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兄弟”到“关税大棒”,印美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
作者:微信文章作者:艾文
2025年8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上火力全开,指责印度靠进口俄罗斯石油转手倒卖赚暴利,扬言要对印度商品“大幅加税”。这已是特朗普一周内第二次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7月30日,他刚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外加“惩罚性措施”。曾几何时,莫迪与特朗普在休斯敦同台“秀恩爱”,被誉为“21世纪最铁的伙伴关系”,如今却翻脸比翻书还快!
从“热恋”到“冷战”
美印关系这艘小船的第一次颠簸,来自贸易场上的硬碰硬。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商品贸易伙伴,但印度每年对美四五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和高关税让特朗普火冒三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平均关税率高达17%,在全球名列前茅,摩托车、农产品、医疗器械等美国货被挡在门外。特朗普祭出“美国优先”大旗,扬言用关税逼印度开放市场,尤其盯着印度农业和乳制品市场不放。
可对莫迪来说,这不是开个门那么简单。农业和乳制品是他的票仓命脉,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动不得!一旦让步,国内抗议浪潮可能让莫迪的联合政府摇摇欲坠。更别提印度的“印度制造”计划,靠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哪肯轻易向美国低头?特朗普还想把产业链拉回美国,根本不屑把工厂搬到印度。这场贸易战,双方各怀心思,谁也不肯先服软。
从“御前先锋”到“靠不住的盟友”
美印关系曾是“制华”战略的黄金搭档。2008年的《印美民用核协议》开启了两国蜜月期,美国送武器、搞军演、共享情报,恨不得把印度捧成印太地区的“扛把子”。可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让这层滤镜碎了一地。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搞恐怖袭击,信心满满要教训对手,结果两周不到,6架战机被击落,前线指挥所被炸,军事神话彻底崩塌。特朗普不仅没站队印度,还高调促成停火,自封“和平使者”,顺便请巴基斯坦军方高层吃了个饭。这波“等距外交”让印度颜面扫地,莫迪政府被国内舆论骂得狗血淋头。
更让美国失望的是,印度对俄态度“太不给力”。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的39%,每天200万桶,成了俄油第二大买家。印度还继续采购俄制武器,陆军装备70%-80%依赖莫斯科。特朗普怒斥印度“资助俄罗斯”,可印度反呛:当初是你们美国鼓励我们买俄油稳定市场的!这“双标”操作让印度心寒,也让美国怀疑:这盟友,靠得住吗?
智库哈得孙研究所的阿帕尔娜·潘德直言,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搞不定,还指望它对抗中国?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幻想,算是彻底破灭了!
莫迪的内外困局
对莫迪来说,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简直是内外夹击。国内,联合政府本就不稳,2024年大选失势让莫迪如履薄冰。开放农业市场?农民得炸街!减少俄油进口?能源价格得飙升!更别提特朗普驱逐印度移民的“骚操作”——军机运送戴镣铐的移民回国,画面在印度媒体上疯传,直接点燃民族主义怒火。反对派趁机猛攻,骂莫迪“对美太软”,逼得他必须硬刚回去。
可硬刚又谈何容易?印度外交部8月4日强硬表态,批美国“双标”,还搬出数据:2024年欧盟与俄罗斯贸易额675亿欧元,美国也有52亿美元,凭啥只盯着印度不放?莫迪想保住“强人”形象,又不想彻底撕破脸,夹在国内民意和美国压力之间,进退两难。
印度的“多边平衡”要玩砸?
印度一直靠“战略自主”在美、俄、中之间左右逢源,可如今这套玩法快兜不住了。大量进口俄油和武器,不仅惹恼美国,也让印度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里的“亲西方”标签显得尴尬。中俄印三方对话虽在2025年7月重启,但中国对印度的信任早已跌至冰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胡仕胜一针见血:印度想脚踩多条船,但没筹码左右局势。
更麻烦的是,特朗普的施压可能逼印度重新调整对华策略。摆出改善中印关系的姿态,或许能换点谈判筹码,但印度“亲美制华”的大方向短期内不会变。可如果美印关系继续滑坡,印度可能被推向俄罗斯,甚至与中国谨慎和解。这局棋,印度走得步步惊心。
友谊的小船还能不能稳住?
美印这艘“友谊小船”翻得猝不及防,贸易战、地缘猜忌、国内政治的“三重奏”让双方从“真兄弟”变成“塑料盟友”。特朗普的“交易思维”和印度的“战略模糊”硬碰硬,注定火花四溅。
短期看,关税战和外交口水仗还会升级,但美国建制派的稳重和特朗普的实用主义也可能让双方找到妥协点。印度呢?还得在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间找平衡,借句印度老话:“风筝飞得高,全看风向和线。”美印关系这只风筝,能不能飞稳,就看双方怎么拉线了。
推荐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