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关税协定:日本牺牲农业安全换15%关税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收听
龚海国图志
财经 · 科技 · 文化 · 时事
大家好,我是哲学读物《空间启示录》的作者龚海,本公众号旨在推广和应用“空间哲学”理论,尝试以“空间哲学”为锚来解读和分析历史与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最终形成对未来的研判能力。本公众号除推广《空间启示录》这本哲学读物之外,将坚持不以圈粉为目标,不媚俗不跟风,不做商业广告,不带商业目的诱导。力争做到独立思考与判断,文章内容仅代表撰稿人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团体和机构。
内容概览
Preview
01
日本:政治动荡与筹码的丧失
02
美国: “拉打结合” 下日本妥协
03
困境:日本农业安全底线失守
前言
Introduction
当地时间 7 月 23 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直播记者会上称,日本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美方将向日本征收 15% 的关税,日本将增加进口美国大米。此外,日美双方就通过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钢铁、造船、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加强与美方供应链合作、保障经济安全,达成一致。
此前有消息透露,在此次日美关税交涉结果中,汽车方面,美国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加征 12.5% 关税,加上此前 2.5% 的关税税率,合计为 15%;钢铁、铝关税维持现行的 50%。而在这看似普通的贸易协定背后,却隐藏着日本在农业安全等诸多方面被迫做出的巨大妥协。
日本:政治格局动荡与谈判筹码的丧失
当日本自民党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未能获得过半席位,这一结果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农业票仓的 “起义” 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农业在日本社会有着特殊的地位,关乎众多民众的生计与情感。自民党长期以来依靠农业票仓的支持维持执政地位,而此次在日美关税协定中对农业利益的牺牲,让这部分选民彻底失望,最终导致执政联盟垮塌。
首相石破茂的任期也因此被迫提前结束。石破茂曾表示要在充分评估美日贸易协议内容后决定去留,可在党内要求其辞职的呼声高涨以及执政联盟失势的双重压力下,他已无力回天。日本政治的多元性在此时暴露了其弊端,多党派之间的意见分歧、利益纠葛使得政府难以形成统一、强有力的谈判策略。在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这样的关键博弈中,缺乏凝聚的政治力量让日本失去了重要的谈判筹码,只能在美方的压力下步步退让。
数据支撑: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及其执政盟友获得的席位未达半数,失去了在参议院的主导权。据日本国内民调显示,在农业相关地区,对自民党的支持率较上一次选举下降了 20% 以上。
美国: “拉打结合” 策略下的日本妥协
回顾历史,美国对日本长期以来都奉行着一手拉一手打的策略,牢牢把控着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决策权,这种策略在此次日美关税协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美国将关税从原定的 25% 降至 15%,对外宣称这是给予日本盟友级别的待遇。这看似是美方的让步,实则是一种拉拢手段,让日本在表面上获得了一定的 “优待”,以维持双方的盟友关系。但另一方面,美方要求日本刚性投资美国本土 5500 亿美元,且 90% 的利润留在美国,这一要求带有明显的侮辱性,是特朗普政府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而对日本进行的直接伸手勒索。
这种 “拉打结合” 的策略,让日本陷入了两难境地。接受协议,意味着要承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尊严上的伤害;不接受协议,则可能面临美方更严厉的贸易制裁,对本就脆弱的日本经济造成更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结构性差异下,日本缺乏足够的底气与美国抗衡,只能选择妥协。
数据补充:与其他美国盟友相比,15% 的关税确实处于较低水平,例如美国对部分欧洲国家的相关商品关税高达 20% 以上;日本对美 5500 亿美元的投资,相当于日本全年 GDP 的 10% 左右,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对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困境:日本农业安全底线失守之后
日本开放大米市场,这一举措无疑是越过了日本经济自主的最后一条底线。对于遭受过战后饥饿恐慌的日本民众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日本对农业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以确保粮食的自给自足,而此次为了达成日美关税协定,日本在农业领域做出了巨大让步,开放大米市场意味着其粮食将被迫依赖进口,丧失了粮食自主权。
这不仅侵蚀了日本的基本主权,更让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被迫牢牢绑在美国的联盟战车上,难以动弹。失去了粮食自主权这一重要的战略支撑,日本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将更加被动,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决策上也会受到更多限制,想要实现经济和政治上的真正突围,变得难上加难。
数据支撑:日本大米自给率原本高达 90% 以上,开放市场后,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日本大米进口量可能会增长 50%,自给率将降至 70% 以下;战后日本因饥饿导致的人口死亡率曾一度攀升,这也使得日本民众对粮食安全有着极深的执念,此次开放大米市场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相关抗议活动的参与人数创下近年来新高。
结论:
日美关税协定的达成,再次验证了美国对日本,实质上是新殖民主义的特征。在政治领域,日本执政联盟的垮塌、首相任期的被迫结束,显示出其政治格局的不稳定和对美国的依附性;在经济领域,从被迫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投资要求到开放大米市场、丧失粮食自主权,日本在诸多关键领域都做出了牺牲,丧失了一个独立国家应有的自主权,逐渐沦为美国的附庸国。
这一现象对中国而言是不利的。日本作为东亚重要的经济体,其与美国的深度绑定会对地区经济格局产生负面影响。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经济合作与自贸协议的达成,而日本在日美关税协定中所展现出的对美依附,会使得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面临更多阻碍,对自贸协议的推进造成破坏性影响,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和繁荣稳定。
**互动话题**
之前有关于日本农民平均年龄在70岁,这导致了日本米价极高。从美国大量进口大米,对日本经济是否构成威胁日本粮食安全呢?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撰稿人 龚海
2025年7月23日
GHvision
私信后台加入讨论组
往期推荐
“财税之变与金融之兴”(1.9万字长文建议收听)
警惕:准备应对美国金融大动荡
载入历史的一周:谁还敢相信美国和美元
小型全球化:中俄+东盟的经贸一体化进程
你的赞赏对我很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