至低位,票息收益有限,价差收益困难,无风险收益进一步降低,叠加美元资产转弱,中国股市新一轮增量资本入市条件形成,这是过去三年没有的变化应高度重视。

从行业比较来看,新兴科技可能是主线,金融周期可能是黑马。


(1)金融与高分红。无风险利率下降与增量入市,券商/保险/银行或将受益。以及具备股息与稳健经营优势的央企高分红股,运营商/高速公路/公共事业等。

(2)新兴科技成长。中美竞争的焦点也不仅是经贸的竞争,更是科技与生产力优势的竞争,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以及自主可控的深入,成长股永续假设。港股互联网/传媒游戏/信创/半导体/算力/医药或将受益;


(3)顺周期的回归。关税的影响深远,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就业目标,内需消费与固投的重要性上升,关注国内供需偏紧的周期品,以及新消费动向。地产/有色/化工/建材/零食/化妆品或将受益。

特别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案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内容,投资者需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作者:赵瑞雪,首席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S088061306003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席说|关税冲击下,资本市场韧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