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电建蓝”在马达加斯加“绘民生”
作者:微信文章7月,在“印度洋明珠”马达加斯加
中国电建承建的
一项关乎当地民生福祉的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塔那市政卫生和基础设施项目
即将完美收官
将为当地民众带来全新生活体验
◆◆◆ ◆◆
幸福在“连心桥”上流淌
2024年,走进塔那,目之所及,都是人间热闹的烟火气息。但是蜿蜒的渠道、开放式排水沟渠、每逢雨季河水上涨就摇晃的过河木板,制约了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河道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出行很不方便,特别是雨季,路上全是泥浆。等项目建成后,当地民众出行就方便多了。”塔那市政卫生和基础设施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马达加斯加塔那市政卫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涉及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6个区的渠道和人行道修复及社区公共基础设施修复,共计59个结构物,是首都系列民生工程之一。
由于施工区域集中在市内,施工初期,团队便遇到了重重挑战:当地复杂的施工环境和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工程带来极大考验。部分区域地下水位高、土质松软,桥梁基础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发生塌方与沉降。
面对工程技术难题,项目团队日夜攻坚,结合实地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成功保障了工程基础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025年7月,再走进塔那,新建的人行通道宽阔,多座人行桥连接起村落、社区与主城区,首都6个区的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出行之困、水患之忧一扫而空。
“幸福路”架起了“连心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题、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民众幸福指数,更是中国电建“建设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理念的生动体现。
海外属地员工成长的“绿色通道”
中国电建勇担社会责任,积极聘用当地员工,并全面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为属地员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铺设了一条助力其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开工至今,数十名当地员工已成为项目部的管理人员,项目累计为当地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以前我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现在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终于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了,如今的生活质量让我和家人都倍感幸福!”当地员工Aina Sarobidy是一位土木结构工程师,能讲法文、英文,他脸上满是满足与自豪。
像Aina Sarobidy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中国电建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管理法则,注重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当地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熟练掌握施工工艺,为他们提供全新的成长和发展平台。
迎难而上的海外“践行者”
一直以来,中国电建所属水电十四局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海外业务稳健发展的“压舱石”,坚持每月组织各项目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视频连线学习,提升大家业务能力。通过线上学习和不定期的活动,让全员“有舞台、能出彩”,以此增强中马两国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归属感。
通过团队建设,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通过近20年的打造,水电十四局在马达加斯加市场逐步构建起“劳模骨干引领、职工人人参与、全员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新格局,为海外项目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7年工龄身经百战的赵玉宝,深夜伏在案前的筹备组技术负责人刘墅辉、马国力,“班长”李治华,“铿锵玫瑰”程洁,“00后”石雨松……他们用责任与实干生动诠释了中国员工守护项目建设的初心与执着。
在一个个“尽精微”的项目中,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的成果,宏伟愿景变成生动现实——一批批年轻的身影背起行囊,奔赴海外。他们在不同国度、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卓越的业务能力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诠释了中国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撰稿:苏创辉
编辑:倪元景
审核:曹继东
素材来源:水电十四局
精彩回顾
海外连连签!中国电建海外市场新订单不断⑰
亚洲首个跨境输电的新能源项目投运
中国电建承办!中央企业新媒体国际传播“仲夏学坊”第三期来了
中国电建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
防汛进行时:中国电建科学应对台风“韦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