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学,开启教学新范式 ——记汕尾市张海情名教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作者:微信文章AI赋能教学,开启教学新范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育数字化浪潮奔涌的当下,智能化工具正成为教师提质增效的“新利器”。为助力教师把握AI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趋势,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作用,2025年10月21日,汕尾市张海情名教师工作室在陆河县实验学校实小校区开展了“AI赋能教学:课堂实用工具应用与实操”活动,以多元智能工具为载体,推动教学创新升级。工作室全体成员及陆河县实验学校(实小校区)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研修活动。
活动伊始,张海情老师用她创建的数字人做了这次活动的开场白,一个形象生动、发音流畅的数字人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也为整场“AI+教学”主题活动奠定了鲜活的科技基调。随后,张老师聚焦“AI技术的教学落地”,系统拆解数字人、智能体助教、“豆包百宝箱”等工具的实操路径,让复杂技术变得“伸手可及”。
打造专属“数字人”教师
无需专业剪辑、不用出镜拍摄!张老师现场演示,借助“有言数字人平台”,教师只需简单几步——选择形象、调整音色、编辑动作镜头等,就能打造贴合教学场景的数字人,还可以上传自己上课的PPT,创建专属“数字人”教师,打破了“数字人创作需要专业技术”的认知壁垒,让老师们意识到:普通教师也能低成本、快速打造贴合教学场景的个性化数字人,可借助其丰富课堂呈现形式,让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
创建与运用“智能体”助教
相比通用聊天机器人,智能体助教“专业聚焦+可定制”的优势让在场教师眼前一亮。张老师现场演示了“查找适配智能体、创建专属智能体、落地学科应用”三步法,让老师们明确了智能体工具既能聚焦学科需求定制互动引导逻辑,又能创建各类学科游戏(如语文课的“飞花令”),还能分担繁重的作文基础指导与批改工作。创建与运用“智能体”助教,帮助老师将精力转向更具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个性化指导,让课堂互动更聚焦。
玩转“豆包”AI工具百宝箱
张老师又介绍了“豆包百宝箱”的AI创作、插画、录音纪要等功能,能快速生成教学素材、提炼课程重点,甚至创作班歌。老师们刷新了对“教学素材生成”的认知,原来AI工具能一站式完成创作、素材提炼、特色内容(如班歌)产出,启发老师们可借助这类工具高效整合教学资源,同时挖掘其“创意辅助”价值,让课程内容更鲜活、更有班级专属感。
设计生成“教学游戏”
张老师现场演示用DeepSeek网页版通过提示语生成“英语消消乐”“成语接龙”等教学游戏代码,下载或在线就能用,拓展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启发老师们可将知识巩固与趣味游戏结合,用轻量化的技术手段提升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中强化知识掌握。
应用演练,现场答疑
实操分享后,工作室成员围绕“AI赋能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展开研讨:各组聚焦“AI工具在备课、课堂互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痛点与解决方案”交流,结合自身案例分享“AI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初步尝试”;张海情老师针对工具操作、资源获取等问题现场答疑,并同步梳理共性问题,形成AI教学工具使用指引。后续学校将推动教师熟练运用这些工具,促进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最后,张老师以“AI不是遥远的未来,它是可以握在手中的现在。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进入智能世界的引路人。今天,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工具;明天,我们将能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未来。”为寄语结束了此次的研修活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未来,张海情名师工作室将持续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推动更多前沿理念与实用技术融入课堂,助力教师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前行,共探更具活力与实效的教学新生态。
撰稿:邱苏柳叶小可
编辑:谢春柳
校对:彭素洁
审核:张海情
关注我们 | 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