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深夜修改关税!多国命运大反转,“赢家”只有这几个,真正意义上的赢家一个都没有?
作者:微信文章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深夜签署行政令,将“对等关税”生效日从8月1日延至7日,税率10%—41%,全球市场瞬间震荡。
这场被推迟数月的关税调整,终究以新面貌袭来。白宫文件显示,此次涉及68个国家和地区及27个欧盟成员国,未列明国家统一征10%,转运商品加征40%。与4月相比,税率整体下调,最高从50%降至41%,但各国境遇仍天差地别。
瑞士被征39%关税,远超此前威胁的10%。这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18%的出口流向美国,其中近六成受影响。手表、巧克力、工业机械等行业首当其冲,企业主直言39%的税率让对美贸易成了“赔本买卖”。谈判代表团与美方会面后空手而归,政府只能表态将继续磋商,却难掩行业面临的“海啸”式冲击。
巴西和印度被加征50%关税,成了受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卢拉与莫迪通电话,直言要联手提升双边贸易额。印度一度传出搁置对美武器采购计划,虽然后来否认,但莫迪“不出卖农民利益”的表态,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回应关税。巴西输美咖啡豆税率叠加后高达90%,纽约街头一杯卡布奇诺可能从4.5美元涨到6美元,农业部连夜联系中国,想用人民币结算大豆换取更多订单。
日本原本以为和美国达成了协议,却在关税生效时发现“税收减轻”承诺没兑现。被征15%关税的日本,看着欧盟享受着“低税待遇”,首相石破茂急着要求美方修正行政令。经济再生大臣说美方承诺修改,但时间“由美方定”,这话里的无奈藏都藏不住。
东南亚国家日子也不好过。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被统一征收19%关税,等于把过去五年靠产业转移攒下的成本全吐了出来。越南纺织业预计年底损失22亿美元订单,占全国GDP的0.8%,台企、韩企老板们一边盘算着把工厂搬到印度,一边怕莫迪政府哪天又出新政策。
美国自己也没占到便宜。耶鲁大学数据显示,平均每户家庭今年要多掏2400美元,相当于把全年汽油钱扔进了海关碎纸机。零售联合会算过,家电可能涨价1.7%,一台1000美元的冰箱多花17美元,却能让电商购物车清空率飙升到19%。通用汽车、大众等车企损失超10亿美元,7月失业率升到4.2%,制造业连续5个月萎缩,工厂就业人数跌到5年最低。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东京股市早盘跌3%,尾盘收窄到1%;欧股期货先绿后红,交易员骂着“疯子”却还得继续敲单。美元涨了0.8%,黄金跌了15美元,避险资金乱撞。美股零售板块48小时蒸发300亿美元,亚马逊跌4%,沃尔玛跌3.2%,Costco跌2.8%。债券交易员押注美联储明年降息两次,怕的就是关税带来的输入型通胀把经济拖进滞胀。
加拿大铝材关税从25%涨到35%,安大略省省长连夜开会,要对美出口电价加25%“报复费”,纽约居民说不定一觉醒来空调电费就涨了。墨西哥汽车关税暂时维持25%,总统辛鲍姆放话,只要美方再动一下,玉米订单就转向阿根廷和巴西。
欧盟看似拿到15%的“优惠税率”,却没人敢松口气。德国大众估计,关税每涨1%,SUV就少卖4000辆;法国葡萄酒商担心,一年下来波尔多酒对华份额会被智利抢走12%。他们怕的不是税率,是政策反复无常让长期订单变成了短期赌博。
印度被征25%关税,看似比之前降了1%,可去年对美顺差480亿美元,关税直接抹掉三分之一利润。刚砸了百亿美元补贴发展芯片、制药,想借中美摩擦分杯羹,结果市场先被特朗普关了一半门,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特朗普说“美国再次伟大”,配图是深夜签署文件的背影,却被网友P成便利店收银员,配文“收钱可以,找零没有”。白宫内部说推迟七天只是让海关“少出错”,谈判团队连会议室都没订,明摆着“先交税再谈”。
被问及美国物价会不会涨,特朗普说“只有数千亿美元收入会飙升”。可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成本最终由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美国关税已到百年高位,这场博弈里,谁都没成为真正的赢家。各国要么忙着谈判,要么想着报复,要么盘算着转移产业,全球供应链被拆得七零八落,运输、库存、融资成本全在涨,利润被一层层关税啃噬。
所谓的“赢家”,或许只有那些从混乱中短暂获利的投机者,但长远看,在全球经济这艘大船上,没有谁能真正独善其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