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闹剧:一场自毁长城的“经济自杀”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的美国,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危机。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警告:若最高法院维持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美国财政部将被迫退还约半数已征收的关税,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这场由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不仅未能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反而将美国经济推向了悬崖边缘。从制造业萎缩到通胀飙升,从财政赤字扩大到全球贸易体系撕裂,美国的关税政策已沦为一场自毁长城的“经济自杀”。
一、法律裁决:特朗普关税的“致命一击”
2025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给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判了“死刑”。法院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加征关税的行为超越法定职权,因为该法案从未明确赋予总统此项权力。这一裁决直接动摇了特朗普贸易战的核心法律依据,导致自2018年以来征收的全球关税面临非法风险。
特朗普政府迅速反击,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并声称对胜诉“充满信心”。然而,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表态却透露出不安:若最高法院维持原判,财政部将不得不退还约半数关税收入。以2025年6月为例,美国单月关税收入达272亿美元,财政年度内海关收入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若退还半数,联邦财政将遭受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赤字进一步扩大,政府在基建、减税等领域的支出能力将被严重削弱。
二、制造业崩溃:关税保护下的“产业空心化”
特朗普政府曾宣称,关税是吸引制造业回流的“秘密武器”。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脸。2025年,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工厂建设支出同比下降6.7%,汽车行业等关键领域因进口零部件关税高企而遭受重创。
福特汽车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由于从墨西哥进口的零部件关税飙升,福特预计全年利润将被蚕食20亿美元。为规避关税,福特不得不加速将生产线转移至加拿大和欧洲,导致美国本土岗位流失加剧。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全球产品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已升至20.1%,为110年来最高水平,但制造业就业人数却比2016年减少了50万。关税保护不仅未能拯救美国制造业,反而加速了其“空心化”。
三、消费者买单:通胀与物价飞涨的“双重暴击”
特朗普政府始终否认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7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9%,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标志着关税政策正推高通胀压力。美联储警告称,持续性通胀风险与就业增长放缓并存,可能威胁经济稳定。
消费者已深切感受到关税的刺痛。从家电到汽车,从服装到食品,美国市场上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已承担约22%的关税成本,若政策延续,这一比例可能升至67%。一位密歇根州的工人抱怨:“我每月工资没涨,但超市账单却多了200美元。特朗普的关税,最终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买单。”
四、全球撕裂:美国单边主义的“末日狂欢”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伤害自身,更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前所未见”的破坏。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警告,全球在世贸组织条款下进行的贸易占比已降至72%,美国对全球产品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飙升至20.1%,远超历史水平。
面对美国的霸凌,贸易伙伴纷纷反击。欧盟通过“交换式让利”协议规避关税冲击,如将汽车关税降至15%、承诺采购美国能源产品;中国则加速推进“双循环”战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东南亚国家则成为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最大赢家,吸引大量外资涌入。美国的单边主义,最终将自己推向了全球贸易的边缘。
五、未来何去何从:最高法院裁决下的“生死抉择”
如今,美国的关税命运掌握在最高法院手中。若裁决维持原判,特朗普政府将面临两难选择:是退还数百亿美元关税、承认政策失败,还是寻找“其他法律依据”强行延续关税?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已提出启动《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调查(该条款曾被用于钢铁和铝关税),作为实施关税的“替代方案”。然而,这一举动可能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加剧制造业与消费者的不满。更关键的是,无论最高法院如何裁决,美国的关税政策已彻底暴露其脆弱性——它既无法保护本土产业,也无法赢得全球竞争,最终只能沦为一场自毁长城的“经济自杀”。
结语
美国的关税闹剧,是一场由傲慢与短视引发的经济灾难。从法律裁决到制造业崩溃,从消费者买单到全球撕裂,美国的每一步都在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强国之路,而是自掘坟墓。当最高法院的法槌落下,美国或许将被迫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更没有哪个国家能通过关税赢得未来。
注意:如果您认为本号发布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本号,本号将尽快予以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