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媒体负责人研修班学员走进卓尼大峪沟
作者:微信文章8月2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媒体负责人研修班成员们踏入卓尼大峪沟时,叮咚的溪流与经幡的猎猎声交织成自然的迎宾曲。这支由多国媒体人组成的考察团深入卓尼,在大峪沟的秘境风光中触摸生态脉搏,在马背驰骋间感受草原豪情,在“三格毛”服饰的斑斓经纬里读懂藏族文化密码,为丝路文明互鉴写下生动注脚。县委副书记贡保甲参加考察活动。
研修班成员们走进大峪沟,垂直高差2400米的地貌在此铺展成自然教科书:山脚溪流奔涌成瀑,山腰云杉挺直耸立,山顶草甸上经幡与野花共舞。在月亮门观景台,弧形岩壁与穿洞形成天然画框。
国外友人:非常感谢能有此次这么好的机会能够来到卓尼,见识到这么美丽的风景,这次机会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我在这里见识到了很多独特的风景,也见识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在此期间提供的帮助。
在大峪沟的草原上,跨上骏马,沿着洮河支流的轨迹驰骋。风掠过耳畔时,伊拉克国家电视台的伊万指着远处经幡飞舞的藏寨说:“马背上的视角让我理解了游牧文化对自由的向往,这与古丝绸之路的商旅精神一脉相承。”
国外友人:非常感谢能接受采访。从昨天开始,我们在卓尼这个地方真正享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自然,这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我们确实享受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自然,如此之多。如果少数民族群体和平地生活在一起,这是很好的,我们希望在中东的其他地方,在非洲也能看到这种景象,它真的,真的,真的很棒,令人惊叹。
卓尼的价值不仅在于大峪沟的奇景、禅定寺的钟声,更在于它如何以“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的历史底蕴,践行着“一带一路”的文明互鉴精神。正如一位欧洲媒体代表在笔记中所写:“在这里,每片经幡都在诉说——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本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卓尼融媒记者:乔文广)
责任编辑/王淑霞 审核/刘学花 总审核/郑培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