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8-5 02:55

“一带一路”如何发展?《高端访谈》推出“高能论坛”

作者:微信文章


CMG观察

当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卡瑟马利耶夫畅谈中吉乌铁路贯通“中国-西亚-欧洲”运输走廊的蓝图,当埃及规划、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亚用“量身定制”形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在地化实践,当“鲁班工坊在28国培养人才超6万人次”的民生数据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者的理论碰撞出火花——这场思想激荡的高端对话,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广泛共鸣的生动写照。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端访谈》栏目与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将如何发展?”主题分论坛,邀请政府首脑、官员、国际顶尖学者及企业领袖,以国际化视角共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向世界传递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清晰信号。

对话底气

源于深厚的积累

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走入现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朋友圈日益壮大,已成为各国探寻国际合作方向、求解共同发展之道的重要参考,也是近年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热门议题。

今年夏天,《高端访谈》团队与夏季达沃斯论坛合作,搭建媒体桥梁,打造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新引擎。论坛流程“零差错”,思想交锋“无延时”,离不开团队的超前部署、数月筹备,更离不开长期以来的深厚积累。

自2022年10月开播以来,总台重点项目《高端访谈》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主要样态,成为读懂当代世界与中国、阐释大国影响力的“思想解码器”,全媒体累计触达超260亿人次。仅2025年上半年,节目全媒体受众规模3.41亿人,其中年轻用户占比44.00%。

丰富的内容资源,成为团队设置议题的重要依据。在过往100多期专访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频出现,被多国领导人高度评价。针对本次论坛,团队梳理提炼出“合作共赢”“绿色转型”“民生改善”三大关键词,构建起分论坛内容设计的坚实逻辑,确保议题既有战略高度,又具现实温度。

论坛现场,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卡瑟马利耶夫发表主旨致辞,埃及规划、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亚、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海兵、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钱朝阳、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洪源远等重量级嘉宾展开深度对话。他们的观点碰撞,不仅代表各自国家或领域的立场,更是共建“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集中体现。

这场由总台搭建的对话平台,汇聚了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与思想者,成为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思想交锋

传递清晰的信号

论坛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就、挑战与未来展开,通过嘉宾亲身经历介绍成果案例,既彰显“大基建”的扎实成就,又体现“小而美”的民生温度,向世界传递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清晰信号。

回顾“大基建”成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周海兵系统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带来的四大深刻变革:全球互联互通新路子、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各国民生改善新贡献、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埃及规划、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亚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在于“量身定制”和“契合共建国战略”。

介绍“小而美”的温度,周海兵副主任则列举了鲁班工坊的技能培训和“澜湄甘泉行动”的清洁饮水,用“6万人次”“上万村民”等具象数据,让发展成果可知可感。中国南方电网总经理钱朝阳的发言紧扣“用上电、用绿电、用好电”的民生需求。与老挝合资成立的输电公司引入中方管理后,跨省停电次数骤降70%,秘鲁首都利马引入中国配电网技术后显著提升了供电可靠性,这些生动案例正是“小而美”的最佳注解。

本次论坛还邀请在比较政治学领域有影响力、出身新加坡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洪源远从学术层面剖析这一转变的意义,她曾与联合国合作、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产生的影响。她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绝不仅限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在于构建“发展生态系统”,推动发展理念的革新——顶层把握方向和愿景,基层因地制宜创新调适,这既是中国发展经验的精髓,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有助于打破西方“非此即彼”的发展模式迷思。

当媒体把麦克风同时递给各国政府官员、跨国企业负责人和国际问题学者时,它便成为一个“公共接口”,成为一台实时运转的“全球治理路由器”,不仅同步输出议题,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把分散在政策、资本、学术交流、国际协作等处的“数据包”重新编码传播,通过高能对话形成国际共识,实现政产学研媒的跨界共振。

客观讨论

有力回击杂音

洪源远:在我的研究中,我认为可以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理解为一种全球层面的“引导创变”,或者可以用更易懂的表述——“引导调适”。

王冠:请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洪源远: “引导调适”是指顶层把握方向,而不是发号施令。它确立发展目标和愿景的总体框架,而具体实施主体,也就是基层实践者,则负责因地制宜地创新调适。

王冠: “引导创变”而非“发号施令”。有时措辞的微妙差异,反映的其实是“引导”和“施令”的认知差别。

身处国际高端对话场,事实层面的交流分享只是赢得共识的第一步——面对一些海外媒体报道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甚至污蔑,本次论坛直面尖锐问题进行讨论。多方对话中,总台主持人王冠敏锐捕捉到不同嘉宾发言中的新知,并通过互动提问邀请嘉宾进一步阐释,让现场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首先,论坛从理论层面破题,用先进发展观对认知偏差进行“降维打击”。洪源远教授指出,一些西方舆论常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预设为一个高度集中的“总体规划”,却忽略了其内在的适应性与调适过程——共建“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更带动了一整套发展生态系统的建立。她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一种更加灵活的发展路径,这是全球发展领域规模最大、推进最快的实践探索。”

进而,论坛从实践层面回应具体关切。针对谣传的合作项目标准对中方“宽松”,拉尼亚部长强调项目融资需符合国际机构严格的环保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要求,不存在弄虚作假的空间。吉尔吉斯斯坦总理卡瑟马利耶夫更以去年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实例有力驳斥了质疑。他强调,在当今充满危机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艰难时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所需”,众多国家正一致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论坛”何以“高端”?不仅在于其对谈的嘉宾和议题,更在于其讨论的语态与内涵:秉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给予嘉宾深度表达交流的空间,以观点引领、用事实论证。当表达的期待遇到友好平等的对话场,真正的沟通就此开始了。



分论坛内容上线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栏目、《国际时讯》栏目及央视新闻客户端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据统计,相关报道全媒体累计触达1.38亿人次,受众规模达9359万人。其中,27.97%为年轻用户,10.37%的用户通过新媒体渠道收看,彰显了内容的吸引力与传播的广泛性。

《高端访谈》携手夏季达沃斯论坛推出共建“一带一路”专场,把采访“搬”进全球思想交锋的集会地,实现从“提问者”到“议程设置者”的角色升级,这样的场景扩容、空间转换突破政要专访的单一性,让来自不同国家的政府首脑、官员、国际顶尖学者及企业领袖一起摆事实、讲道理,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叙事张力与国际感召力。



主   编 ▏申   勇 张   勤 杨   华 窦小文

执行主编 ▏徐朝清 潘林华 张亚东 鲁子奇

责任编辑 ▏降碧桐 阴丽萍 胡姝姝 徐   克

撰   稿 ▏钱思羽

制   作 ▏张思琪 孙嘉瞳 姜芃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带一路”如何发展?《高端访谈》推出“高能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