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7-29 17:36

中美关税谈判信号乐观!全球制造业 3 分天下,美国你敢硬来?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7月28日至29日,中美正在瑞典开启第三轮关税谈判。但这次谈判的开场锣,却被两周内接连落地的两份重磅协定给搅动了局面。



就在谈判前夕,7月22日,日本和美国达成了新关税协议;7月27日(美东时间),欧洲和美国也达成了。这两份协议,老美下手可真叫一个“狠”,远超市场预期,让各大经济体都倒吸一口凉气,更给即将上场的中美谈判平添了几分压力。

日美协定: 日本对美商品零关税敞开大门,换来的却是美国对日商品15%的关税壁垒。更关键的是,日本承诺向美砸下5000亿美元真金白银投资,却几乎失了话语权——运营插不上手,赚的钱90%还得留在美国本土。

欧美协定: 条件更苛刻!欧洲对美国商品近乎零关税“伺候”,美国对欧洲商品却毫不客气地征收15%关税。同时,欧洲要拿出6000亿美元(比日本还多1000亿)投资美国,外加采购美国军火和高达750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



看看,对传统盟友都这般“狮子大开口”,这谈判氛围,你说中美这轮对上,压力能不大吗?桌面下的博弈,瞬间复杂了好几层。

面对这份压力,谈判桌上的牌会怎么打?咱们梳理出本次中美谈判的三种情况:乐观、中性、小概率负面。

01乐观:芬太尼关税的突破口?(值得期待)目前中国商品输美,顶着的是“三重税”:10%基础关税 + 20%芬太尼专项关税 + 川普时期遗留的20%。



很多商品综合税率高达50%,压力山大(除了半导体等少数豁免产品)。乐观的点在于: 这20%的芬太尼专项关税,有可能松动甚至被移除!

如果实现,综合税率将降至30%(10%基础 + 20%遗留)。别小看这20%的降幅,是实打实的利好。中国这边对美的10%关税也很可能随之调整,双向松绑,绝对超乎市场当前预期。



02中性:稳住就是胜利!(可能性最大)最现实的路径可能是:双方暂时“按兵不动”。不加新税,不设新非关税壁垒,同时把谈判桌再延长90天。

给彼此多点时间,好好磨最终的协议。对咱们做研究和交易的来说,这个结果完全可以接受!在全球贸易格局被搅得风高浪急的当下,“不恶化”本身就是一种稳定器。避免了因急决策而翻车的风险,留出了宝贵的战略回旋空间。

03负面:谈崩风险?(概率较低但需警惕)美方可能因近期对盟友的“成功”而信心爆棚,趁机对中国抬高价码——比如在能源采购(尤其是涉及俄罗斯的部分),或在美投资条件上发难。

若要求过于脱离实际,谈判可能卡壳。不仅90天延期泡汤,还可能引发更激烈对抗,比如中国收紧稀土管控,美国祭出非关税手段。不过,这种“掀桌子”的情况可能性较小,毕竟双输的局面谁也不愿看到。



压力归压力,但咱有理由不必太慌,核心在于中美双方都有强烈的现实需求绑着:

美方的算盘: 川普本人和其财长都公开表示期待谈判有进展。更重要的是,川普已经把2025年10-11月的访华行程,作为对核心选民的一项竞选承诺。中期选举在即,他们需要能拿得出手的外交政绩。

经济的铁链: 中国制造业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江山(注:世贸组织2024年数据约为31.7%)。美国即使喊着“制造业回流”,其产业链重构也离不开中国庞大而高效的供应链协作。深度绑定,绝非朝夕可解。



共同利益驱动: 稳定混乱的全球贸易秩序,防止供应链进一步断裂,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前两轮谈判并非毫无成果,理性博弈的空间依然大于对抗的冲动。

因此,虽然日美、欧美那两份“苛刻”的协议确实给中美瑞典谈判蒙上了阴影,制造了更复杂的博弈环境,但基于双方现实的经济纽带和迫切的政治需求,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仍是大概率事件。



最有望的剧本(中性情景)是稳住现状、延长谈判期(概率超60%),为最终达成一个更平衡、可持续的协议创造缓冲。即使乐观的芬太尼关税减免未能实现,维持现状本身也是一种“不输”。

市场无需过度悲观,反而应冷静观察谈判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性机遇(比如关税减让领域)。风浪之中,稳住舵,看清航道是关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关税谈判信号乐观!全球制造业 3 分天下,美国你敢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