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国内段开工建设(附工程全景报告)
作者:微信文章6月30日,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国内段正式开工建设。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是纳入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南方区域第一个500千伏电压等级跨境联网工程,输电线路全长183.5公里,分为老挝段和中国段,起点位于老挝乌多姆塞省,落点位于中国云南省,老挝段项目已于今年2月开建。
中国段建设包括云南西双版纳至老挝那磨500千伏145千米线路工程、500千伏版纳变扩建工程,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计划2026年竣工投产。届时,中老双向电力互济能力预计达150万千瓦,实现每年约3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送电规模,将促进中老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电力双向互济,进一步深化中老两国电力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来源:云南省能源局,云南发布,中国能建云南院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全景报告
1 工程概况与核心参数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作为中国与老挝之间的高压电网互联项目,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能源工程。该项目起始于老挝北部的乌多姆塞省纳莫地区,终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形成了跨越两国边境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根据规划,工程将于2026年全面竣工投产,届时将成为澜湄区域电力互联体系的骨干网络。
技术参数与建设主体:
线路全长183.5公里,其中老挝段35.5公里,中国段148公里(国内段线路实际建设长度为143.1公里,包含500千伏版纳变电站扩建工程)。
新建1座500千伏变电站(位于老挝境内),配置2回230千伏线路连接老挝北部主干网。
采用双向电力输送技术,最大互济能力150万千瓦。
年输送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耗90万吨/年。
项目采用 “分段投资建设”模式:老挝段由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负责,中国段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并承建,其中中国能建集团云南电力设计院承担国内段勘察设计任务。
表: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核心参数概览
2 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2.1 区域能源合作背景
中老电力联网项目诞生于澜湄区域能源互联互通加速期。老挝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湄公河流域可开发水电潜力约26GW)确立了“东南亚蓄电池”战略定位。该项目被纳入《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成为继中老铁路(2021年通车)后两国基础设施合作的第二大战略工程,标志着双方合作从交通领域向能源领域深化。
在2025年2月26日的老挝段启动仪式上,老挝总理宋赛·西潘敦、能矿部部长波赛·沙雅颂与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共同出席。波赛部长在致辞中强调,该项目是 “老挝能源与矿产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的战略性能源项目” ,将系统性提升老挝与中国南方省份的电网互联水平。方虹大使则指出,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先行官” ,对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区域繁荣具有关键支撑作用。
2.2 项目战略价值
地缘政治价值:作为中老经济走廊主轴的关键项目,承载着落实两党领导人共识的使命。通过电网互联将中老铁路形成的经济走廊扩展为“能源经济复合走廊”,强化命运共同体物质基础。
经济互补价值:老挝雨季水电过剩(年富余电量超10TWh)与旱季电力短缺的矛盾,通过跨境互联获得优化解决方案。中国则获得稳定清洁电力供给,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区域枢纽价值:工程配套的230千伏连接线将接入老挝北部主干网,使老挝电网具备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和中国五国互联的枢纽能力,推动其向 “澜湄区域清洁能源交换中心” 转型。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林睿指出:“该工程实现了跨区域、大规模清洁能源优化配置”。
3 技术细节与建设进展
3.1 工程技术方案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面临跨国技术标准融合挑战,需协调中老两国差异化的电网设计规范。中国能建云南院设计团队依托在老挝电力工程领域的经验积累,创新性提出 “标准兼容性设计方案”,解决了多项技术兼容难题。工程核心组成部分包括:
跨境输电段:从老挝乌多姆塞省纳莫至中国西双版纳,采用同塔双回架设技术,提升单位走廊输电效率。线路穿越热带雨林区,应用高塔跨越与生态保护性施工方案。
老挝段设施:新建500千伏变电站作为功率调节枢纽,配套建设2回230千伏线路接入老挝北部电网,形成国内国际电力调度接口。
中国段设施:扩建西双版纳500千伏变电站,新增1个500千伏间隔,同步升级调度自动化系统,满足跨国电力协调控制需求。
3.2 建设里程碑
工程采用 “分段开工、同步推进” 的建设模式,当前进展如下:
2025年2月26日:老挝段在万象举行建设启动仪式,老挝政府高层与中国使团出席,标志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2025年6月30日:中国段在云南景洪市勐养镇正式开工,云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陆国俊主持开工会,中国能建云南院副总经理陈瑾代表设计方承诺“以严谨态度做好工程支持”。
2026年(计划):全线竣工投产,实现150万千瓦双向互济能力。从开工至投产总工期约18个月,创跨国电网工程速度纪录。
表:工程建设阶段关键节点
4 运营模式与效益分析
4.1 双向电力互济机制
该工程创新采用 “季节性互补型”电力交换模式,突破传统单向输电局限。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林睿阐释其运行逻辑:“老挝雨季(5-10月)水电富余时,清洁能源输向中国云南;而在旱季(11月-次年4月)老挝用电高峰期间,中国的水电与光伏电力可反向输送至老挝”。该模式依托三大技术支撑:
灵活潮流控制系统:在西双版纳换流站部署可逆换流单元,实现功率方向分钟级切换。
跨国产能协调平台:连接老挝EDL-T与中国南方电网调度中心,开展日前电力交易匹配。
清洁能源证书机制:确保跨境电力100%为可再生能源,符合中国绿证与老挝绿色电力认证要求。
4.2 多维度效益产出
经济效益:
每年3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输送相当于创造约2.1亿美元电力贸易额(按0.07美元/kWh估算)。
降低老挝雨季弃水率约15个百分点,提升水电项目投资回报率。
中国云南获得稳定增量绿电,支撑“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
环境效益:
等效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40万吨(参照南方电网碳核算标准)。
促进老挝水电开发替代燃煤电站,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战略效益:
为东南亚国家提供跨国电网互联示范,推进东盟电网(ASEAN Power Grid)建设。
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园区获得高可靠性供电保障,形成“物流+能源”双支撑。
5 未来展望
中老500千伏工程不仅是一条物理输电通道,更是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关键骨架网络。其成功实施将推动三方面演进:
区域电网扩展:工程技术标准将成为中缅、中越联网项目的参照,助力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电力一体化。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已规划二期工程,将跨境容量提升至300万千瓦。
能源贸易升级:从电量交易向绿色金融衍生品延伸,可能催生“澜湄碳汇-电力联动交易”机制,使清洁电力承载多重环境权益价值。
低碳转型加速:工程投运后可为老挝增加10%以上的清洁能源出口收入,强化其国家低碳转型路径的可持续性,也为中国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关键能源支点。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以电网互联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标志着区域合作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规则标准“软联通”深化,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正如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的,该项目是 “电力先行官” ,将为区域繁荣注入持久动力。
特别提示:该报告依据公开资料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2025年6月24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企业协同联动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产业转型升级3个方面10条措施。
其中明确提出“强化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适时推进中越、中缅高电压等级电力联网项目,积极建设昆明区域国际电力交易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