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吃不粘锅涂层能减肥?
作者:微信文章9月19日,第35个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隆重公布。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Prizes)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评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makes people LAUGH, and then THINK ”的研究。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gpBJ6jBFXJiamwYq6iaibzib1QiaWib1mMhCkcRIGqFib53JGVxbWXCXo7Yia1HspbADVcHrURicDeepvianG6H9bpBh2KS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2
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专门授予那些“看似让人发笑,但实则让人深思”的“非主流”研究。设立这一奖项的初衷也是为了表彰那些“不一样”的研究,表达对想象力的尊重,并启迪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领域的兴趣。
http://mmbiz.qpic.cn/mmbiz/gpBJ6jBFXJiaYGt872qbswl0jOqkgD2WdEdQbgMYytNFBdga6nUhicQJMraMA06Ec0ic7kPAUrUQTEeyEHe7K6QQ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1
每年的9月份,人们会欢聚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举行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现场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1100位观众有幸观摩整场典礼。所有搞笑诺奖的奖项都将由货真价实的诺奖得主亲手颁发,按照传统,奖品将包括一个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而专门设计的“奖杯”,一份获奖证书(其实就是一张打印纸,但上面有真正诺奖得主们的签名,所以也非常珍贵),以及10万亿元(不过不是美元,是津巴布韦元,约合人民币……25元)。与此同时,全球无数的观众会守在电脑前观看这一颁奖典礼。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gpBJ6jBFXJgvqC8y1WjOcDW0sxchX8aj4Go65UaN2f6V2EXpTnAicvicsNEmyNDd4kicSVwcfHN58EyxgB2g7nQS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2
2025年的搞笑诺贝尔化学奖的成就,是零卡零食-特氟龙,获奖者是Rotem Naftalovich、Daniel Naftalovich和Frank Greenway。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肥胖危机。如今,研究人员凭借一项激进的新方法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通过给人们喂食特氟龙来大幅减少卡路里摄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Koeb9t5fNo9CJ63hfFAELM97fOOBnHicB2xpXvDic3QsLtMouIq3MkFGh62CqTsOOj5utcoCypv6DboCWh9Ys0g/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8
获奖者受到了零卡路里饮料的启发,设想在食品中把粉末状聚四氟乙烯 (PTFE) 混合到产品中,希望能够增加食物的体积从而提升人们的饱腹感,但不增加热量摄入,然后聊胜于无地排出体外。
没错!特氟龙就是那种常用于不粘锅的材料,它的学名是聚四氟乙烯(PTFE)。特氟龙是一种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抗酸、抗碱性,稳定性强,几乎不受任何物质的侵蚀,因此也被称为“塑料王”。这个由麻醉医生、内分泌医生和材料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认为,PTFE 具有惰性,还耐高温、耐胃酸侵蚀,无味且性价比高,能以粉末形式容易地混入食物(“食物与特氟龙粉末按照 3:1 混合就行!”)。
动物喂养试验结果显示,大鼠连续90天吃含25%聚四氟乙烯的食物,没有出现毒性迹象。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未批准聚 PTFE 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且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的努力也未成功。
2025 年搞笑诺贝尔奖具体名单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KhOBkic3d9YxCFnBmhwt3qqqtppXEQLRaS7VdkP3DYLDcx6ibyEjIu7ztketmhVrJDjjopoFHhwVRbFGBw7TP1N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3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KhOBkic3d9YxCFnBmhwt3qqqtppXEQLRaQibFaaK0yjnCn87gtHq78vrW8b5VaMk0FN2vxmviabuZmafGTGjdzFB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4
论文信息: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6, DOI: 10.1177/1932296815626726
(来源:网络 化学人生整理编辑 版权属原作者 谨致谢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