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对华加关税!第一个对美“投降”的国家出现,万斯这次立下大功?
作者:微信文章当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专机划破新德里的天际线时,印度政府的关税大棒正悄然挥向中国钢铁 ——4 月 21 日,印度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制品加征 12% 临时关税,精准 “踩点” 万斯访印行程。这场被国际舆论视为 “投名状” 的贸易保护行动,不仅撕开了金砖内部的裂痕,更暴露出新兴经济体在中美博弈中的艰难抉择。
印度钢铁业的 “求救信号” 早已喧嚣尘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印度却连续两年沦为成品钢净进口国,症结在于本土企业长期依赖政策庇护,在精钢和特种钢材领域严重 “偏科”。当中国质优价廉的钢铁产品涌入,习惯了温室环境的印度钢厂慌了神:裁员潮、产能缩水倒逼行业游说政府 “拉闸断电”。于是,这纸关税令看似是保护本土产业的 “急救箱”,实则是为落后产能续命的 “强心针”—— 毕竟,良性竞争才是产业升级的良药,而印度选择了最省力的 “躺平式保护”。
莫迪政府的政治算计藏在关税令的字里行间。万斯访印期间,美印正就农产品市场准入、供应链重组等议题激烈博弈,此时对华加税无异于向美国递交 “效忠信”。印度妄图用 “切割中企” 的投名状,换取特朗普政府在关税议题上的 “特殊关照”,甚至幻想成为美国 “印太战略” 的核心伙伴。这种左右逢源的小算盘,暴露出印度对自身定位的误判:以为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就能既享受美国的安全庇护,又保住中国的市场红利,却不知早已踏入 “两边讨好两边空” 的陷阱。
这场赌局的风险正在浮出水面。美国的 “对价” 来得又快又狠: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这对粮食安全脆弱的印度而言,无异于打开 “潘多拉魔盒”;而中国的反制虽迟必到 —— 作为印度钢铁产业链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方完全有能力在特种钢材出口、钢铁深加工领域 “精准点穴”。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印度亲手破坏了金砖机制的合作根基:当全球 180 多个国家目睹 “金砖刺头” 向霸权低头,印度试图塑造的 “全球南方领袖” 形象,正在关税尘埃中摇摇欲坠。
历史早已写下警示:2018 年美国挥舞钢铝关税大棒时,印度曾跑到 WTO 起诉却铩羽而归;如今主动充当 “遏华先锋”,不过是用新的妥协掩盖旧的伤疤。钢铁关税令背后,是新兴经济体在霸权压力下的生存焦虑,却也照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靠依附强权求生存,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唯有坚守独立自主,才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尊重。印度这步 “险棋”,或许能换来短期的政治甜头,却注定要为长期的战略短视买单 —— 毕竟,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没有谁能靠 “墙头草” 姿态笑到最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