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28 16:41

90天缓冲即将到期,中美关税谈判形势不明

作者:微信文章
关税“大限”临近

今年5月,中美日内瓦协议设立的90天缓冲期将于8月12日到期,若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将恢复对华24%的叠加关税,使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从目前的10%飙升至34%。这一数字背后,是一场牵动全球产业链神经的博弈。

而中国已先发制人,财政部提示自8月1日起停止受理美国农产品的关税豁免新申请,现有豁免将于9月14日全面失效。

美国农业参赞埃里克·穆利斯紧急确认,牛肉、猪肉、禽肉等主力农产品关税将飙升30%以上——美国牛肉在华关税将从当前的32%-45%跃升至62%-70%,而澳大利亚和巴西竞争对手的税率仅为12%-15%。

三重冲击波来袭

1. 钢铁与汽车行业首当其冲。

若24%关税落地,中国钢铁对美出口将面临25%基础关税+24%叠加关税的近50%综合税率。美国本土钢铁业看似受益——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二季度出货量已因现有关税增长7.5%,CEO洛伦科·贡萨尔维斯盛赞关税“保护国内就业”。然而汽车产业链的真相更为残酷:欧洲车企提前遭遇“预演式打击”:大众上半年因美对欧关税损失15亿美元,宝马、奔驰北美销量暴跌,Stellantis警告全年损失或达15亿欧元;美国本土车企也将遭到反噬,福特、通用依赖中国制造的电机和电池组件,关税将直接推高其电动车成本30%。

2. 通胀与消费困境。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3月以来中国输美消费品价格已因关税上涨2%-5%,6月核心PCE通胀( 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被推高0.08个百分点7。更严峻的在于“滞胀螺旋”——耶鲁大学测算,现行关税已使美国2025年GDP潜在降幅达0.65%,通胀抬升1.7%。

3. 全球供应链断裂式重构。

比如:稀土贸易Z白热化,苹果紧急与美企MP Materials签署5亿美元稀土供应协议,意在打破对中国供应链依赖;汽车产能大迁徙,现代汽车启动“美国制造2028计划”,将本土化率从35%提至68%;沃尔沃被迫砍掉半数对美车型。

就在关税“大限”临近的同时,特朗普政府于7月28日出人意料地与欧盟达成“高尔夫球场协议”:欧盟以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6000亿在美投资为代价,换取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钢铁关税维持50%)。

这种“西线妥协、东线强攻”的策略已表露无疑。

然而中国并非被动接招,“反内卷”供给侧改革正在化工、钢铁等领域发力,通过产能出清优化议价权,比如草甘膦出口因拜耳诉讼激增50%,价格两周涨9%,显示中国制造正从“成本优势”转向“不可替代性”。

贸易Z三种情景推演

情景1:部分妥协。中美在8月12日前达成部分豁免协议,保留半导体、医药等关键领域低税率,但农产品、新能源车维持高压。

情景2:全面开战。24%关税如期落地,新兴市场货币波动率激增,黄金突破2500美元。

情景3:阶梯式升级。美国分阶段实施关税,中国以稀土出口管制反击,稀土磁铁价格暴涨30%,特斯拉等车企被迫涨价,清洁能源转型受阻。

回望2018年,贸易战曾导致标普500单月暴跌7%,而如今美股估值更高、企业现金流更脆弱,一场完美风暴或正在酝酿。

去美元化与区域联盟崛起

地缘经济学家拉詹·梅农指出:“关税暴力正在加速旧体系崩解,2025年或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元年。”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全球支付体系正在悄然发生变革:

1)多边结算平台爆发:香港“Project Ensemble”联合巴西、泰国构建数字货币桥,跨境结算成本骤降90%;

2)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破局:京东、渣打在香港申请CNH稳定币牌照,无锡试点用人民币稳定币替代SWIFT贸易结算;

3)资源锚定货币兴起:东盟推动“锂钴+稳定币”绑定,金砖国家酝酿黄金支撑的贸易结算单位。

结论: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高墙保护本土产业时,中国以农产品反制直击“票仓”腹地,欧盟用能源订单换取喘息空间——三方博弈催生的不是保护主义的胜利,而是区域化供应链的加速重构。

1、成本控制让位于供应链安全:苹果稀土协议、现代本土化计划均证明“政治安全”已成核心选项;

2、货币多元化变为刚需:人民币稳定币、资源锚定结算机制正穿透美元支付网络;

3、创新竞赛决定终极话语权:谁能主导AI、量子计算、核聚变...谁才能定义下一代贸易规则。

关税大棒终将锈蚀,唯有通过技术主权与金融创新锻造出来的钥匙,才能打开新秩序的大门。

E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0天缓冲即将到期,中美关税谈判形势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