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RAND:《超越关税:美国可以从中国工业发展之路中学到什么?》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4月17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发布评论文章《超越关税:美国可以从中国工业发展之路中学到什么?》(Beyond Tariffs: 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s Industrial Playbook)。
文章提出,尽管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存在重大差异,两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中国在产业战略方面的举措仍然可以为美国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文章原文为英语,中企出海研究将介绍机构、作者背景,并摘编翻译和介绍其主要内容,以供学习探讨。编译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本文全文约4210字。
— ༄ —
▍机构背景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是美国顶尖的非营利性、无党派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
兰德公司在美国设有4个办事处,在欧洲设有3个办事处,在澳大利亚设有1个办事处,其专家走遍世界各地进行研究。
兰德公司的长处是预测性、长远性的战略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预测经过很长时间后被证实,包括准确预判了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大萧条和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
▍作者背景
文章作者是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弗朗西斯卡·吉雷蒂(Francesca Ghiretti)和本杰明·莱南(Benjamin Lenain)。
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是兰德中国研究中心代理副主任,也是兰德华盛顿特区办事处的高级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经济、中美经济关系、产业政策和金融问题。
在加入兰德公司之前,迪皮波是彭博经济研究院的高级地缘经济分析师。他曾担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经济学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在美国情报界工作了11年,包括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担任经济问题情报官。
迪皮波拥有达特茅斯学院的经济学和哲学学士学位。
弗朗西斯卡·吉雷蒂(Francesca Ghiretti)是兰德欧洲中国计划主任,也是兰德欧洲公司的研究负责人。她是中国外交政策和中欧关系方面的专家,也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瓦德瓦尼人工智能和先进技术中心的兼职研究员。此前,她曾在英国伦敦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担任高级地缘经济学研究员,并在欧洲最大的中国问题智库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担任分析师。
吉雷蒂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大战略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她的论文《中国在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证券化》探讨了经济手段如何成为安全问题,获得了杰出论文奖。她还是《中国投资与欧洲经济安全转向》一书的作者。
本杰明·莱南(Benjamin Lenain)是兰德公司的政策分析师。
— ༄ —
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通过对贸易伙伴征收关税,来刺激美国的工业复苏。
中国——美国关税的主要目标——经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扩张,在一代人之内摆脱了贫困,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和出口国。
尽管中国的政治经济具有独特的性质,其工业发展之路也存在自身的挑战和问题,但在美国试图发展国内制造业时,中国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使美国受益的宝贵经验教训。
▍01 中国并不依赖基于关税手段的进口替代战略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产业升级方法远比传统的进口替代策略要复杂得多。
(一)产业政策
中国的产业政策雄心勃勃,使用了许多工具来促进国内投资和生产,包括产业补贴、税收抵免、廉价土地、政府采购、本土化要求以及国家政策性贷款和投资。
传统的进口替代策略依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允许国内企业在受保护的市场中扩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中国众多政策工具之一,并不是中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中国也使用了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但使用态度谨慎克制。美国的关税收入占GDP的比重高于中国(图1)。
(二)吸引外资
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开放态度,使其有别于其他采用“东亚发展模式”的经济体。中国通过“引进来”战略着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促进先进技术转让和技能提升。中国欢迎发达经济体的投资,鼓励设立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在2000年代主导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但自2010年代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接管了主导地位(图2),这反映了中国的“本土创新”战略已经至少取得了部分成功。
(三)成效
中国在产业政策和外国投资方面采取了上述方法,再加上改革和不断增长且竞争激烈的内部市场,使其走上了成为世界顶级制造商的道路。
到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美国(图3)。然而,就流失全球市场份额而言,最大的输家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02 中国具有长期的、可预测的发展规划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是其他缺乏类似治理结构和制度能力的国家无法复制的。中国使用了具有一定程度可预测性的长期规划,使其能够战略性地引导产业和金融部门。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很了解哪些产品和技术是中国自己有能力在国内生产的,哪些必须从国外进口。无法在国内制造的东西,一方面可以进口和储存,一方面通过本土创新措施激励中国公司开发替代品。
中国的一些规划跨越十年或更长时间,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2021-2035))和《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
其他的规划则更为常规,例如中央和地方政府运作的一系列五年发展规划。许多是针对行业的,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2021-2035))和《“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botics Industry (2021-2025))。
这些规划文件设定了发展目标,指导了企业、金融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党政机关,并提升了一些可以加强商业环境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当中国需要应对意外事态发展时,它可以更新规划并提供新的战略指导。
投资者通常认为,包括新兴技术在内的优先发展行业,是相对安全的投资目标,部分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当中国表示要实现特定目标时,投资者会倾听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方面,这种方法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创新。另一方面,它导致了当前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中国在一些市场需求低于预期的行业的产能过多。
▍03 出口导向型增长依赖于更大的外部市场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2000年代实现出口导向型增长,是因为它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如今,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知道,不能再依赖出口来实现可持续增长。如果这样尝试,包括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其他国家可能会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抵制。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下降(图4)。2025年,中国经济规划的重点是提振国内消费。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它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太大,其国内需求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与它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出口导向型增长将更加不可行(图5)。
▍04 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并非基于被低估的汇率
从2000年到2014年左右,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低位,促进出口并积累外汇储备,但这种情况已经在十多年前发生了变化。
2015年以来,人民币主要面临资本外流带来的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更多地是为了支撑汇率而不是压低汇率,将经济和金融稳定置于出口之上。
因此,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积累国。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迅速上升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将使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潜在的汇率谈判变得更加困难(图6)。
▍05 中国更加关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成本和生产率仍然远低于美国(图7),但中国更关注通过自动化提高制造效率。中国的科技产业政策旨在提升价值链,引领未来技术,获得全球市场份额,实现自力更生,着眼于国家安全。
中国制造业的重点是自动化,工厂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强度(平均每名工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四年内翻了一番,截至2023年,工业机器人强度已超过美国。
如果美国想要保持竞争力,美国的新制造业可能需要资本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
▍06 中国加倍投入研发支出
中国通过支持中国的研究实验室、学术机构和公司,在科学和创新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中国大部分研发支出由企业支付,但政府研发支出却迅速上升。十多年来,北京的科技预算一直超过GDP的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有望在研发支出方面超过美国(图8)。
研发支出不一定转化为制造业产出,但这种趋势对美国的创新优势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07 对美国的经验教训
美国并不是试图复制中国的产业战略,本文也不认为它应该这样做。尽管如此,美国可以从中国过去30年的做法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没有为传统的进口替代战略辩护,而是强调使用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在内的许多工具的重要性。关税可以成为一种工具,但对中国来说,关税并不是主要工具。
其次,虽然国家规划也有局限性,但任何政府计划都应该是长期多年持续的,并增强可预测性。企业需要有信心投资,产业战略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美国商品有市场,但制造成本高昂,海外替代市场数量有限,将使制造业出口难以推动美国整体经济。
第四,中国现在可能正在努力应对美国关税的汇率贬值压力。人们可能会争论美元的全球作用是否是一种“过高”的特权或负担。如果美国寻求人民币兑美元走强,将比20年前困难得多。
第五,创新和生产力对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由于美国的成本高于中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美国制造业可能会更加自动化。这意味着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份额的任何增加,都可能不会与它促进就业的水平相匹配,也不太可能“带回”“中国冲击”期间失去的工作岗位。
第六,政府不资助大部分研发——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但它在科学和创新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可能会在几年内在总体研发支出和政府资助的研发支出方面超过美国。研发支出并不直接等于创新,但它是一个因素。削减美国联邦研发支出将无助于美国与中国竞争。
— ༄ —
原文链接:
Beyond Tariffs: What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s Industrial Playbook | RAND,https://www.rand.org/pubs/commentary/2025/04/beyond-tariffs-what-the-us-can-learn-from-chinas-industrial.html
译者参考链接:
1.Gerard DiPippo - Profile | RAND,https://www.rand.org/about/people/d/dipippo_gerard.html
2.Francesca Ghiretti - Profile | RAND,https://www.rand.org/about/people/g/ghiretti_francesca.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中国政府网,2020年11月2日,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02/content_5556716.htm
4.《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1年12月21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28/content_5664988.htm
5.《余永定:回顾近8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轨迹,什么才是央行最佳汇率政策》_腾讯新闻,https://news.qq.com/rain/a/20230203A088F400
6.《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求是网,2025-01-27,http://www.qstheory.cn/20250127/df6097ee8be5411eabf374a845aa6ecb/c.html
#对外投资
— END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