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休战再延90天?
作者:微信文章全球关税风暴:特朗普的“分层打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23日在华盛顿人工智能峰会上向世界投下一枚“经济核弹”——宣布将对全球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税率根据各国与美国的“合作程度”分层设定。这一政策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分层设计,极限施压: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享受15%-20%低税率,被认定为“不合作”的国家则面临30%-50%惩罚性关税。日本为获得15%汽车关税优惠,被迫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开放农产品市场,美国获得投资利润的90%。
欧盟成为焦点:特朗普点名表示,若欧盟向美国企业开放市场,则可享受较低关税。这被视为分化欧洲的谈判策略,尤其在中欧峰会前夕的敏感时点。
经济冲击波:美国6月关税收入飙升至27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家电价格上涨4%,汽车行业面临灭顶之灾——特斯拉电池成本因160%天然石墨关税激增1000美元/辆。越南政府评估显示对美出口可能锐减三分之一,损失达370亿美元。
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奥托立夫、李尔等跨国企业已成功将关税成本100%转嫁客户,而麦格纳、博格华纳则加速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和加拿大。
中美休战窗口:90天缓刑背后的博弈
当特朗普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之际,中美贸易关系却呈现微妙转机。在斯德哥尔摩开启的第三轮经贸谈判(7月28-30日)中,双方预计将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避免8月12日到期的暂停加税协议失效。
关税悬崖暂避:今年5月日内瓦谈判使中美部分商品关税从高达125%(美产品)和145%(中产品)分别降至10%和30%。本次延期将为年底前达成实质性协议争取时间。
新争议点浮现:中国代表团在谈判中重点提出要求取消20%芬太尼相关化学品关税,主张通过技术协作而非惩罚措施解决毒品问题。美方尚未承诺让步,尤其在大选敏感期。
机制化合作信号: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双方正朝着“建立定期会晤机制”迈进,谈判将触及“更广泛议题以实现美中更大平衡”,包括中国扩大内需及能源进口问题。
03 欧盟的反击:千亿欧元“金融核选项”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欧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在冯德莱恩赴北京参加中欧峰会前夕,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证实:已准备对价值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精确打击清单:合并此前210亿欧元和新增720亿欧元两份反制清单,锁定波音飞机、汽车、波本威士忌等美国标志性商品。若8月1日前谈判破裂,反制措施将于8月7日生效。
法律武器升级:德国公开支持启用“反胁迫工具”(ACI),这是欧盟新设立的贸易防御机制,可通过服务贸易限制打击美国企业。欧委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与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保持紧急通话。
中欧靠拢态势:冯德莱恩访华期间强调“反对单边贸易霸凌”,与中国加速解决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摩擦。中越“携手行动-2025”联合训练推动边境贸易通关时间缩短50%,区域合作对冲美国风险。
贸易秩序重构:多极格局加速形成
特朗普关税风暴正催生“去美国化”的全球贸易新生态。WTO前副总干事艾伦·沃尔夫指出:“美国已不再是自由贸易领导者,全球贸易正形成将其排除在外的新秩序。”
供应链重组浪潮:越南加速与中国合作建设三条标准轨铁路,扩大电子零部件采购。科技公司纷纷在东南亚布局芯片封装基地,车企构建“墨西哥-加拿大-美国三角供应链”规避关税。
多边机制觉醒:巴西在WTO总理事会联合15国谴责美国单边主义。中国提出“稳字当先、发展当头”方案,联合巴西、俄罗斯建立替代性供应链。
美国国内反噬:56%美国民众不赞同特朗普经济政策,共和党内部担忧农业州选票流失。若通胀突破高盛预测的3.4%,可能引发美联储延长加息周期,加剧经济衰退风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