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4 13:20

美国关税大棒收不回 关键在于谁能争取“被打得轻一些”?

作者:微信文章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将在下周三届满。(路透社)

作者 李国豪

到底谈得怎样了?

眼见美国总统特朗普震撼全球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将在下周三(7月9日)期满,这是市场和无数人心中的大哉问。

为避免被高关税“伺候”,各国正紧锣密鼓和美国谈判,希望能争取较低的税率。

继英国和中国之后,越南和美国达成协议,也是亚细安国家首个和美国谈成此类协议的国家。

特朗普7月2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越南任何出口美国的商品将被课征20%关税,转运货物则须支付40%关税。

与此同时,美国商品则能以零关税方式进入越南市场。

越南最初被课征46%的对等关税,如今的20%相较之下,显得“宽容”不少,但相信对越南的出口产业仍将造成一定程度冲击。

若爬梳越南和美国达成的条件,再往前观察英国及中国先后和美国达成的协议,基本上可推敲出其他国家在关税谈判可能迎来的结果:


美国关税是收定了;

税率会比最初版本低;

相关国家势必还得做出一定让步。


以英国来说,该国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关税计划时,仅被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美国同时也对英国的进口汽车课征27.5%关税,以及对英国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

经过谈判后,根据英美协议:


英国同意将对美国课征的关税从5.1%降低至1.8%,并允许更多美国商品准入;


美国则保留对英国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并把英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0%,以及豁免英国进口钢铁和铝的25%关税,美国针对英国进口飞机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10%关税也将取消。


中国和美国的协议也大幅度调整:


根据两国协议,美国把一度调高至125%的对华关税大幅调降,降至40%的实际关税税率,半导体领域则是70%。


作为回应,中国则把对美加征关税从34%下调至10%。




作为美国贸易逆差第三大的国家,越南经谈判后,确定将被课征20%关税。(路透社)

从英国到中国,再到越南与美国谈成的条件,特朗普政府在谈判过程中似乎利用了“锚定效应”的心理。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类做出决定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信息(称为锚点),当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有很大出入,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从关税角度来看,特朗普一开始先祭出不可理喻的高关税,利用这种极大的威胁,让受害者产生恐惧,设定其心理预期,接下来再提出一个相对“宽容”的税率,便会让人产生一种现在“还好”的错觉。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假设某天新加坡遍地都是要价150万新元的转售组屋,此时若有人出价100万新元,尽管仍是极为昂贵的价格,但对比之下,人们或许会反而觉得“还可以接受”。



特朗普欲透过对各国征收关税重振美国制造业。(路透社)

新加坡谈到怎样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虽对美国保持贸易逆差,但难逃10%基准关税的“毒手”,新加坡政府为此必须持续与美国谈判。

负责带领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的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今年5月说明新美关税谈判进展时指出,美国已明确表态,不会调整10%的基准关税。

“因此,通过谈判换取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没有意义的。”

换言之,新加坡被美国课取的10%基准关税恐怕已是板上钉钉,新加坡政府选择把重点放在可协商的部分,包括制药和半导体。

特朗普曾多次威胁将针对药物和半导体进口征收特定关税。

颜金勇透露,新加坡希望通过双方讨论,能让美国考虑未来让新加坡以优惠,甚至零关税对美出口药品。



颜金勇针对关税课题分享见解。(联合早报)

颜金勇7月3日在第九届亚细安论坛发表谈话时也坦言,企业必须做好准备,美国关税恐怕将继续存在,也别寄望四年后,关税会因美国换政府而消失。

“美国两党已日渐取得共识,利用关税以达到和全世界公平与平衡的贸易,并以‘转岸’或‘近岸’策略,吸引关键产业回流。”

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经不会收回了,各国和美国的谈判,恐怕不会有太多理想的结果,关键是谁能争取“被打得轻一些”。





更多好读
▼美国关税效应冲击全球 新加坡人买的东西也会变贵吗?

▼观看次数两天内破400万! 新加坡总理这段话在印度出奇受欢迎

▼针对美国保护主义的崛起 李光耀当年这些话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特朗普抛出“对等关税” 新加坡即使不中招也可能遭池鱼之殃




"阅读原文"不翻墙就能大咬特咬

日行一善 点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关税大棒收不回 关键在于谁能争取“被打得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