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新一轮关税冲击,出海马来西亚的中企如何稳住局面?
作者:微信文章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7日向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发出信函,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来自马来西亚的所有出口商品施加25%的“互惠关税”。信中警告若马来西亚提高关税,将对等加码,并建议马企赴美设厂可豁免关税。
对马来西亚而言,此次事件不仅意味着突如其来的经济压力,更是对其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政治与战略能力的直接考验。
#01
问题根源:
贸易已非协商,而成“服从性测试”
美方近年来的对外经贸策略已发生本质性转变:
交易逻辑转向“要挟逻辑”:谈判不再是求同存异、互利共赢,而是以惩罚性关税为威胁,迫使他国让步;
节奏战术性推进:关税宣布时间点的选择,常带有突袭性质,意图制造对手“措手不及”的应对局面;
破坏多边体系:频繁绕过世贸组织(WTO)、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实施单边制裁、架空集体规则,降低区域制度的稳定性。
在这种模式下,关税不再是经济政策,而成了外交武器;谈判不再是沟通协商,而是服从性测试。
#02
应对之道:
东盟需要更强韧性的“制度型团结”
作为东盟重要一员、2025年主席国,马来西亚的立场与行动将直接影响区域整体抗压能力。全球雇认为,面对关税冲击与国际政策不确定性,东盟国家及在东南亚运营的跨国企业应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应对:
1|区域协同 vs 单边应对:提升东盟整体议价能力
主动推动东盟统一立场机制,在贸易政策受压时形成共同声音;
利用RCEP、ACFTA等区域协议内的机制保护条款,增强对外谈判弹性;
发挥东盟秘书处平台作用,设立应对突发关税冲击的协调小组。
2|优化产业布局,降低对美单一市场依赖
企业应加快多市场出口布局,提升与中东、欧盟、非洲的贸易连接强度;
探索本地化制造(Local-for-Local)与原产地灵活配置策略,降低关税触发风险;对于涉美市场比例较高的企业,建议提前评估产品关税暴露度,优化贸易路径。
3|借助园区与政策工具,提升本地抗风险能力
支持中资与本地企业在马来西亚自贸区、数字贸易园等平台进行转型升级;政府可考量引入“出口信用担保”、“关税冲击应对基金”等机制,降低短期冲击;联合国内外企业成立“产业战略应变联盟”,共享风险情报与备选方案。
#03
全球雇观察
中企出海如何应对这一不确定时代?
此次关税声明虽尚未落地,但其所释放出的外交信号极为明确:未来的国际贸易,将更多受地缘政治主导。对于在东南亚布局的中资企业与跨境服务机构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压力测试,也是一场决策能力的比拼:
谁拥有对区域政策的持续洞察?
谁能迅速切换供应链与市场?
谁拥有强大的本地合规、用工与园区连接能力?
【全球雇】建议在东南亚运营的客户,应尽早开始:
筛查现有供应链中可能受影响的美向出口路径
建立区域内多节点灵活调配机制
强化印马泰等本地园区+人力+税务一体化合规管理能力
我们也将持续跟进马来西亚及东盟应对这一局势的最新动向,为出海企业提供最前沿的判断与应对工具包。
— END —
📞 如需了解如何在马来西亚构建更稳健的运营策略
欢迎联系全球雇出海顾问团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