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5-1 07:41

關稅戰之下的中美關係:全面脫鉤的代價與風險

作者:微信文章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SBXv6pLr5BYXkzDRn4emmFvibzl3I85jjrxX65wDqc0H3Hzica52OgcYGbr9fdGBByZDWGnAVicNOgVL04t7mIibg/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已過百日,期間,其以所謂“對等關稅”推動的關稅之戰影響和衝擊全球,中美關係緊張,若此態勢持續,中美會否走向脫鈎?中美脫鈎有何代價與風險?本文節選自李成教授《中產上海:重塑中美交流》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希望可以為各位讀者提供思考當前中美關係的角度。


華盛頓對中國崛起的合理關切與批評

在某種程度上,脫鈎論者對中國的經濟競爭感到憤懣並不太令人吃驚——中國改革開放時期實現的經濟奇蹟相對影響了美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正如美國前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弗•雷所描述的,全球經濟格局發生了有利於中國的變化,“可以算得上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大的財富轉移”。在這方面,美國前司法部部長威廉•巴爾也說得很對:“誰都不應低估中國人民的聰明和勤勞。同時,誰都不應懷疑是美國在中國彗星般的崛起中發揮的作用。”

本書記錄的中國中產的迅速興起與擴大顯示了這場令人矚目的“財富轉移”。美國中產階級在逐漸萎縮,從“二戰”後佔全國人口的70%到20世紀70年代的61%,再到2000年的55%,到今天是50%左右。1根據世界不平等數據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提供的統計數字,1980年到2014年間,各個收入階層的中國公民都從經濟全球化中大為受益,收入增長了200%到1500%。2相比之下,美國只有最高收入階層(頂層20%)的收入增加了100%到200%,而所有其他收入群體的收入要麽增幅很小,要麽沒有增長。3在金融與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革命帶來的經濟不平等中,美國的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現在是社會和經濟光譜中最受傷害、最憤怒、最不滿的群體。

美國是如何從接觸政策中受益的

脱鈎論者經常從零和博弈的視角,把中國的經濟崛起視為美國的損失。然而,這個假設沒有考慮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也在鄧小平開啟的經濟改革開放中通過外貿、投資和其他經濟接觸賺得盆盈鉢滿。另外,美國對外政策並非純屬由自身利益驅動。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取得了異乎尋常的人道主義成就,使大約8億人擺脱了貧困。這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應該是整個國際社會的驕傲。如特朗普的白宮所說,“美國人民對中國發展的慷慨貢獻於史有據,正如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時代的驚人成就無可否認”。4不僅如此,對華經濟接觸還使美國和國際社會增强了對中國的影響力,得以推動中國建設性地參與全球公益,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

本書表明,對華接觸政策,特別是其文化外交和教育交流部分,也達到了預期效果。美國成功地參與培養了幾代中國精英,這些精英在中國社會所有領域都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擔任了各個領域的領導人。除了參與培訓幾代中國精英以外,美國還獲得了許多決定留在美國工作的才華橫溢的中國移民。根據最近的一次研究,美國的中國移民中有碩士或碩士以上學位的佔27%,而從其他國家來的移民中的相應比率只有13%,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更是只有12%達到類似學歷。5

栽入新冷戰的危險

當前美國和中國在軍事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緊張關係自然增加了公眾關於新冷戰山雨欲來的猜測。然而,這種假設是危險的,令人不辨真相。脫鈎論者承認,過去的蘇聯和現在的中國有所不同。蘇聯不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今天的中國卻是全球經濟中的重要角色。前國務卿蓬佩奧指出,“蘇聯與自由世界隔絕。中國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國界"。脫鈎論者試圖拉攏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和亞洲的國家,讓它們和美國一起遏制中國;這種行為更加劇了與中國的敵對。

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美國無法命令盟友該如何做;政治本身也不能決定市場經濟行為。截至2020年初,據計仍有7萬家美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6這些逐利的美國公司或多國公司和他們在其他地方的商業競爭對手一樣,為了商業原因決不肯拋棄中國市場。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2019年12月發佈的《中國消費者報告》,到2030年,中國的消費市場價值可能會達到約6萬億美元,等於美國和西歐加起來的消費總和,或者是印度和所有東盟成員國加起來的兩倍。7中國的貿易出口在2007年佔本國GDP的19%,2020年降到了5%。8中國的製造業門類比許多其他國家都齊全,所以與別國相比,中國調整供應鏈的代價相對較小。

任何可行的宏大戰略都必須有金融與經濟能力作後盾。脱鈎論者尚未公佈和中國“打大仗”的供資計劃。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美國的預算赤字就已十分嚴重。據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所說,美國公共債務對GDP的比例在2019年達到了79%,幾乎肯定會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106%的記錄。9羅奇相信,“2020年的聯邦預算赤字可能會颷升到佔國內生產總值18%這個和平時代的最高紀錄”。10準備打新冷戰無疑耗費巨大。軍工複合體可能大賺一筆,但沉重的負擔要由美國人民來揹,正如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最重要的是,由於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與蘇聯的挑戰大不相同,美國決策者若以為新冷戰仍會達成同樣的結果,那就大錯特錯。

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要對中國和美國做出審慎、全面、高瞻遠矚的評估,這個評估也要包括美國及其盟友若最終決定實行對華全面脱鈎,將為自己帶來何種代價與風險。美國對中國這個新興大國的政策應當是具體的、可定義的、有針對性的、靈活的。這樣的政策不應“不可避免地”使美國有意或自動進入與中國的根本性對抗或敵對關係,那將導致一場沒有贏家的災難性“戰爭”。脱鈎論者關於中國對國際秩序的(真實的或潜在的)衝擊表達關切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但必須弄清歷史事實,避免對美國最重要的競爭者產生誤判和誤會。

注释(上下滑动查看)

1.〈美國日漸縮小的中產階層:細察都市地區的變化〉(America's Shrinking Middle Class: A Close Look at Changes within Metropolitan Areas),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5月11日。

2. 世界不平等數據庫:《收入增長1980—2014》(Income Growth 1980-2014),全球戰略(Global Strategies),2018年11月20日。

3. 同上。

4.《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白宮,2020年5月20日。

5. 德先生:〈550萬華人在美人才現狀〉,“知乎”,2020年6月16日。

6. 歐逸文(Evan Osnos):〈打打談談:美國與中國爭鬥的未來〉(Fight Fight, Talk Talk: The Future of America's Contest with China),《紐約客》(New Yorker),2020年1月13日,第35頁。

7. 詹姆斯•馬尼卡(James Manyika)、阿努•馬加弗卡(Anu Madgavkar)、蘇珊•倫德(Susan Lund)、安德雷•米羅年科(Andrey Mironenko):《中國與世界:理解變化中的經濟聯繫》,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出版(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Publication),2019年7月,第17頁。

8. 列夫•博羅多夫斯基(Lev Borodovsky):〈每日一瞥:美國消費者情緒探底?〉(The Daily Shot: Is U.S. Consumer Sentiment Bottoming?),《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020年4月20日。

9. 斯蒂芬•羅奇:〈美中關係的終結〉(The End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2020年5月3日。

10. 斯蒂芬•羅奇:〈美元即將崩潰〉(A Crash in the Dollar Is Coming),彭博社(Bloomberg),2020年6月8日。

©本文節選自《中產上海:重塑中美交流》第五部分:結論與建議,內容經二次編排

-圖書推介-



點擊圖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關稅戰之下的中美關係:全面脫鉤的代價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