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7-29 20:31

关税战继续休兵,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显效了吗?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7月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三轮中美高层贸易谈判结束后,双方宣布将延长自5月以来达成的关税“停火协议”。关税战继续休战,长期来看,是否是中国对美反制产生了效果?

一方面,中国对美制裁的反制能力近年来确实不断提升,对美反制的效果凸显,对美关税谈判筹码也越来越多。中国对稀土元素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限制,尤其是对中重稀土的严格管控,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美国对这些矿产的高度依赖,尤其是在国防技术领域,使中国的限制措施具备极强的杠杆效应,令美国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自身产业升级弥补供应缺口。例如,稀土元素对美国一系列装备至关重要,包括F-35战斗机、弗吉尼亚级和哥伦比亚级潜艇、战斧导弹、雷达系统等等,F-35战斗机含有超过900磅(约440公斤)的稀土元素,一艘阿利·伯克级DDG-51驱逐舰需要大约5,200磅(约230公斤)的稀土元素,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则需要大约9,200磅(约440公斤)的稀土元素。      美国虽然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国内稀土产业发展,但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生产的过程漫长且困难,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主导地位。到2025年底,MP Materials也只能生产1000吨钕铁硼(NdFeB)磁体,不到中国2018年生产的13.8万吨钕铁硼磁体的1%。2024年,MP Materials宣布其钕镨氧化物(NdPr)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300吨,而同年中国的钕铁硼磁体产量是30万吨。中国的反制措施在实质上有效遏制了美国通过关税施压达到目的的力度,强化了自身在关键矿产和供应链领域的战略优势。尽管未促使美国完全撤销关税,但中国通过出口限制提升了谈判筹码,迫使美国在关税政策上出现拖延和调整,推动其从单纯的关税对抗向更加复杂、多元的供应链韧性战略转变。这表明中国反制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不仅是防御,更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攻势。在25年第一次美国对华降税后,中国实际上仍在加强对稀土和其他关键矿产供应的控制,使其能够随意切断对美国的供应,长期断供可能会严重削弱美国的先进制造业。
另一方面,对等关税造成的经济反噬也是一大诱因。根据7月23日由外交关系协会(CFR)发表的评论文章,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初期施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已遭遇多方质疑。4月2日,他宣布对57个国家征收报复性关税,引发了金融市场下行、通胀预期上升和多国强烈反制。此后,特朗普在公众与企业界强烈反对声中被迫暂停政策,并多次延长期限。尽管特朗普在对外宣称“美国正在赢得贸易战”,但现实表明,其政府正试图对全面、高压、模糊的第一阶段策略进行调整,转向更有针对性的战术部署。斯德哥尔摩谈判后的暂停延长恰恰是这种调整的体现。特朗普政府意识到,试图以大棒通吃所有贸易问题,不但无法迅速达成实质协议,还容易反噬国内经济。因此,白宫贸易团队正在逐步转向一种“精细制导”的战略,即通过分领域、分产业、分对象来设计关税工具。例如,在通用消费品、必需品领域减少征税以降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而在如汽车、半导体、医药等高技术或受补贴竞争严重的行业精准施压,值得警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战继续休兵,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显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