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氢能遇冷:欧盟目标恐难实现,多个国家削减项目资金
项目取消、资金削减——绿色氢能理想破灭?曾被视为能源转型“希望之星”的绿色氢能,如今正遭遇全球范围内的冷却。由于成本高昂、市场需求疲软,多个国家和企业纷纷取消或搁置项目,甚至削减原定预算。这使得依赖氢能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
绿色氢气:理论可行,现实骨感
绿色氢气是通过电解水而获得的,所需电能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为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这种氢气被称为“绿色”。但这一过程极其耗电。相比之下,从天然气和煤中提取的“灰色氢气”成本低廉,却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根据Westwood Global Energy的数据,欧洲原定到2030年建成40吉瓦的绿色氢能产能,但预计实际实现的仅为约12吉瓦,即不到五分之一。该机构氢能主管佐佐村隼(Jun Sasamura)坦言:“照目前情况看,欧盟2030年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产业“进入失望之谷”
企业纷纷抱怨:高昂的生产成本与市场需求的缺失,使得投资变得无利可图。葡萄牙能源巨头EDP首席执行官斯蒂尔维尔·德安德拉德直言:“绿色氢气不过是一场被夸大的期待,如今已经进入失望之谷。”
尽管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氢能项目提供了4亿欧元补贴,但真正愿意购买氢气的客户却寥寥无几。EDP与其西班牙同行伊维尔德罗拉(Iberdrola)都因缺乏买家,暂停了部分项目。
成本差距巨大,企业望而却步
绿色氢气目前远高于传统能源的价格。德国一家锻造企业Dirostahl的负责人表示,他们购买绿色氢气的价格为每兆瓦时150欧元,而天然气仅需30至35欧元。他直言:“这简直是经济上的自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绿色氢气要在2035年至2040年之间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基础设施落后成最大瓶颈
氢气的运输与储存也面临巨大挑战。它需要高压罐或极低温环境,而传统天然气管道又容易泄漏。西班牙希望到2030年建成国内氢能基础网络,但欧盟整体则预计将延后2至3年。
西班牙天然气网运营商Enagas的负责人表示:“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否则市场就永远无法真正启动。”
政府“降温”,全球项目陆续缩水
多个政府也在下调氢能目标:
意大利将6亿欧元从氢能项目转用于生物甲烷。
法国下调2030年电解产能目标逾30%。
葡萄牙削减氢能计划45%。
荷兰缩减氢气预算,转向建设两座新核电站。
澳大利亚虽承诺数十亿补贴,但许多项目仍被搁置或取消。
现实远低于理想:全球净零之路困难重重
据Wood Mackenzie数据,目前全球绿色与低碳氢气的年产能仅为600万吨,远远低于2050年全球气候中和目标所需的4.5亿吨。
这意味着,仅靠绿色氢能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仍遥遥无期。绿色转型的梦想,需要更多务实的路径与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绿色氢能的历程可谓是“高开低走”的典型代表,就像一位初出茅庐的选手在起跑线上激情澎湃,却在转角处因为“现实骨感”而摔了个四脚朝天。
首先,我们得看看绿色氢气这位“希望之星”是如何迅速变身为“失落骄子”的。它本应是通过风能和太阳能电解水获得的干净能源,号称无碳排放、清新环保。但就像一部高预算的科幻电影,光有好莱坞的理念,却没有足够的票房支持,最终也难逃“票房惨败”的命运。
根据Westwood Global Energy的数据显示,2030年欧盟预定的40吉瓦绿色氢能产能目标,现在看起来就像那一根被遗弃的生日蜡烛,实际上预计只会实现约12吉瓦。这就像是在说:“我们原本想去月球,但现在只能到趴着听音乐的沙滩上晃晃。”
而企业方面的“失望之谷”更是让人心疼。葡萄牙EDP首席执行官直言不讳,认为绿色氢气不过是“夸大的期待”,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某些“网红项目”——个个看上去光鲜亮丽,等到深入了解才发现其实只是“用力过猛”的泡沫。
至于企业的购气成本,那更是一场“经济自杀”的闹剧。每兆瓦时150欧元的绿色氢气价格与天然气30至35欧元的差距,无疑是一道让人叹息的“选择题”。谁愿意当那个“冤大头”,去买那些价格如同星际飞船般高不可攀的氢气?
基础设施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坑,氢气的运输和储存对技术的要求可非同小可,这仿佛是要让一个初学者直接跨越到专业运动员。这使得西班牙的氢能基础网络建设目标不得不推迟,而欧洲的整体目标也因此变得“任重道远”。
最后,多国政府纷纷下调氢能目标,让人怀疑这个始终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是不是该考虑换个“发型”,重新修整一下形象。随着意大利将6亿欧元转向生物甲烷,法国缩减产能目标,连荷兰都开始向新核电站低头,这可真是“变化太快,让我猝不及防”。
总而言之,绿色氢能的未来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期待而自动开启。路径依旧曲折,前景仍需明朗,未来的“净零之路”也许需要更多靠谱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光靠梦想的渲染。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