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一带一路”上的绿色名片
作者:微信文章《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港口转型升级研究》一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港口的发展转型展开深入剖析,为读者洞察港口行业变革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其中,绿色港口建设相关内容,勾勒出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清晰脉络,更新了我的相关认知,使我深受启发。
本书对绿色港口的呈现具有理念与实践深度交融的特点。绿色港口以“经济收益最大化 + 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化” 为核心,将环保嵌入生产经营全流程。这一理念,精准呼应全球低碳、循环经济潮流,让港口不再只是货物吞吐枢纽,更成为生态守护的前沿阵地。在 “一带一路” 语境下,港口连接世界,绿色转型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所需,更是展现中国责任、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
书中呈现的国内实践,让理念落地生花。政策驱动下,船舶排放控制区、岸电推广等举措全面铺开;工程实践里,厦门港直购清洁电力降本增效,盐田国际码头凭节能减排摘得 “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 桂冠。数据反馈更是有力佐证:污染排放与能耗强度持续下行,彰显绿色转型实效。这让我看到,我国港口在绿色之路上正稳步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生态与经济协同的最大可能。
在绿色港口建设进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能源结构偏煤、技术资本投入大、跨区域协同不足,是横亘眼前的难题。书中给出的对策,为破局指明方向:加速岸电、新能源装备普及,用技术换能源结构优化;推广数字化管理,以智慧提能效;搭建绿色金融、碳交易平台,汇聚资本力量;完善法规标准,筑牢制度根基。这一套“组合拳”,体现了系统思维,让绿色转型有了可操作的路径。
阅读本书于我,犹如一场认知迭代。它让我看到港口绿色转型的深度与广度,理解理念、实践、合作、破局的内在逻辑。绿色、智慧、低碳三位一体,是港口升级的长远方向。科技创新将持续赋能,让港口更智能、更绿色;制度创新会打破壁垒,为转型松绑;国际合作将深化协同,让绿色理念跨越国界。这三者交融,将驱动港口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让我对港口未来充满期待——它们将在全球贸易中,既高效运转发展,又温柔守护生态,成为“一带一路” 上亮眼的绿色名片。
供稿 | 固机队
文 | 高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