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0-23 10:49

“一带一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第一周培训精彩回顾

作者:微信文章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金秋送爽,“一带一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顺利完成了首周(10月13日至10月17日)的学习。本周培训内容涵盖理论授课、实地参观与文化交流等多个环节,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理论授课环节,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负责人左登江以“中国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路径与重庆实践”为题,开启本次研修第一课。他系统梳理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并结合重庆推动知识产权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助力中国从“制造”迈向“智造”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图1 左登江处长为培训学员授课)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黄光辉副教授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变革”展开讲授。他回顾了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演进脉络、政府治理实践、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以及取得的成效,并与学员就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图2 黄光辉副教授为培训学员授课)

重庆理工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王小穹教授以“以小见大”为切入点,结合汉语日常表达、太极拳、汉字书法等文化载体,引导学员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效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与理解。



(图3 王小穹教授为培训学员授课)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邱宁副教授聚焦中国版权制度,系统讲解了中国版权的发展历程、法律框架及其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版权法律的演变与完善,以生动教学激发学员对版权保护议题的深入思考。



(图4 邱宁副教授为培训学员授课)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李仪教授围绕“中国专利的保护对象与授权条件”展开授课,详细解读了中国专利的保护范围、授权实质条件及申请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阐释理论应用,课堂互动频繁,气氛活跃。



(图5 李仪教授为培训学员授课)

10月15日上午,学员们赴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参观了校史馆与知识产权文化展览馆。在校史馆,学员们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与珍贵实物,深入了解了学校的红色军工传统与发展成就。在知识产权文化展览馆,学员们通过多维度展示与讲解,沉浸式感受了从传统标识到现代知识产权体系的演进历程。



(图6 学员参观重庆理工大学校史馆)

10月15日下午,研修班学员前往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开展参观交流活动。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发展历程、主要职能与业务范围,并立足重庆实践,对中国专利预审制度作了深入解读。在交流环节,双方还围绕学员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互动。



(图7 学员赴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参观交流)

10月17日,学员们赴荣昌历史陶博物馆开展文化实践教学。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昌陶”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学员们生动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与地理标志保护的现实范例。通过观摩展品、了解工艺,并亲手参与制陶与扇面临摹,学员们得以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产权融合发展的理解。



(图8 学员赴荣昌历史陶博物馆参观交流)

首周培训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文化相融汇中圆满结束,为后续研修奠定了坚实基础。



·END·

来源:重庆知识产权学院

文稿:张伊、张雨雯

编辑:胡文文

审核:胡海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带一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第一周培训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