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告诉我它眼中的手机品牌们
作者:微信文章要周末了,今天聊点轻松的话题。
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动地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手机品牌相关的信息。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数码产品感兴趣,天天耳濡目染,甚至会觉得自己算半个专家。
除了性能参数,各个自媒体和手机品牌也会时不时更新销量和销量排名。但是看多了难免有时候会产生一些困惑,似乎大家都卖的很好,那么到底谁卖的差了?
中国销量高≠全球销量高,这个都很好理解,毕竟我们的品牌要走出国门。
全球销量高≠中国销量高,这一点其实很容易混淆,往往潜意识会觉得全球市场做得好,国内市场大本营自然不在话下。实际情况不是如此。
我把全球市场分为两部分,中国市场和中国以外市场(ex-China)。我的生产力好搭档Grok,帮忙根据IDC数据整理了各厂商出货量。众所周知AI生产内容会有幻觉,我稍微核对了下,大方向上没有问题。大家可以看看AI眼中的手机市场是什么样,以及我的四个发现。
首先看一下销量:
中国市场
年份厂商出货量 (百万台)市场份额 (%)单机价(美元)2022Oppo (incl. Realme/OnePlus)28.521230
Apple25.418.7860
vivo (incl. iQOO)24.518.1220
Honor20.415210
Xiaomi (incl. Redmi)19.714.5200
Huawei17.212.7290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21.5120
Lenovo-Motorola32.2170
Samsung21.5320
ZTE1.81.3180
Others---
年份厂商出货量 (百万台)市场份额 (%)单机价(美元)2023Apple46.917.3890
vivo (incl. iQOO)46.917.3230
Oppo (incl. Realme/OnePlus)44.716.5240
Honor43.416220
Xiaomi (incl. Redmi)36.613.5210
Huawei35.213300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5.42130
Lenovo-Motorola6.82.5180
Samsung3.31.2330
ZTE2.71190
Others---
年份厂商出货量 (百万台)市场份额 (%)单机价(美元)2024vivo (incl. iQOO)54.419240
Huawei47.216.5310
Oppo (incl. Realme/OnePlus)44.415.5250
Honor47.216.5230
Xiaomi (incl. Redmi)42.915220
Apple42.915920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7.22.5140
Lenovo-Motorola8.63190
Samsung2.91340
ZTE2.91200
Others29.610.3200
根据最近3年的数据,中国市场前6强基本断崖式领先,每年内部调换顺序。前6名中间的竞争极其激烈,没有哪一家可以轻轻松松,而第7名~第10名的排位最近三年都没有变化过。
我在一些宣传上看到vivo说自己连续3年全国第一,如果只考虑中国市场,且把各家子品牌都拆出来统计,确实是有可能的。
第一个发现:这个市场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稳定。
从单机价格(ASP)来看,苹果一骑绝尘。这一点我们从Counterpoint数据,600美元以上高端机的市场份额统计,也可以得到印证:
在600美元以上(约4000元以上)的市场中,苹果在每一年至少获得过半的份额。如果恰逢换机潮或友商不给力,可以获得70%以上的份额。这个统计显然还没有发挥苹果真正的实力,上面IDC的数据表明,苹果的单机价在800美元以上,而实际上苹果很多机型价格在1000美元以上。之所以选择600美元作为分界点,而不是700美元,或者800美元,可能是为了考虑友商能被统计进去。
第二个发现:安卓阵营肌肉力最强的高端旗舰机的销量,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接下来看看毛利:
中国市场
年份厂商单机价(美元)毛利率 (%)单机毛利2022Oppo (incl. Realme/OnePlus)2301943.7
Apple86047404.2
vivo (incl. iQOO)2201941.8
Honor2101735.7
Xiaomi (incl. Redmi)2001734
Huawei2902572.5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1201012
Lenovo-Motorola1701423.8
Samsung32032102.4
ZTE1801527
Others--
年份厂商单机价(美元)毛利率 (%)单机毛利2023Apple89048427.2
vivo (incl. iQOO)2302046
Oppo (incl. Realme/OnePlus)2402048
Honor2201839.6
Xiaomi (incl. Redmi)2101837.8
Huawei3002678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1301114.3
Lenovo-Motorola1801527
Samsung33033108.9
ZTE1901630.4
Others--
年份厂商单机价(美元)毛利率 (%)单机毛利2024vivo (incl. iQOO)2402150.4
Huawei3102783.7
Oppo (incl. Realme/OnePlus)2502152.5
Honor2301943.7
Xiaomi (incl. Redmi)2201941.8
Apple92049450.8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1401216.8
Lenovo-Motorola1901630.4
Samsung34034115.6
ZTE2001734
Others2001530
安卓阵营中,除了遥遥领先,各家毛利率水平其实大差不差。考虑到OV和小米都合并了子品牌,不排除剔除后单独统计的情况下,高端品牌毛利率上升的可能。我问了Grok,回答如下:
"剔除Realme(低端,ASP $140-170,占20-25%出货)后,Oppo聚焦Find/Reno(ASP $350-500),毛利提升3%~5%。IDC Q3 2024显示Realme Y系列占Oppo中国出货20%。
剔除iQOO(中端,ASP $200-250,占15-20%出货)后,vivo X系列(ASP $350-450)推高毛利,提升约2%~4%。IDC 2023报告iQOO游戏机型占vivo出货15%。
剔除Redmi(低端,ASP $130-180,占50-60%出货)后,Mi系列(ASP $400-500)提升毛利,提升约2%~4%。IDC Q2 2024显示Redmi Note占Xiaomi中国出货55%。"
第三个发现:在如此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大家的毛利率其实处在差不多的水平。
在毛利上苹果依旧一骑绝尘,算上入门机型后,毛利率还是友商高端机型的两倍。更离谱的是,苹果的单机毛利竟然也是友商单机价(ASP)的两倍。近距离感受商业模式不同,带来的数据震撼。这还没有考虑我们说苹果是一家伪装成硬件公司的软件公司,软件收入占总收入30%。2025财年开始,服务业务毛利的贡献将历史性地超过iPhone。
我们听过一个说法,苹果以20%的出货量占据手机行业80%以上的利润。我们从毛利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中国市场
年份厂商市场份额 (%)总毛利(亿美元)
2022Oppo (incl. Realme/OnePlus)2112
Apple18.710366%
vivo (incl. iQOO)18.110
Honor157
Xiaomi (incl. Redmi)14.57
Huawei12.712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1.50
Lenovo-Motorola2.21
Samsung1.52
ZTE1.30
Others-
年份厂商市场份额 (%)总毛利(亿美元)
2023Apple17.320065%
vivo (incl. iQOO)17.322
Oppo (incl. Realme/OnePlus)16.521
Honor1617
Xiaomi (incl. Redmi)13.514
Huawei1327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21
Lenovo-Motorola2.52
Samsung1.24
ZTE11
Others-
年份厂商市场份额 (%)总毛利(亿美元)
2024vivo (incl. iQOO)1927
Huawei16.540
Oppo (incl. Realme/OnePlus)15.523
Honor16.521
Xiaomi (incl. Redmi)1518
Apple1519357%
Transsion (incl. itel/Infinix/Tecno)2.51
Lenovo-Motorola33
Samsung13
ZTE11
Others10.39
苹果在市场份额不到20%的情况下,过去三年分别占据行业总毛利的66%,65%,和57%,逐年下降,去年尤其明显。毫无疑问是15系列和16系列的锅,挤牙膏害死人。
第四个发现:竞争市场中,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护城河是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
这个毛利水平虽然惊人,但还不至于能赚走行业80%以上的利润。我问了另一个好朋友DeepSeek,它给我的回复:
"如果只看硬件业务,苹果确实无法达到占据整个手机行业超过80%利润的水平,但它的硬件利润占比依然会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苹果的硬件业务与服务业务是相互依存、共同强化的生态系统。
高利润的服务业务(如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iPhone等硬件设备创造的庞大用户基础。反之,丰富而粘性的服务也增强了硬件的吸引力。"
今天就先这么多,下次再聊一聊智能手机中国以外(ex-China)市场的部分。
末尾我让ChatGPT介绍一下IDC:
在统计手机出货量时,通常采用 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的数据。IDC 是全球最早、也是最具权威的 IT 与消费电子市场研究机构之一,长期追踪全球智能手机厂商的 出货量(shipments)、市场份额 和 价格趋势。
IDC 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厂商出货申报、供应链调研、渠道访谈、以及与运营商、分销商的交叉验证。IDC 会综合生产端(OEM)、渠道端(批发与零售)、以及市场需求端的信息,通过模型修正季节因素与库存变化,从而估算出较为准确的出货量。
其优势在于:
覆盖面广:IDC 拥有全球范围的渠道与厂商数据库,尤其在亚太与中国市场的样本最完整;
口径一致:长期维持“出货量”口径,便于跨年份、跨市场比较;
数据透明:主要厂商通常认可或引用 IDC 的结果,用作行业基准。
劣势在于:
不直接追踪终端“激活量”或“使用量”,因此无法反映真实用户规模;
模型估算依赖厂商与渠道配合,若厂商披露不完整,可能产生时间滞后或修正。
相比其他机构,IDC 的优势在于其 时间序列最完整、数据体系最标准化、且被厂商与媒体引用最广泛,因此常被视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行业标准来源。
全文完——秦王绕柱走
本文由普通网民以现代方法制作,ChatGPT、DeepSeek、Grok都有贡献,排名以字母顺序
Gemini和Perplexity因今天状态不佳,虽生成内容,暂未采用:)
作者提醒:
AI提供的数据和内容可能存在误导!!!
AI提供的数据和内容可能存在误导!!!
AI提供的数据和内容可能存在误导!!!
页:
[1]