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3 14:33

《经济学人》|特朗普不肯让世界走出关税梦魇

作者:微信文章


六张图揭示关税如何损害美国、其贸易伙伴与本国消费者。

当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4月2日站在白宫外,宣布他的“解放日”关税时,世界顿时陷入混乱。这项所谓“对等”关税不仅威胁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

所幸,特朗普很快退让。4月9日,他将大多数国家的关税下调至10%;一个月后,对中国也作了相同调整。市场随即回暖,不确定性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开始尝试回归正轨。几乎所有人都在淡化这场风波——除了特朗普本人。



过去几天里,他签署行政命令,取消了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包裹的关税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而对中国的豁免早已被他取消。他还将对加拿大的“芬太尼关税”提高,声称这是对加拿大未能阻止该非法毒品流入美国的惩罚性举措。关税从25%上调至35%,他说这是回应加拿大的反制措施及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立场。

他还对来自巴西的超过一半进口商品加征50%关税,理由是巴西“迫害”该国前总统贾伊尔·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这让特朗普联想起自己在2021年被赶下台后的遭遇。



更令几十个国家(从人口14亿的印度到仅有4万人口的冰岛)不安的是,特朗普又将政策拉回“解放日”的疯狂。他对许多美国贸易伙伴加征新关税,理由是这些国家对美贸易顺差过大。这些关税将于8月7日生效。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届时按去年进口额加权计算,美国的平均关税将升至约18%。

部分国家趁4月9日以来的空档与美国展开谈判,承诺减少贸易摩擦、多购买美国产品或增加对美投资。7月27日,特朗普与欧盟达成协议,欧盟同意接受15%的平均关税。这一水平高于4月9日实施的10%,更远高于去年1.4%的平均水平;但总好过4月2日宣布的20%,以及特朗普5月威胁施加的50%。日本和韩国也达成了类似协议。

另一批国家仍在磋商中。7月31日发布的新命令威胁对印度加征25%关税。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频频抨击印度的“恶劣”贸易壁垒。尽管如此,印度官员仍寄希望于未来一周内通过谈判将关税再砍几个百分点。美国一面拉拢印度作为地缘政治伙伴,一面却让印度看到自己的宿敌——巴基斯坦仅被征收19%关税(而非4月2日宣布的29%)。

第三类国家则尚未与美国展开任何谈判。一些国家太小,无法重新吸引特朗普的注意。4月2日,它们被依据与美国的贸易逆差,草率地分配了“定制”关税。但在7月31日的新命令中,部分国家获得了某种“温和忽视”。例如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莱索托,最终仅被征收15%关税,与其他非洲国家相当,而非4月2日原本宣布的50%的惩罚性税率。

然而,该组中其余国家的处境并不乐观。一些国家再次面临类似“解放日”的严苛待遇,甚至变本加厉。比如土耳其,其关税已从10%上调至15%。



所有这些关税举措将叠加到特朗普任内实施的其他关税上——包括针对汽车、汽车零部件和金属产品的关税——以及他重新上任后继承下来的部分关税。部分商品(如电子产品和能源产品)被排除在外。若按去年进口规模加权计算,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所面对的平均关税,从不到3%的爱尔兰到超过40%的中国不等。



就在特朗普最新加税不久,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美国企业仅新增7.3万个就业岗位,远低于市场预期。某种程度上,这种放缓或与贸易不确定性有关。当关税上升时,企业会调整投资方向;但当关税一会儿升、一会儿降、再度飙升时,企业干脆选择推迟投资。

这类关税威胁,至少让美联储在降息以刺激经济方面面临更大障碍。本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无视总统及两位理事的施压,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他指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小于人们预期,也可能大于人们预期”,但“绝不会是零”。



即便消费者购买的是美国制造的商品,关税也可能通过供应链渗入最终售价。根据本刊估算,个人电脑、平板与相关外设受到的关税影响最为显著——约占消费者支出的17%。此外,家用大型电器与诸如电动剃须刀等小型个人护理设备,也受到不小冲击。关税越高,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就被“剃掉”得越多。



特朗普再度出招,全球金融市场似乎依然选择视而不见。“解放日”关税初次公布时,美国的汇率、股市与债券市场曾剧烈震荡;如今类似举动重演,市场却波澜不惊。投资者沉醉于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对眼前日益恶化的贸易混乱却集体失明。但当美国消费者真切感受到物价上涨、为日常商品与服务掏出更多金钱时,这种所谓的“远见”恐怕就会破灭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人》|特朗普不肯让世界走出关税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