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5-10 06:59

关税冲击下的中国医药行业:挑战与转型之路

作者:微信文章
2025 年 4 月,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升级,对中国医药行业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民银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此次关税调整的影响,以及行业的应对之策与未来走向。

注:文末附报告下载方式

一、关税调整:药品暂获豁免,器械承压明显

美国在 4 月 10 日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25% 的 “对等关税”,尽管大部分药品暂时处于豁免清单内,但其正对药品启动专项调查,未来税率可能从 20% 飙升至 145%。而医疗器械就没这么幸运了,像医用手套、注射器等低值耗材,税率直接攀升至 170%-245%,CT、彩超等医疗设备税率也达到 170%,行业利润空间遭受直接挤压。



二、对美依赖度:市场多元化解构单一风险

从数据来看,2024 年中国医药产品对美出口额为 190.47 亿美元,虽占出口总额的 18%,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但 “一带一路”(445 亿美元)和欧盟(222 亿美元)市场的出口规模更大,这表明中国医药行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相对可控。而且,医药转口贸易较少,再加上国内原料药产业集群优势显著,短期内产业链转移的压力相对有限。



三、产业链影响:分化格局下的成本传导差异

在药品领域,原料药的下游客户差异导致成本传导不同。欧美的仿制药企业利润率微薄,近三年平均净利率仅 1.3%,很难承担额外的关税,所以大概率会由中国原料药企业来消化这部分成本;而印度仿制药企业利润率相对较高,2024 年净利率为 15.9%,可能会与中国企业共同分担关税。化学制剂由于本身利润率不高,而且还面临着印度同行的激烈竞争,处境较为艰难。

医疗器械领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低值耗材本身净利率就只有 13.9%,叠加关税后,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而头部企业如振德医疗、稳健医疗等,早已开始在海外布局建厂或进行收购,以此来规避关税风险。高端医疗设备凭借较高的毛利率,像迈瑞医疗美国业务毛利率超过 70%,能够有效覆盖关税成本,而且其对美出口基数低、增长速度快,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四、企业破局:出海策略与产能重构

面对关税带来的挑战,中国医药企业积极采取行动。药品方面,由于美国 70% 的原料药依赖中国,且供应链回流至少需要 2 年时间,短期内豁免政策有望维持,为企业争取了缓冲期。医疗器械企业则加速了全球化的布局,比如振德医疗在肯尼亚建厂,稳健医疗收购美国 GRI 公司,迈瑞医疗在全球 13 个国家布局生产基地等,通过本地化生产来降低关税的影响。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也在积极响应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未来 5 年计划在美国投资超过 1500 亿美元,像辉瑞、罗氏等巨头纷纷扩大在美产能,这或许会对全球医药产业链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投资机遇:内需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

报告指出了三大投资方向。创新药领域,那些以出售海外权益为主、利润率高且竞争格局良好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医疗器械领域,高端产品如内窥镜、基因测序仪等,由于对美出口占比低、毛利率高,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内需主导的行业,像医药流通、线下药店、血液制品等,几乎不受关税政策的影响,业绩相对稳定。

结语:短期承压,长期向新

此次关税调整无疑给中国医药行业带来了短期的压力,但也成为了行业加速转型的催化剂。从长远来看,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以及开拓多元市场,有望逐步削弱关税的不利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短期风险的同时,更应把握高端制造和内需市场的长期机遇,中国医药行业正站在从 “成本优势” 向 “技术优势” 转型的关键节点上。

报告下载:公众号回复“关税冲击”下载报告原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冲击下的中国医药行业:挑战与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