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航浚6009”轮上演硬核检修战
作者:微信文章在几内亚马瑞巴亚港,“航浚6009”轮暂停施工任务,驶入船坞开启一场关乎船舶性能的“焕新工程”。面对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和紧迫的修理工期,全体船员以无畏的魄力和高度的担当,在异国他乡书写下中国疏浚人的奋斗篇章。
1
机舱里的“钢铁医师”
精修细检守匠心
踏入闷热的机舱,轮机长张雪松与大管轮罗依群带领团队,化身为守护“船舶心脏”的“钢铁医师”。尽管主机、尾轴等核心部件由外协团队负责维修,但他们始终全程“贴身监督”,将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融入到每一个检修细节。
“垫片厚度误差0.2毫米,必须更换!”张雪松手持游标卡尺,对照设备手册反复核查。集控室办公电脑的检修台账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管路压力、电路阻值等关键参数,任何细微的偏差都无法逃过他敏锐的目光。
罗依群则驻守在尾轴拆解作业区,紧盯吊装操作:“角度必须精确到分,否则将直接影响运行精度!”浸透油污的工作服、布满汗渍的脸庞,无声诉说着他们对品质的执着坚守。
在保障外协作业监督的同时,轮机部还扛起了设备维保重任,积极开展电动机轴承更换、辅助设备自主维修等工作。电机员刘刚率队连续攻坚,高效完成10台箱冷电极棒的全面检修。他们不仅及时更换严重腐蚀的电极棒,还对电极铜棒电缆进行穿管防护升级,加装稳固的固定支架。“自主维修不仅能缩短工期,更能摸清设备‘脾气’!”张雪松的话,道出了团队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
2
甲板阵地上的“疏浚利刃”
精准攻坚提效能
在大副王坤的带领下,甲板部打响疏浚设备检修攻坚战。作为挖泥船的“咽喉要道”,泥门部件维修虽由厂方负责,但王坤坚持全程跟进:“泥门的密封性提升了,作业效率就能提高!”
水手长赵洪群和攻坚小队一起对磨损严重的泥管拆卸腹板加固并作堆焊处理,细致入微地更换每一个损坏的闸阀密封圈,为设备稳定运行筑牢坚实基础。
面对耙头磨损、疏浚管路堵塞等难题,甲板部全员开启“白加黑”模式。修理工金师傅头顶烈日,手持割刀和焊枪为耙头更换磨损部件。
青年突击队承担起疏通高压冲水管路的艰巨任务。面对泥门106个和泥舱三角舱上96个高压喷嘴,他们利用消防水、高压水枪逐段清理,累计清出泥沙有百余麻袋。“精度决定进度,细节关乎成败!”王坤的动员令,激励着每一位甲板“战士”全力冲刺。
3
安全防线的“双重盾牌”
织密网络护平安
“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脚手架立即增设斜撑加固!”船长王世华手持对讲机,每日步行超万步,与项目部副经理张节胜一起深入船舶的每个角落,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他们要求所有风险作业点均由船员与外协人员协同监管,同时主动对接厂方与外协作业单位,搭建沟通桥梁,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全力保障船舶修理进度高效推进。
政委王燕军始终将人员思想与工作情况放在心上,对船员及外协人员的合理诉求有求必应。发现外籍技术人员因饮食差异影响工作后,他迅速协调厨房,定制符合其口味的餐食;对身体不适的船员关怀备至。他还组织“餐间谈心会”,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舒缓压力。正如他所说:“只有让大家安心,才能让检修工作高效推进!”王燕军的暖心之举,让团队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
这场争分夺秒的检修战役,不仅让“航浚6009”轮重焕强劲动力,更让这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钢铁队伍得到全面淬炼与升华。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疏浚人的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将个人力量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团队合力。待“航浚6009”轮再次扬帆启航,它必将以更卓越的性能驰骋西芒杜航道,为公司“海外优先”战略注入磅礴动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画卷中,镌刻下中国疏浚的闪亮印记。
来 源:航浚6009轮
图 文:王燕军
责任编辑:鲍子润
内容审核:张 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