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专家称美国关税政策将促进越南经济大发展
作者:微信文章越南经济界近期出现一种观点: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压力,反而可能成为越南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从而促进越南经济大发展。这一判断引发了对越南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
越南官媒《Kinh Te Moi Truong》7月22日报道截图
标题:专家指出越南经济将在美国全球关税政策背景下强劲发展的3个理由
一、转型机遇论的核心逻辑
越南专家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包含潜在机遇。提高"越南制造"原产地标准的要求,被视为倒逼产业链升级的契机。为满足美国市场准入条件,外资企业可能扩大在越南本土的生产规模。这种压力驱动的转型模式,在墨西哥汽车业已有先例——区域贸易协定倒逼产业升级。
同时,关税政策被视为产业洗牌的推动力。部分学者指出,这将促使越南摆脱简单加工模式,从"组装车间"转向真正的制造基地。越南建立"供应链追溯系统"的举措,也反映了产业链重构的意图。
二、现实挑战的多重维度
越南经济面临结构性挑战。对美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使谈判空间受限。当关税政策调整时,越南货币汇率立即受到影响。这种依存关系使越南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产业链存在先天不足。越南制造业长期依赖外部原材料供应,本地增值能力有限。当美国对"转口商品"加征关税时,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产业升级还面临基础设施、技术工人等系统性制约。
三、平衡策略的实施路径
越南采取"双轨并行"策略应对挑战。一方面通过零关税对美国开放市场、承诺采购大宗商品等方式缓和美越关系;另一方面深化与欧盟、东盟的区域合作,拓展市场空间。这种平衡术在近期协议中有所体现——接受适度关税,换取政策缓冲期。
有学者指出务实路径:"满足新关税要求需提升本地化生产,若本土供应链不足,可能创造与外企的合作机会。"这一观点暗示了产业链升级的现实复杂性(仍需依赖外部)。
四、发展路径的深层思考
越南的产业转型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距离。专家期待的"压力驱动升级"与基础设施、技术储备等现实条件存在落差。经济韧性的核心在于能否在外部压力下培育真正的内生动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与自主产业链建设。
历史经验表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需要超越短期政策应对,构建扎实的产业根基。这条转型之路的艰难程度,远超过表面乐观的预期。
当潮水退去,人们关心的已不是谁在裸泳,而是裸泳者身上到底有几块肌肉。
相关阅读:
特朗普宣布对印尼征收19%关税,越南心理阴影几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