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连五洲”!福建智造助力“一带一路”伙伴编织服装产业新未来
作者:微信文章一针一线,连接起跨越山海的合作情谊;一技一艺,铺就了产业共兴的发展之路。近日,由商务部主办、福建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承办、闽江学院协办的2025年发展中国家服装技术培训班,为来自阿塞拜疆、埃及、冈比亚、埃塞俄比亚、阿富汗、所罗门群岛等“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服装行业精英,开启了一场为期23天的“智造升级”之旅。这场融合技术、经验与实践的培训,不仅是“福建智造”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绘服装产业蓝图的生动注脚。
“福建智造”赋能
全产业链课程+前沿技术
解码产业升级密码
本次培训的“福建基因”尤为亮眼——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处处彰显着福建服装产业的创新积淀与实践智慧。课程体系紧扣全球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覆盖从设计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核心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凝聚着福建在服装领域的“实战经验”。
而最受学员关注的,当属新增的“闽江学院服装智能制造”重磅模块。在这里,3D数字模拟技术让“量体裁衣”突破时空限制,屏幕上的虚拟模型能实时呈现面料垂坠、剪裁效果,仿佛亲手触摸到成衣的质感;AI智能创款系统则通过算法学习全球流行趋势,瞬间生成数十种设计方案,让学员们惊叹于科技为创意带来的无限可能。来自闽江学院的骨干教师们以“理论精讲+案例拆解+实操演练”的组合教学模式,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方法,确保每一项知识、每一项技能都能真正“落地生根”。
从课堂到车间
在实践中读懂“福建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中,学员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技术的实践者。从立体裁剪时对布料纹理的精准把控,到成衣制作时对缝线张力的细致调试,每一个步骤都倾注着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当一件件融合本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作品从手中诞生,学员们对“福建智造”的理解更加深刻,那是对“细节决定品质”的深刻体悟,更是对“技术服务市场”的直观感知。
课堂之外,两场精心策划的企业探访,让学员们近距离触摸到福建服装产业的“跳动脉搏”。
走进福建顺邦集团,这家从外贸加工起步、如今成长为工作服与户外服装品牌先锋的企业,其转型之路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学员们详细记录着“从代工到创牌”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纷纷表示“为本土企业的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探访福建省纤维检测中心时,先进的面料成分分析仪器、严格的质量检测流程,让学员们看到了福建服装产业“以标准立根基”的发展理念。“原来一件衣服的品质,背后有这么多科学严谨的支撑”,一位来自埃及的学员在体验检测过程后由衷感慨。
一堂“解码中国智造”的精品课
从案例中汲取发展智慧
培训期间,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院长李永贵教授的专题讲座《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成为学员们眼中的“高光时刻”。他以安踏、尚飞等本土企业为例,深入剖析了中国服装企业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案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如何依托本土文化打造品牌辨识度?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让学员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服装产业的认知。“原来中国企业的发展,不仅靠技术,更靠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趋势的精准把握”,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学员代表在课后交流中说,“这堂课让我们明白,产业升级需要的是‘技术+思维’的双重革新。”
十余年接力
用针线密织“一带一路”情谊
这场培训并非闽江学院服装课程的“首次亮相”。自2012年起,闽江学院已联合福建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为“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举办了20余场纺织服装类专业培训,培养多名技术骨干。从最初的基础缝纫技巧,到如今的智能制造课程,培训内容的升级背后,是中国与伙伴国家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更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
正如培训班负责人所言,这场跨越山海的技术之约,既是闽江学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也是为伙伴国家培养“带不走的技术队伍”的务实举措。未来,闽江学院将继续以“智造”为针、以“合作”为线,与“一带一路”各国伙伴共同穿梭于产业创新的经纬之间,在全球服装产业的版图上,织就一幅互利共赢、繁花似锦的新图景。
END
编辑丨全媒体中心 曾添
图文丨服装学院 张默涵 周亚圣
责任编辑丨李晓滨
审核丨邹文通
HISTORY/往期推荐
重磅微视频 | 锻造伟大政党
砥砺初心,共赴新程
在多元成长中定义自己的精彩
333支队伍!出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