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中国战机反手就挥关税大棒?巴铁这个操作惊呆网友:这兄弟情有点拧巴
作者:微信文章网络上又开始流传一个”惊天猛料”:巴基斯坦买完中国战机后,转头就对华挥舞关税大棒?这个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直呼”兄弟情变了味”。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深入挖掘真相时,却发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网络传言往往比真相跑得更快。这次关于巴基斯坦的”背叛论”,同样如此。
先说说那架所谓”买完的中国战机”。7月初,确实有消息传出巴基斯坦要采购中国最新的歼-35隐形战斗机。但没过几天,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就公开站出来辟谣,明确表示这纯属”媒体臆测”,政府从未证实过这笔交易。
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有些无奈。巴基斯坦现在的经济状况,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巴基斯坦的外债总额已经超过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只够维持几周的进口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采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战机,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巴军事合作出了问题。去年,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在与印度阵风战机的对抗中表现优异,这让不少军事观察家刮目相看。中国战机的实战表现,也提升了其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来看看那根所谓的”关税大棒”。如果真要说巴基斯坦在关税问题上有什么大动作,那确实有,但方向恰恰相反。
5月16日,巴基斯坦政府批准了一项重要的关税改革方案,核心内容是降低进口关税。有些产品的关税率此前高达100%以上,现在被设定了15%的上限。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甚至下令,要在未来4到5年内,分阶段取消那些额外的关税和监管税。
这哪里是在挥舞关税大棒?分明是在拆除贸易壁垒。巴基斯坦政府的算盘很清楚:通过降低关税,为各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同时让当地工业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获得原材料和设备。
至于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商销售税和数字服务税,那是针对所有在巴基斯坦运营的科技公司,不分国别。把这说成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关税大棒”,实在是牵强附会。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有《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这个法律框架在那里摆着。这个协定的宗旨就是促进两国贸易往来,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的关税。在这样的背景下,说巴基斯坦要对华挥舞关税大棒,岂不是自相矛盾?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巴关系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双方强调要携手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这种”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也不会因为一些网络传言就动摇。
当然,中巴关系也并非没有挑战。巴基斯坦的经济困境是客观存在的,这确实会影响到一些合作项目的推进速度。但困难并不等同于背叛,暂时的资金短缺也不意味着战略方向的改变。
回到这次的传言本身,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人愿意相信这种”兄弟反目”的故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耸人听闻的标题总是比平淡的真相更容易传播。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保持理性,不被情绪化的表述所误导。
真相往往比传言更加平淡,但也更加珍贵。巴基斯坦没有”买完中国战机”,也没有”挥舞关税大棒”。相反,它正在通过削减关税来促进贸易,通过务实的态度来处理经济困难。
中巴友谊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也必将继续经受住各种挑战。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只会锦上添花的,而是那些愿意雪中送炭、共度难关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中巴关系遇到的一些困难,恰恰是检验两国友谊成色的试金石。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但这也要求我们具备更强的判断力。面对各种传言和猜测,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几个权威来源。毕竟,在这个真假难辨的信息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