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7-29 19:08

中美关税休战延长三个月!瑞典会谈释放经贸缓和信号

作者:微信文章
    贸易摩擦按下“暂停键”,为两国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期。

    7月底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中美经贸高层再次聚首。在为期四天的会谈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当前最紧迫的经贸议题展开磋商。会谈结束后,双方同步宣布延长现行暂停加征关税措施三个月,将原定8月12日到期的“暂停令”展期至11月中旬。

    这一决定意味着,中美互征关税将继续分别维持在10%(中方对美)和30%(美方对华)的水平,避免了关税税率反弹至最高125%-145%的紧张局面。

    此次关税休战期的延长,源于今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的历史性共识。当时双方同意在90天内暂停加征24%的关税,但保留10%的基准关税,为后续谈判争取宝贵时间。

    这一临时安排原定于8月12日到期,令众多外贸企业忧心忡忡。随着瑞典会谈达成展期协议,相当于给贸易摩擦按下了 “暂停键”,为双方企业赢得了三个月的缓冲期。

   “与中国的贸易目前处于非常好的状态。”贝森特在会前接受采访时已释放积极信号,“我们将讨论两国可以一同合作的其他许多领域。” 这种建设性姿态为谈判创造了良好氛围。

    本次瑞典会谈作为5月日内瓦、6月伦敦会谈的延续,首次触及超越关税的结构性问题,展现出双方寻求更深层次解决方案的努力。

    首先是内需转型与经济再平衡问题。

    美方在会谈中特别关注中国如何通过政策刺激居民消费(如提高社保覆盖、减税等)来消化过剩产能,从而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贝森特明确表示,希望中方收缩当前制造业过剩的态势,转向建设消费型经济。

    这一诉求与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存在契合点。上半年数据显示,尽管对美出口下降10.6%,但中国对欧盟(+6.6%)和东盟(+13%)出口显著增长,整体出口仍增长5.9%,内需转型已初见成效。

    然后是能源采购与地缘政治敏感带问题。

    能源议题成为会谈中的潜在摩擦点。贝森特计划向中国发出警告,要求其停止购买受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并避免协助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

    美方甚至威胁称,参议院两党支持一项立法,旨在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征收100%的“二级关税”。 中方则明确表示,能源进口关乎国家发展权,不会将经贸问题与地缘政治挂钩。

    再而是稀土供应链的安全博弈问题。

    稀土作为制造战斗机、导弹和新能源车的关键材料,成为会谈中的战略筹码。数据显示,美国国防工业87%的稀土依赖中国。

    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希望通过合作缓解关税压力,而美方则希望确保稀土供应稳定。 这一议题的复杂性因当前地缘政治环境而进一步加剧。

    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积极。黄金避险需求明显减弱,沪金主连7月25日下跌0.93%,资金开始转向权益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展期决定将利好多个领域。如出口导向型企业与跨境电商,特别是纺织、家电等传统出口企业成本压力缓解;科技股与半导体行业,此前美国已撤销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禁令;人民币汇率与外资流入:前两轮会谈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曾升破7.22关口。

    但是也面临着长期挑战。尽管三个月的展期带来喘息空间,但深层次矛盾并未消除。

    国内政治压力仍制约着双方的妥协空间。美国农业州与科技州的利益冲突(如农产品采购承诺与科技出口管制)、中国产业转移导致的约200万岗位流失,都是棘手难题。

    美联储已发出警示,关税成本可能推高美国通胀,这一担忧在7月16日发布的褐皮书中得到印证。

    市场预期透支风险也值得关注。部分利好(如关税调整、科技股上涨)已提前反映在股价中,若后续细则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回调。

    未来之路将从休战到长效机制。值得关注的是,贝森特在会谈中透露,双方已采取缓和局势的积极姿态,有望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这表明两国正在寻求超越临时安排的制度性解决方案。

    特朗普政府似乎也在寻求外交突破。据日媒报道,特朗普计划率30名美企CEO访华,复制其中东 “万亿订单”模式,意图通过稀土协议稳定供应链、降低通胀,为2026年中期选举积累政治资本。

    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从对抗转向合作的关键节点。三个月的展期只是开始,真正考验在于双方能否在结构性问题上找到平衡点。随着关税战暂时降温,更复杂的技术管制、供应链安全等议题可能成为未来博弈的新焦点。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时代,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尝试重新定义相处之道——既竞争又合作,既防范风险又不放弃共同利益。这一探索不仅关乎两国经济,也将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全球贸易秩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关税休战延长三个月!瑞典会谈释放经贸缓和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