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党支部带头攻坚,奏响“一带一路”协作最强音
作者:微信文章土耳其党支部带头攻坚,奏响“一带一路” 协作最强音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不断升级的关键时期,中煤建设集团机电安装处作为国家能源建设领域的主力军,承建的土耳其巴利亚竖井项目圆满完成,在中土能源合作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土耳其巴利亚项目地处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施工环境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当地气候复杂多变,冬春季节频繁出现的大雾天气导致能见度骤降,给高空吊装作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项目井架采用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单根主构件重量超 80 吨,构件之间的对接精度要求极高,对施工技术水平和设备协同能力有着很大的考验。此外,中外建设团队存在的文化差异、语言壁垒,也为施工组织协调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诸多难题,土耳其项目部党支部始终坚守“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以“红色引擎”激活施工生产的 “一池春水”。
在井架施工的关键阶段,该党支部迅速行动,牵头成立“党员突击队”和“技术攻关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立3个“党员先锋岗”,明确党员责任区,形成“支部带头、党员冲锋、全员跟进”的攻坚格局。针对大雾天气作业难题,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连续 72 小时攻关,创新采用“红外定位 + 激光校准”双辅助作业系统,结合气象部门实时数据,制定 “错峰施工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吊装工作;面对超重构件精准对接难题,党员突击队成员反复模拟吊装轨迹,优化起重机站位和索具配置,通过搭建三维 BIM 模型进行预拼装演练,最终实现主构件对接一次成功。
为打破文化和语言障碍,党支部牵头成立 “中土文化交流驿站”,定期组织中外职工开展语言培训、民俗体验活动,党员干部主动担任“文化联络员”,帮助土耳其职工熟悉中国建设标准和施工流程,同时也积极学习当地文化习俗,在尊重差异中实现高效协同。在施工高峰期,中土建设者携手奋战,每天召开 “中外联合调度会”,共同研判施工进度、解决现场问题,形成了 “目标一致、行动同步、责任共担” 的良好工作氛围。土耳其工程师穆罕默德・凯末尔动情地说:“中国同事的敬业精神和技术实力让我敬佩,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并肩作战,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是项目建设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这座高达75米的井架巍然矗立在高原之上,不仅承载着能源建设的使命,更成为中土两国建设者友谊的象征。
下一步,土耳其项目部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的中煤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深化中土能源合作、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煤力量,让党旗在异国他乡的建设一线持续高高飘扬!(孔令涛)
中煤建设集团机电安装工程处
稿源丨土耳其项目部
编辑丨贾华一
审核丨袁利斌
主办丨党建工作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